苗家酸魚
今晚的菜可真豐盛:有鮮美無比的芹菜稻花魚湯,還有外香內(nèi)嫩的茶油煎魚,和那香味撲鼻的湘西臘肉……再加上農(nóng)家自釀的包谷酒,香香的菜、純純的酒、濃濃的情,吃上一回,醉上一生,一輩子都會念念不忘了……
那么多的稻花魚,自然要做酸魚了,剖魚的任務(wù)自歸鐵漢了,他對阿雅說,要學(xué)會做酸魚了,才能真正算得上是地道的苗家女婿了!
“哥,給你講個傳說吧,這樣你做酸魚就不會累了?!?p> 她坐在他的身旁,心疼的看著他說,
“好啊,小妹,只要有你在身邊我就不會累的!”他又開始傻笑起來了!
“聽阿婆說:很久以前,青山綠水的苗寨里,有一個美麗孝順的姑娘,父母早亡,家里貧窮,和阿婆(奶奶)相依為命……為了養(yǎng)活身體不好年邁的阿婆,她十二歲就出寨給地主做長工,地主家的活兒可真多啊,每天從天不亮做到月兒升,也還做不完,小小年紀(jì)的她只能強忍著,日子很苦,每天吃的是剩飯剩菜,忙得像一個陀螺,一年只能過年了才能回家看阿婆一次。這一年,年成好,秋天時,地主家豐收了稻谷,也豐收了稻田里的許多魚,所以高興的也給了姑娘幾條,姑娘想到了家里枯瘦的阿婆,舍不得吃,但又不能帶回,沒辦法,只好把魚剖了,怕長蟲子,和廚娘要了一點鹽把魚抹上,廚娘感于她的孝心,還悄悄給了她一些今年才收上來的新鮮小米和糯米,讓她過年回去好帶給阿婆吃,她回到住的柴房里,也不敢把糧食放哪兒,只好用魚肚把糧食包好,放到角落的一個老壇子里,壇口用繩索把從山上才摘下的桐油葉緊緊捆上,最后把壇子蓋上了,這樣一來就不怕生蟲和老鼠偷吃了。年關(guān)到了,日子久了,魚也變酸了,姑娘難過不已,阿婆卻吃著姑娘帶來的酸魚,贊不絕口,善良的她叫來鄰居們一起享用,大家食后,都覺得美味無窮,就追問了姑娘的做法,就這樣,代代相傳至今……”
鐵漢震驚了,想不到一道菜的背后來源卻是一個辛酸的故事,苗人今天能立于天地間,又不知道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感人傳說呢……
魚剖好了,阿雅娘親自來教鐵漢制酸魚了。
用井水把魚洗干凈,剖開后去鰓取凈內(nèi)臟,放在竹籃上,濾掉殘留水分,一小時后,將食鹽依次均勻的抹在魚身上,再在魚肚里放上新鮮的小米或糯米,然后放進(jìn)老壇子里,用多層桐油葉封好,再結(jié)結(jié)實實捆上幾圈繩子,最后蓋上笨重的壇子蓋,在突出的壇沿處倒上一圈水,達(dá)到與外界空氣隔絕,不使壇內(nèi)魚兒變質(zhì)就行,放在觸碰不到的角落里就可以了。一周后即可食用,這時的酸魚味道是最好的,它即沒了新鮮魚的腥味,又保留了稻花魚的本香,而且酸的恰到好處,用茶油和柴火慢慢細(xì)煎,輕輕翻炒,半小時以后,魚肉被茶油浸透變得金黃,這時意味著熟了,把切好的新鮮辣椒和一些姜絲倒進(jìn)去,快速輕輕翻炒,灑上香蔥,既可上桌了!這時的酸魚濃香四起,左鄰右舍都可以聞的到的,也知是貴客來了。
苗家酸魚的用料非常講究,一定是要本地自產(chǎn)的紫尾紅鯉稻花魚,而且放置的小米與糯米,必須是當(dāng)年新鮮的,并且剖魚放壇時盡量不在陰雨天,所以外人想吃上正宗的苗家酸魚,只有親臨苗寨親到苗家了。
想要把酸魚保存久些,那么一定要密封好壇口,不移動壇子,壇沿口注意加水,這樣就可以放一年以上了,這種酸魚老道酸透,吃起來更有一番風(fēng)味,也可以打點湯和鮮魚混煮做成美味的酸湯魚……
湘西苗疆許多地方制作酸魚,方法不盡相同,有的地方只要是鯉魚就行,有的地方則喜歡拌上花椒和佐料腌制,放的是糯米粉和玉米粉,這種味道因個人口味而定,而呂洞山區(qū)附近苗寨的酸魚,以味道香純而遠(yuǎn)近聞名。
苗家酸魚也成了湘西的一道名菜!
正因為制作如此不易,所以重情的苗家人都把它們留給了上門的貴客,平常自己是舍不得吃的。
夜深了,鐵漢終于制成了酸魚,他是激動的,深深地愛上了這個民族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