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肉疼
很快,成三牛也挑著空擔子回來了。
他不如成二郎嘴甜會說好話,但人年紀大些,又長得一副穩(wěn)重樸實的樣子,生意也不比成二郎差。只他走過的村子,換豆腐的較多,故此他帶來的銅板便沒成二郎多,但也有四十文錢。
成大郎依舊是回來的最晚的,他雖說也跟著成二郎學(xué)了如何說好話留住客人,可這嘴皮子功夫,實在不是簡單學(xué)上一天兩天,便能學(xué)得會的。
成大郎又是個憨厚老實的,他本就嘴笨,哪怕記得昨兒二弟說的話,但說出來,到底不如成二郎真誠自然,他也曉得,只準備自己平日多練。
好在昨日成三牛便說了,到最后時可以多送些,成大郎今日回來的便不如昨日晚,擔子里的豆腐豆渣也都賣凈了,只收益不如父親弟弟。
嚴氏雖有些失落,卻也并不失望。成大郎是她生下來辛苦拉拔大的,成大郎長到這樣大,都沒有離開過嚴氏自己過活,嚴氏自然知道自己這個長子是何脾性,她攥緊了爺仨的錢袋子,回屋放錢去。
成大郎也知曉自家爹娘的脾性,曉得即便是自己賺的不如弟弟多,爹娘也不會因此便打罵自己,只他自己心里會感到愧疚。做同樣的活兒,他不如二郎能干,卻要分一樣多的錢,成大郎這淳樸的漢子實在愧疚,便只好多做些活,故此,今兒他才起得這樣早,只是他沒料到,成三牛起的也比昨日早了。
爺仨回來,略歇了歇,喝了碗熱水,便沒閑著,洗刷磨盤的刷磨盤,整理豆子的整理豆子。
只成大郎去倉房時,卻見家里豆子不多了。
本地人慣常吃面粉,田地里種的,也是麥子居多,有那喜歡換換口味的,也會種上幾畝的粟米。如豆子,有那家貧的,會多種上些,但成家家底雖也不甚富裕,卻也不至于拿豆子當飯吃,故此,成家每年都不會種太多豆子。
往年的豆子,或是年節(jié)時抓些做菜,或是平日里三五不時煮湯喝,足夠成家人吃上很長一段時間。可今年成家人做起了豆腐,且這豆腐還不是只自家人吃,而是挑出去賣,豆子便耗得快了。
聽說家中豆子不多了,成三牛拍板道:“四郎他娘,你去拿錢出來。大郎二郎,你隨我去你大伯二伯家收些豆子來?!?p> 聞言,嚴氏一陣陣的肉疼。
這錢她還沒捂熱乎呢,竟要給花出去了!
肉疼歸肉疼,可嚴氏也曉得,自家若是想繼續(xù)賣豆腐,縱使家里有再多的豆子,也總歸有一天要用完,只要他家的生意不停,便少不得從旁人那里收豆子。
好歹這還是從自家人那兒去換豆子,三家人關(guān)系好,肥水不流外人田。嚴氏如此安慰著自己,起身回房去取了錢袋子來,交給成三牛,讓他帶著兩個兒子去收豆子。
眼看著父子三個漸行漸遠,嚴氏心疼地嘆了聲氣,咬牙道:“待到下年,老娘定要多種豆子!”
省得豆子不夠用,早早地便花錢去收豆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