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水晶杯,最近這段時間在北隋各地的世家貴族之間很流行。
世家嘛,都喜歡這些稀罕的玩意來彰顯他們的身份。
自然而然,也就有人想打水晶杯的主意,要分一杯羹。
不光王家,在場很多人都有這種心思。
也都派人去了長安,其中不乏一些經驗豐富的探子。
去了很多,回來的很少,沒回來多半就是死在那了。
回來的人匯報的信息也很明確:水晶杯制作的作坊極其嚴密,想要偷出來配方絕無可能。
至于說朝廷不允許其他人賣的命令,也就只能唬住一般的商賈。
世家門閥們根本不放在心上。
皇帝我都不愿意和你通婚,朝廷的法令算個屁?
因此對于這些人來說,水晶杯的配方和制作工藝才是最重要的。
他們這些人耗費了許多人力物力,最后都沒有得到任何關于水晶杯的信息,如今楊默手里居然有半成品。
這說明什么?
要么這半成品是楊默派人去長安作坊中偷出來的,要么是楊默自己的人制作出來的。
不管哪種可能,都是極其了不得的事。
他們連張紙都沒辦法從長安作坊中偷出來,楊默居然能偷出來半成品。
不就說明楊默比他們強么?
如果這玩意是楊默自己做出來的,那就更可怕了。
幾乎一瞬間,在場的人都明白過來,看向楊默的眼神為之一變。
這老夫人,愈發(fā)的有意思了。
楊默沒有注意其他人看自己的眼神,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王老夫人身上。
這個王老夫人說話和和氣氣,而且看起來有些糊涂,似乎并沒有把自己叫喊十萬貫當做孟浪之事,連賞自己兩次,有些不正常。
自己和她非親非故,更是第一次見面,她卻如此的熱情...
“老夫人,現在雖然是半成品,但過不了幾天,說不得就會變成一個精美的水晶杯了。”
楊默笑著道:“到時候,楊默一定親自上門,孝敬老夫人?!?p> 人家對自己熱情,不管因為什么原因,楊默總是要投桃報李的。
他來王家可不是找人吵架,而是要和王家合作的。
老夫人如此熱情,不管真假總是一條很好的路子。
“好,好,好...”
王老夫人眉開眼笑,更是握住楊默的手,甚是親切。
還看向一旁的李秀寧道:“秀寧丫頭,可是找了一個好夫婿,到時候你們成親了,老婆子我可是要討一杯喜酒喝。”
說者無意,聽著有心——李秀寧臉色羞紅,說了客氣話。
但楊默心中卻又對這位王老夫人多了三分警惕。
一個七十歲的婦人,正是頤養(yǎng)天年的時候,按理來說在深宅大院之中,對外面的事并不會太關心。
卻知道自己和李秀寧只是定親沒有成親,有些奇怪。
當然,這件事滿城皆知,可王老夫人處處透露的不尋常,讓楊默不敢不多想。
嘴上卻道:“到時候楊默一定親自來請老夫人?!?p> 楊默的話傳到其他人耳朵里,讓他們想了很多。
過幾日就會變成成品?什么意思?
難不成他真掌握了水晶杯的制作方法不成?
如果不是的話,為何當著那么多人的面這么說?
不少人對視一眼,心中暗下決定,今日之后一定得好好查一查這個楊默,看一看他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如果他手上真的有水晶杯的制作方法...
不少人心思活泛起來,但卻也有心生顧慮的,不知道楊默今日之舉,是不是受了李家的指使。
王營見楊默和自己奶奶聊得如此投機,也是十分的意外。
別人不知道,他可是清楚的很,自己這位祖母是外熱內冷,除了對自己之外,還從未對年輕一輩如此的熱情。
雖然有些想不通,但卻樂的如此,也跟著上來插嘴,一時間反倒是把老夫人哄的笑聲連連。
眼見得楊默又得了一個荷包,還和王老夫人聊的甚是投機,原本對楊默本身沒有太大反感的盧俊心里有些不樂意了。
他身為盧家的代表,又是王老夫人的親侄孫,尚且只得到了一個賞賜。
剛想說話,旁邊的柴紹卻憋不住了:“楊公子,就算你這半成品日后值十萬貫,如今也擋不住即將到太原的三十萬大軍?!?p> “哦?柴公子還懂兵事?”
楊默見柴紹繼續(xù)將話題扯到黃巾軍身上,略微不屑的問道。
“廢話,我柴家乃是將門世家,豈有不懂兵事之道理?”
柴紹聽到這話,鼻子差點氣歪。
“巧了不是?”
楊默見他上套,轉身走到蒙恬身邊道:“我這位朋友也略懂兵事?!?p> 隨后在蒙恬耳邊輕聲道:“濟州在前世乃是齊國濼邑?!?p> 蒙恬微微點頭,馬上明白過來。
“敢問柴公子,濟州距離太原多遠?”
北隋的測繪技術極差,甚至可以說壓根就沒有這種概念。
所以軍事地圖大多都是局部的,李秀寧手里都沒有太原周邊的詳細地圖。
雖然有沙盤,但楊默觀察過,比例根本就不對應。
上一次遇到張梁的時候,楊默就發(fā)現了,古人對距離的概念也很想當然,并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如果問平陽距離太原多遠,柴紹應該清楚,因為他走過,但濟州,他應該是沒有去過的。
即便去過,單騎和部隊行軍,路途也有極大的差異。
果不其然,他這么一問,柴紹馬上支支吾吾起來。
“濟州距離太原有千里之遙,三十萬大軍行進,就算沒有陰雨天,最快也要一月有余?!?p> 巧的是,魯國蒙恬去過,而且還是帶兵去的。
當然他帶兵路過魯國的時候,魯國早就被滅了,他是去滅齊的時候路過。
而太原在戰(zhàn)國的時候,乃是趙國的領土,后來大秦統一六國,蒙恬帶兵抗擊匈奴十年,太原便是抗擊匈奴的據點之一。
因此這兩個地方他都很熟悉。
“三十萬大軍,光是隨軍的民夫便要七十余萬,每日人吃馬喂,糧草消耗,乃是一筆天大的數目?!?p> 蒙恬語氣有些不善,三十萬大軍,他老蒙上輩子抗擊匈奴,手下就有三十萬大軍。
但這些軍隊里,真正能作戰(zhàn)的,也就不到五萬。
其余二十五萬則都是供養(yǎng)這五萬精兵的輔兵與農夫。
就是這樣,每年的消耗都極其的巨大,朝廷都有些吃不消。
濟州有三十萬大軍攻打太原,就為了報殺弟之仇?
就算是楊默把那張角滿門全都殺了,他也不會傻呵呵的帶著三十萬大軍不遠千里來報仇的。
周圍的這幫世家豪族們雖然沒有帶過兵,可大多都是一家之主。
家族小的也有幾十口人,多的幾百口。
光是這些人的吃穿使用,都夠他們頭疼的了。
上百萬人的吃穿用,他們想都不敢想。
蒙恬寥寥幾句話,頓時將他們心中的畏懼破除了。
對啊,上百萬人,哪里弄那么多糧食來?
柴紹雖然帶過兵,但最多也就是這次帶來的三千士卒,可這三千人里,真正能作戰(zhàn)的滿打滿也就一半。
因此壓根對三十萬大軍就沒有什么概念。
此時一聽蒙恬分析,方才后知后覺,好像真是這么一回事。
“就算他們有三十萬大軍,長途奔襲,到了太原也已經是人乏馬疲,到時候三大營以逸待勞,滅掉他們也不過是舉手之事。”
楊默從最開始聽到柴紹說張角帶著大軍來攻打太原就覺得很不靠譜。
扯淡呢,現在北隋總體來說還算處于盛世,皇帝雖然被隕石砸了,但慶王已經即位,政治上慢慢恢復正常。
連李家在長安都沒有討到太大的便宜。
各地官府依舊都聽從長安的政令,以北隋官員自居。
“那黃巾軍賊目張角帶著三十萬大軍來,完全就是行走的軍功,只怕不等他們到太原,沿途官府和軍隊早就將他們分完了。”
眾人有聽楊默的分析,也都覺得很有道理。
再看他時,眼神愈發(fā)的復雜,這個國公府的贅婿、落魄的宗室子弟,好像有點東西。
李秀寧看著楊默的眼神更是與之前不同。
只覺得此時侃侃而談的楊默身上似乎發(fā)出一絲光芒來,讓人不愿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