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大朝會上對改革教育
陳玦似乎對劉逸口中的改革很感興趣,于是命他細細說來。
陳玦這副裝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樣子,一度讓劉逸覺得昨天與陛下在文華殿談論改革教育的事是一場夢。
得了陳玦的允許,劉逸又拿出一份奏本,“稟陛下,臣所說的改革教育法以及如何實施皆在這份奏本上,請陛下一閱?!?p> 聽到這話,陳玦似乎來了一點興趣,“去將奏本拿上來,朕瞧瞧。”
聞言,陳玦身旁的劉忠趕忙小跑下去,雙手從劉逸辰手中接過奏折。
再恭謹?shù)仉p手遞給陳玦。
陳玦接過奏折,右手打開。
他迅速閱覽了一遍奏折上的內容,面色越發(fā)的喜悅。
底下那群臣子見著陛下的神色,分分側目看向劉逸,一個個問好在腦中閃現(xiàn)。
這人究竟寫了什么樣的改革,竟讓陛下這般喜悅?
看著陛下喜悅之前語法明顯,幾個年老的臣子心里不由咯噔一下,有一種不好的預感要來了。
不過他們很快就有了答案。
待他看完奏折,陳玦笑了下,“劉卿此意正和朕意,你們也看看吧”
他將奏本再次交到劉忠手上,“此事事關重大,諸卿閱后,覺得此法可行?”
還不知道那份奏本上寫的什么內容的眾臣一臉疑惑。
直到他們看到這份奏本內容后,臉色是又驚又疑,和當時王元亓蘇行劉逸等人知道教育改革內容時,還有驚詫。
甚至還覺得不可思議,心想怎么會有人提出這種想法?
“陛下不可輕充!”
這次率先站出來的人學聰明了,說的是“不可輕允”,而不是不能。
陳玦挑挑眉,問他,“為何?修建學府,讓陳國所以孩童讀書識字明理不好嗎?”
“呃……”這話還真不好回答,虞書尚總不能說不好吧?
要真這樣回答了,陛下不把他當即拖下去就已經很不錯了!
誠然,這個改革與陳國確實好,可是……這對他們世家有什么好處?
可看著陛下對這份改革好像很有興趣的樣子,讓他不知道該怎么選了。
虞書尚思量了該怎么開口讓陛下打消這個念頭,“請陛下三思,大量修建學府耗時耗人力耗錢財。
如今又在修建皇陵,再加一個修建學府,百姓只會苦不堪言,屆時恐會民反?!?p> 虞書尚說完,抬頭小心翼翼看了陛下一眼。
“激起民反?”陳玦起身繞過龍案,踱步到前面負手而立,斂眉思量,似乎在想虞書尚的話。
劉逸看了下四周,又看了看陛下,能夠同意改革教育的不多。
就在昨天得知此事時,也是頗為驚駭,甚至覺得陛下在異想天開。
但經過陛下所說,又覺得改革教育是一個好的改革。
劉逸身為寒門,比在場的所有人都懂寒門想要讀書識字的艱難。
不為自己,劉逸此刻只為天下所有出生寒門之子求一個未來。
是以,見陛下沒說話,劉逸再次站出來,他道:“稟陛下,虞尚書的說的也沒錯,但教育改革重在百姓,此事若是成功,我陳國孩童都能讀書識字。”
“黃口小兒!”虞書尚皺眉,怒罵劉逸,“你的想法很好,可也要想想如今的形式,皇陵尚在修建,現(xiàn)在又說要修建學府,如此勞民傷財,你這是想逼百姓造反?”
虞書尚不說這個改革如何,只說這個改革會勞民傷財,會比百姓造反。
前面已經有過一次民反了,想來這一次陛下應該會慎重考慮。
虞書尚看向陛下,見陛下神色無常,倒是叫他看不出陛下的想法。
一方面是劉逸說的教育改革利于百姓,以方便是虞書尚說的此改革勞民傷財,兩者說的似乎都有道理。
贊同劉逸的有之,贊同虞書尚的也有,朝堂上因為這,兩方吵得不可開交。
聽著這些言語,負責記錄陛下起居注的蘇行余光朝站在上首的陳玦看去。
心想陛下看到這么多朝臣的反對,他這個想要改革教育心也會退卻下去吧!
唉!現(xiàn)在這些都同他沒關系,他不夠是個起居郎罷了!
蘇行嘆了嘆氣,一邊想著陛下何時不再讓他當個起居郎,一邊下筆記錄陛下的言行。
另一邊,看到在朝堂上兩方爭論不下的臣子,陳玦一點也沒有意外。
自古以來,改革都有爭論,他也早就意料到了。
是以,就算他們不同意,陳玦也不會改變想要改革教育的心。
“行了,都別吵了,吵得朕頭疼!”
話音剛落,原本還在爭論不休的眾臣瞬間噤聲,朝陳玦看去。
陳玦揉著額頭,目光掃過那一群臣子,最終落在崔仲離身上,“崔卿今日怎么不說話?”
“你來說說你的看法?!彼?。
“稟陛下,臣認為劉侍郎提的改革教育可行?!?p> 這話一出,當即將那些反對的人炸的頻頻朝崔仲離看去,眼中驚訝,“崔尚書!”
崔仲離沒離他們,繼續(xù)道:“然諸位同僚說的亦沒錯,如果讓百姓以工代稅呢?臣認為可用以工代稅解決這個問題?!?p> “一戶百姓家出一勞莊壯力,免其一人半年稅收,然后發(fā)放糧食和工錢?!?p> “以工代稅?”
陳玦細想了下崔仲離提出來的這個方案,覺得倒是可行。
陳國百姓稅制是按照人頭來收的,到了秋收,每一戶百姓都要按照自家人頭拿著糧食銀錢去交稅。
也就是一戶生的孩子多,交的稅也就多,這樣導致會有很多百姓交不起這個稅。
陳玦能夠知道這個,還是王老太傅告訴他的。
如果使用崔仲離說的“以工代稅”,也是個好辦法。
只是這樣一來,朝廷無疑是需要大筆的銀子作為后盾的。
不管是發(fā)放的糧食還是工錢,都不會是一個小數(shù)目。
這邊戶部又不同意了。
“陛下,不是臣要反駁崔尚書,而是要按崔尚書所言來做,就需要大筆的銀子和糧食,戶部哪里拿得出來?”
而且修建學府還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萬一中途發(fā)生了什么,耽擱了呢?
自從周裴上任為戶部尚書后,那是將錢看得緊緊的,想要從他手上拿出一點錢來,簡直是要了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