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一人一輛車,出了汽車城。
直奔耳東投資所在的裕華大廈。
見到大老板過來,一些老員工自然起身問號,幾個新員工多少有些不知所措。
一直聽老員工說老板還在上學,大家都是半信半疑的,沒想到,今天見到真人,比想象中的還要年輕。
一一打過招呼,陳強就跟著秦悅涵來到了她的辦公室。
“各部門主管,半個小時后會議室開會?!?p> 到了公司,秦悅涵身上自然流露出女強人的干練氣質。
這家投資公司,并沒有像大多數(shù)風頭公司一樣,設置那么多的細分部門。
甚至沒有專門人力資源部,公司也沒有打算大規(guī)模招人的計劃。
由之前從東凰帶過來的總裁辦秘書、企劃部的七八個人,搭起了基本的公司架構。
陳強任董事長,秦悅涵出任CEO。
為了這家不起眼的公司,早在半年前,韓立就已經(jīng)開始忙活了。
先是在英屬維京群島以個人名義注冊了BVI,由這家BVI在開曼成立了離岸公司。
再由開曼的這家BVI成立了香港的ED公司,而耳東投資,則是完全的外商獨資企業(yè),通過一些列的協(xié)議,達到控股的目的。
這種公司架構,一般是用于國內的企業(yè)在境外上市。
陳強雖然暫時沒有打算在境外上市,但是不妨礙他以這種方式,來控制自己手里的企業(yè),因為他看上的業(yè)務,可不僅僅就是國內這一畝三分地。
離岸公司也不僅僅就是為了避稅、保密和方便管理。
還可以更加高效率的開展全球業(yè)務。
而且天幕和雷電上市,也是必然的,就當是提前準備了。
整個下午,陳強都泡在耳東投資公司,國內的投資其實一早就有了個大概的計劃。
公司成立以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市場調研中去了。
涉及的業(yè)務范圍包括電子、半導體、顯示技術、電能、發(fā)動機、汽車、工業(yè)制造、生物技術等等幾乎所有陳強看好的高科技技術領域。
“今年公司的重點,是電子領域,會后要成立獨立的事務部,以雷電科技的產品為中心,在全產業(yè)鏈尋求補足,技術投資優(yōu)先,企業(yè)投資次之?!?p> “你比如說,imusic的生產,很多東西是我們自己無法完成的,芯片、顯示屏、甚至材料合成、車床等等,都是我們的目標?!?p> “看似我們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第一臺MP3,但是芯片是韓國的,電池、存儲、顯示、音頻原件都來自RB,甚至連外殼,都要靠進口的車床才能制作出來?!?p> “說得不好聽點,我們僅僅是一家組裝工廠,只不過占了個先手。如果有一天,人家也想做這個,要卡我們的脖子,分分鐘就能讓我們光有設計,而無法變成產品,那雷電前期所有的積累,都將是個笑話。”
“未雨綢繆,希望大家能夠在填補公司在相關領域的空白,目標只有一個,兩年內,要完成50%相關產業(yè)鏈條的整合,我說的整合,不是那一紙合同,而是要完全獨立的知識產權,買也好,研發(fā)出來也好,總之就是要把這些技術控制在自己手里!”
今天的會議,大家總算是明白自己這位大老板設立投資公司的真正意圖。
如果真要達到陳強最終的目標,那以后的雷電公司,豈不是就成了如同三星、索尼一樣的科技巨頭了?!
想想都讓人興奮,所有人都看著陳強,眼睛都在發(fā)光,為能跟著這樣的老板共事,打心眼兒里自豪。
秦悅涵更是從頭到尾,目光就沒有離開過陳強,末了又暗自嘆氣。
這些陳強是不知道了,但就算是知道了,他也會當作不知道。
他現(xiàn)在的心思,全都在公司了未來的投資領域上。
一開始設立投資公司,就是因為雷電那邊全是幫搞技術的,雖然大家都重視技術,但對于這些資源整合的事情,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這個主觀能動性。
本來想在雷電公司設置單獨的部門來做這件事,后來又考慮到其他的一些領域,干脆拉一家新公司來專門負責這些業(yè)務。
專業(yè)的事情交給專業(yè)的人來負責,實際成熟了,再把收購的企業(yè)或者技術融入到雷電也未嘗不可。
有了具體的方向,接下來耳東公司就開始朝著這個大目標前進。
兩年50%的目標,看似簡單,實則困難重重。
相關的產業(yè)國內起步較晚,現(xiàn)在基本上找不到什么像樣的機構和企業(yè)從事相關的研究和生產。
即便是有研究的,也大多是在一些官方的實驗室或者是大學里面的一些課題。
國內在半導體等高精尖技術上,已經(jīng)落后太多了。
陳強給出的50%并非他說的最小目標,而是一個看似幾乎不可能達成的最高目標。
這一點陳強心里比誰都清楚。
單就芯片一項,國內能夠找到的資源,幾乎為零。
當前幾乎所有的半導體、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技術全都在歐美以及日韓手里。
陳強要想打破這個封印,可不僅僅是錢就能搞定的事情,一些基礎的制造工業(yè)跟不上,人才的缺乏,都將成為芯片自產的掣肘。
所以,當務之急,并不是去尋求芯片的設計與開發(fā)技術,而是從基礎做起,建立一家可以制造芯片的工廠,從晶圓開始,一步一步的朝著成品芯片的路子上追趕。
屏幕、存儲、電池等技術也都一樣。
以imusic為導向,在智能手機出現(xiàn)之前,五年的時間,至少要為移動互聯(lián)時代打下堅實的基礎。
“事務部一周內成立,之后我會讓雷電方面派遣相關的專家加入這個團隊,一個月后,我要看到完整的產業(yè)鏈條補充計劃書擺在我的面前?!?p> 說完這句話,也就宣告今天的會議結束。
耳東投資仍舊是未來兼并收購的主體,技術方面則完全交給雷電公司。
兩年50%配件完全自給自足,就是陳強定下的目標。
完成了,則皆大歡喜,完不成,秦悅涵下臺!
這話是當著耳東公司所有部門主管說的,斷然不是在開玩笑。
當然,這句話砸到了這里,也代表耳東全體同仁不感有任何懈怠,秦悅涵的位置不穩(wěn),他們的只會更不穩(wěn)。
因為投資公司不同于陳強旗下的其他企業(yè),必須要有足夠的狼性,才能在風云詭譎的市場中生存下來,也才能在未來的全球市場上站穩(wěn)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