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開局入贅大唐李家

第十八章 千里不留行(求收藏推薦)

開局入贅大唐李家 藍火機 3203 2021-08-18 09:00:00

  有些事,一旦開始去做,便沒有那么多思想包袱。

  比如現(xiàn)在的楊默。

  確定那個揚州嫖客所做的事并非吹牛,并痛哭流涕的磕頭求饒,楊默手里的匕首往右邊滑動了十厘米。

  當著丈夫侵犯妻子,逼迫兄長賣掉妹妹,處置這種人渣,他心里沒有任何波動。

  最開始的時候,他以為自己的騎術(shù)不佳,犯了事很容易被差役捉住。

  雖然他已經(jīng)有應對的說辭。

  卻沒有想到各地府衙差役們的騎術(shù)比他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做的事,在這個時代有個專有名詞:路見不平,為民除害。

  北隋的開國皇帝楊承曾經(jīng)是關(guān)中游俠,自小就喜歡鋤強扶弱。

  十八歲便在關(guān)中樹起了赫赫威名,時人無不以認得楊承為榮。

  這也是他后來爭奪天下的基礎(chǔ)。

  北隋建立之后,這位草莽出身且十分任性的皇帝便在律法中加了一條:游俠,是合法的。

  當然能夠獲得游俠的身份很難,代表身份的牌子上都有御制兩字。

  也就是說每一個都是皇帝親自認可的。

  有牌牌的游俠權(quán)力有多大呢:奉旨除奸鏟惡,可以先斬后奏,殺人不法犯。

  因為楊承就是當時天下游俠的老大,所以北隋前期的游俠們和明朝的錦衣衛(wèi)頗有些異曲同工之處。

  史書上也對這批人有詳細的記載,形象很光輝。

  當年廬陽有個游俠,叫做周戙,有一天回京述職,楊承向他吐槽,說有個叫趙峰的大臣很討厭,經(jīng)常在奏折里羞辱他這個皇帝。

  自己對他卻無可奈何,只能每日受其羞辱。

  周戙聽了十分生氣,所謂君辱臣死,趙峰如此羞辱自家老大,自己需得殺了他方才可以。

  于是拍著胸脯說,老大放心,這事交給我了,我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當晚就潛入趙峰家中,擇機刺殺。

  卻發(fā)現(xiàn)天還沒亮,趙峰就穿好朝服,等待上朝,即便是在家中,坐姿儀式也十分莊重。

  周戙見了,認為趙峰對君主很忠敬,不忍殺他。

  但又給楊承許諾,自己要殺了他為主上出氣。

  于是現(xiàn)身見趙峰,說明來意,橫劍自刎。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一個叫張真的游俠,聽信讒言誤傷了一名官員。

  事后知道這官是個勤政為民的好官后,先是滅了造謠者滿門,然后刺瞎雙眼,毒聾耳朵,背著荊棘親自登門謝罪。

  北隋的歷史里,游俠便是這種形象。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極其講道義,講規(guī)矩,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

  楊默最開始看到這些游俠列傳的時候,心里還發(fā)笑。

  這不就是一幫二百五列傳么?

  但后來想想,卻又心生佩服。

  這幫人雖然做事很極端,但舍生取義這種精神卻是十分難得的。

  而在北隋剛建國時,也是因為有這幫御制游俠在,很多州縣的縣志里都有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記載。

  只可惜太祖楊承去世后,后世皇帝控制不住這股勢力,便取締了他們官方身份。

  但因為有了游俠的土壤,且開花結(jié)果,即便削弱了他們的存在,百余年來,游俠在民間的名聲還是很不錯的。

  不過真正稱得上游俠的人,卻沒有多少了。

  很多年輕人想要模仿史書上的游俠,揚名立萬,卻因為關(guān)鍵時刻貪生怕死,慢慢的成為了笑話。

  久而久之,百姓便把這些游俠打扮,但實力不相稱的人稱作游俠兒。

  這也是在楊默在身后那群追趕他的差役嘴里的代稱。

  打聽清楚歸途,胯下又有馬,楊默回太原在路途上并不會有什么阻礙。

  順著官道,一路向北。

  身后追趕的差役越來越多,最開始的時候,眾人一見面,互相交流這游俠兒在他們那犯了什事。

  大多數(shù)差役態(tài)度極其惡劣,罵罵咧咧。

  “城內(nèi)周員外的公子只不過是拉走交不起租子的佃戶家的牛,這賊人便打折了周公子的雙腿,著實可惡!”

  “孫大人的兒子不過是一時酒醉搶了個民女,事后已經(jīng)處理妥當,這賊人卻將孫衙內(nèi)閹了不說,還綁在鬧市,當真是目無國法,全然不把我等放在眼中!”

  “趙家獨子打殺了一乞兒,雖是不該,卻也賠了錢財,主家都撤銷了官司,這賊人卻還殺了趙公子,讓趙老爺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哎!”

  ...

  隨著各地的差役匯集信息交流后,他們不罵了。

  每個人的臉色都沉了下來,心里不是滋味。

  追捕的這個游俠確實犯了法。

  但他做的事,卻合乎道義。

  不少差役在想,當初自己干這一行的時候,是為了什么?

  不就是為了保家為民么?

  可這些年來,自己又做了什么呢?

  面對不公,不僅明哲保身,不敢說話,甚至有時候還會為了錢,因為上司的壓力與這些欺壓百姓的鄉(xiāng)紳土豪們沆瀣一氣。

  但更多的差役并沒有這種初心與反思。

  他們當差要么是接祖上的班,要么是混口飯吃。

  雖然已經(jīng)習慣了欺壓百姓,沒有那些差役心里那么糾結(jié)。

  但終究是聽著游俠故事長大的。

  即便是再壞的人,教導孩子時,也會選擇那些忠孝禮儀的故事。

  游俠,在北隋代表著信與義。

  游俠的故事,他們從小聽到大。

  即便現(xiàn)在已經(jīng)人生過半,但內(nèi)心之中卻依然有著年幼時對游俠的渴望。

  前面那個賊子,不就和自己心目中的游俠很相似么——不,幾乎是一模一樣。

  一人一騎一刀,遇到不平之事,秉承著自己的道義出手。

  一擊則中,中則而走,不留名不受惠。

  絲毫不畏懼后面有多少人追殺。

  古之游俠,不就如此么?

  日落西山,遠處的那匹馬慢了下來——也該慢下來了。

  差役們追了一天一夜,他們可以輪番休息,但前面的游俠卻不能。

  殘陽照在荒野上,一輪殘日掛在天邊,給遼闊的大地鋪上一層血紅的幔帳。

  一直追逐楊默的十幾個差役一反常態(tài)的沒有拍馬上前。

  他們拉著韁繩,緩緩的停了下來。

  誰也沒有說話,反而默默的看著前方。

  游俠的馬搖搖晃晃走了幾步,直接倒在地上,長日奔波累死了。

  那游俠也跟著跌落,盤膝而坐,向著他們這邊看來。

  雖然相隔甚遠,但差役們卻能感受到,那人沒有絲毫懼意。

  仿佛就等著他們過去,決一死戰(zhàn)。

  見自己等人也停下腳步,久久沒有過去,那游俠站起身,走到路旁的河邊摘下面紗,捧起水拉來豪飲一頓。

  “師父,前面就是太原境內(nèi)了,再追的話...”

  年輕的差役眼中充滿了震驚與敬佩,聲音微微顫抖。

  這就是這個世界里古之游俠么?

  “太白,你覺得咱們該怎么做?”

  為首的老差役猶豫不決,轉(zhuǎn)頭看向身邊說話的徒弟。

  徒弟剛收不久,但眼光毒辣、閱人無數(shù)的老差役卻知道,這個叫做李白的年輕人,絕非等閑之輩,日后絕對會做出一番事業(yè)來。

  自己的后半生,多半要儀仗他方才能安度晚年。

  這些日子以來,這個徒弟很多時候給的建議,都讓他受益匪淺。

  因此老差役十分重視他的意見。

  “前面便是太原境內(nèi),咱們無公文而入,若是追究起來,難免要受上司責罰?!?p>  被叫做太白的年輕人十分冷靜,眾人聽罷連連點頭。

  北隋律法對差役捕盜有明文規(guī)定,沒有公文帶擅闖其他境內(nèi),仗三十,罰錢十貫。

  “此人不知是何處游俠,若是被我等擒獲,傳出去的話,只怕江湖之中會有同伴尋事,于道義上,咱們也理虧?!?p>  李太白說完,眾人又連連點頭。

  相對于官家的懲罰,他們更害怕這個。

  對于他們這些差役來說,黑白兩碗飯,都要端著吃。

  此人之行徑,連他們都佩服萬分,莫不要說是江湖上的草莽豪杰了。

  若知道是他們捉住了他,定了罪,只怕在江湖上,自己這群人可就無立足之地了。

  “所以咱們應當就此回去,便是到了縣公那兒,也說不得我們的不是?!?p>  李白把官面和私下分析完,又說了該怎么做,所有人都點頭贊同。

  “好,那咱們就回去復命吧?!?p>  老差役心情爽朗起來,自己的徒弟做事果然是滴水不漏,面面都照顧得到。

  當下,差役們調(diào)轉(zhuǎn)馬頭,向著來的方向回去。

  “太白,怎么還不走?”

  老差役看著遠去的同伴,又看了看自己的徒弟。

  李白沒有說話,反而翻身下馬,將鞭子在馬臀一抽,馬兒吃痛,直奔那游俠而去。

  “你這是?”

  “師父,既然放了他,便再施些恩惠。今日贈他一匹馬,以后說不定會幫我們大忙呢!”

  李白說完,老差役本不同意,但馬已經(jīng)跑了,又知道自己這個徒弟性子很倔,一旦決定干啥誰也勸不住,只能微微點頭。

  自我安慰:游俠最是重信守義,今天放了他還贈馬,他便欠了自己一個極大的恩情。

  馬停在那游俠身邊,李白能感覺到他微微一愣,好像很是意外。

  但也僅僅是一愣,隨后游俠翻身上馬,沖著自己這邊拱手抱拳,而后拉起面紗轉(zhuǎn)身向著太原城的方向飛奔而去。

  看著游俠身上那破舊披風隨風舞動,慢慢消失在自己的視線內(nèi),李白只覺得胸膛中涌上一股難以抑制的豪氣。

  他想著消失的游俠這些日子做的事,又看著遠去的背影,不由得縱聲高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p>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p>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

  聽著徒弟嘴里吟唱的詩篇,老差役渾身一顫,老眼微紅,思緒回到了年少時。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