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閑掀冪籬

第二百六十六章:釣魚(一)

閑掀冪籬 屬理 3253 2022-03-18 21:51:45

    識丁散人再次抬起頭來,眼前已經(jīng)不見了張友仁一行五人,低頭看了一眼腰間懸掛的天師文圣玉質腰佩,又把眼鏡摘下來仔細端詳了一番,復又戴在眼睛上,感覺此時自己仙氣飄飄。

  識丁散人的幾個弟子見眨眼間就走了一家五口,紛紛張大了嘴巴心中震驚無比,雖說自己都把求學之處當做一處圣地,但是能夠眨眼間就飛天遁地的神仙人物還是第一次看見。

  而張友仁一行五人也沒有遠走,就在約么百里之外的一處山清水秀之所霧靄朦朧之地停下身形。眼前青山蒼翠俊秀挺拔,山下碧水環(huán)繞清澈見底。

  想起昔日的游學生活,張友仁很想讓家人也體驗一下這種生活。于是選擇了一處遍地雞蛋大小的鵝卵石鋪地之處支起帳篷。媳婦于芳芷負責尋找大塊兒的河石搭建火灶?;t柳綠姐弟二人上山砍來了粗枝搭建燒水的火架。龍吉則是認真的撅著屁股在山根有土壤處翻找著蚯蚓等爬蟲充當魚餌。這是在一旁整理釣具的老爹交給她的任務。

  半個時辰之后一切準備就緒,一行五人各執(zhí)一把竹梢精制三接頭魚竿,一個翠竹竹編織魚簍,一個飯團幾條蚯蚓。各自尋找自己心怡的釣點拋竿下鉤,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張友仁選擇了一處河水轉彎掏空的樹根位置,深可沒過大腿根部。搬了一塊兒比較大的河石當做凳子,竹竿尾部和中部墊上兩塊兒適當高度的石塊兒,保證竹梢尖端距離水面一寸高,竹竿尾端正好垂手就能握在手中。

  調整水線是個比較復雜的過程,綁縛兩枚魚鉤的絲線叫做子線。連接竹竿梢頭到子線之間距離的絲線叫做主線。主線通常要粗于子線,這樣可以在魚鉤刮底時繃斷子線保護主線。更重要的是子線纖細柔軟才能有利于魚兒吞鉤。

  提起綁縛好的兩枚魚鉤時,可見兩枚魚鉤之間有半寸的高差。這樣不僅能提高魚兒發(fā)現(xiàn)魚餌的幾率,還有助于調節(jié)漂像的變化和靈敏度。

  魚漂是固定在主線上相應位置,反應魚兒吃鉤情況的重要裝置,通常會在魚漂上用不同的色彩劃分出一段一段的小格子,每個小格兒叫做一目,以此來判斷魚兒吃鉤的輕重情況。

  拋竿兒釣魚又分釣底和釣浮兩種情況。釣底時魚漂到魚鉤的距離就是當前釣點水深的體現(xiàn)。釣浮時魚漂的自身浮力,能夠將掛餌的魚鉤懸浮在釣點的水域任意高度,并且主要讓魚鉤處于離地狀態(tài)。這樣可以垂釣處于不同水層的魚類。而決定釣底還是釣浮就要根據(jù)釣魚人的經(jīng)驗,還有水域內當時具體的魚情來決定。

  由于是在河流里垂釣,魚漂和水下的線組會被水流帶動走位叫做走水,在河流里垂釣張友仁一般都會選擇釣底。這樣魚漂的固定性會相對比較好。

  將兩枚魚鉤都不掛魚餌,再將魚漂提到大約大于水深的位置。將魚鉤拋入預訂的釣點位置。這時魚鉤的狀態(tài)是下面的魚鉤垂直頂在河底,上面的魚鉤處于懸浮狀態(tài)。這時將魚漂調整至露出水面五目的狀態(tài)。

  將兩枚魚鉤都掛上正常垂釣的魚餌,換上正常比重的魚餌后,再次拋至固定的釣點。此時上面的一枚魚鉤處于垂直頂在河底的狀態(tài),下面的第二枚魚鉤會扁躺在河底。此時露出水面的魚漂恰好是三目。

  此時如果沒有魚兒吃餌,在水中浸泡導致一個魚餌脫落時,水面的魚漂會升高一目而變成四目。如果兩枚魚餌都脫落在水中,此時魚漂升高到五目,表示水下已經(jīng)是兩枚空鉤,需要提起魚竿來重新掛魚餌了。

  如果有魚兒將魚餌吸吞入口中,就會破壞了魚漂的浮力和魚餌的下墜之力形成的平衡。這時魚漂就會體現(xiàn)出下頓或是上浮的情況,最大的可能性是出現(xiàn)緩緩上浮兩目的狀態(tài),此時提竿就會有種提竿受阻的沉重手感,也就是讓釣魚人最為著迷的一種感覺―――中魚的感覺。

  釣到一般的小魚就會在提竿短暫的受阻一頓后,魚兒被提竿的拉力提出水面,銀白色的魚兒會在空中掙扎擺動著身體,以一條優(yōu)美的弧線直接蕩到釣魚人的手中――然后摘鉤投入魚簍。

  稍大一點兒體型中等的魚兒,會在手感一頓之后有一兩次東跑西顛左扎一頭右扎一頭的發(fā)力過程,但是在釣魚人持續(xù)發(fā)力提竿之后立即敗下陣來,魚頭露出水面魚尾噼里啪啦拍打著水面,在水面上以一條直線被拉到釣魚人身前。然后手提魚線將魚兒抓在手中投入魚簍。

  若是有尺許長的大魚咬鉤,通常漂像會比較沉穩(wěn)緩慢,提竿時手感一頓感覺如同刮在水底雜草上一般。隨著魚鉤成功刺破魚唇,吃痛的魚兒會瘋狂的拼命掙扎。上竄下跳左突右沖一陣折騰,這時一個有經(jīng)驗的釣魚人只做一個正確動作就足夠了。那就是將手中的魚竿垂直立起,這樣就可以穩(wěn)穩(wěn)處于不敗之地了。

  任那魚兒怎樣掙扎,它的發(fā)力都會被魚竿柔軟的梢頭成功卸掉。這時魚兒通常都是不會出水的,可以選擇逐步后退慢慢將魚帶至岸邊水稍深處,用抄網(wǎng)伸到魚兒下方托起抓捕。切記不可將魚帶至淺水處,魚兒會拼命翻滾掙扎導致脫鉤逃跑。也不可以把魚兒帶到有水生植物的區(qū)域,魚兒扎進雜草就會刮掉嘴里的魚鉤逃跑。若是沒有抄網(wǎng)那就只能持續(xù)在水中遛魚,直至魚兒筋疲力盡肚皮朝上不再掙扎時,再將魚兒拉至岸邊抓牢魚嘴魚鰓將魚提上岸。

  相信我的忠告,不要迷信你的手能拿住一條想要掙扎的魚。一條拼了命掙扎的大魚,僅憑借人類的雙手,不借助工具是根本沒法掌控的。這句話對于那些曾經(jīng)吃過虧的釣魚人都懂的。

  張圓在一次游學路上在一條大河邊細沙緩灘處拋長線釣魚,一直沒啥收獲,最后收獲一條尺許長的草魚。那條草魚絲毫沒有掙扎,在清澈見底的河水里像一段兒木頭一般隨著收線而來。乖順得仿佛沒有一絲脾氣,張友仁赤腳站在淺水岸邊伸右手將它抓起,左手摘掉了魚鉤,此時那條草魚依然如同死魚一般一動不動。俯下身左手掀起魚簍竹蓋,此時右手中的草魚突然一個掙扎滑手而出,落到腳下半尺深的水中,搖頭擺尾晃晃悠悠就向深水處游走了。

  一頓美餐就這樣溜走了,后悔沒有將魚拿到岸上去摘鉤,那樣即便是掉下來也是在旱地上它能往哪跑。自打那次以后張圓釣到比較大跑了會后悔心疼的魚就把它和魚簍拿到岸上,裝好后再放入水中。切記在你還沒有將魚貨裝入魚簍之前,任何環(huán)節(jié)都不能麻痹大意。

  當有水中巨物咬鉤時,(巨物指比較大的魚)漂像體現(xiàn)為很穩(wěn)的被拉扯垂直或打斜兒沒入水中。此時提竿只感覺魚鉤被掛在水底的大石頭上一般紋絲不動。隨即就是‘嗞’的一聲刺激耳膜的異響,大魚就像瞬移一般出現(xiàn)在它想去的任意位置。這時你會有一種錯覺,不是你在釣魚而是魚在釣你。因為它想去哪里你根本就左右不了控制不住,任由大魚拖拽著你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有時還會把竹制魚竿拉得筆直,這個動作是最危險的跑魚動作。一定要在掌控不了局勢時也盡力保持魚竿垂直角度,即便保證不了垂直角度,也要盡量讓魚竿有一定的角度。如果出現(xiàn)釣魚人魚竿魚線和魚之間形成一條直線拔河的狀態(tài),那么無論是魚鉤還是魚線都承受不住這股強大的力道。出現(xiàn)斷鉤、斷線、斷竿的現(xiàn)象都是必然的。

  每逢此時最讓人心顫的就是那繃直的魚線切割水的嗞嗞之聲。那種聲音最能讓人體會到什么叫做力量。每當巨型大魚在水里一會兒瞬移向左,一會兒瞬移向右時就會發(fā)出那震撼耳膜的嗞嗞聲。釣魚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抓緊自己的釣竿,保持一定的角度,用竹竿的柔韌性一次次的卸掉大魚拼死掙扎的發(fā)力。

  這是一個漫長而又極其考驗耐性和智慧的過程。因為你在它的一次次拉扯牽動之下,也是對體力的一種極大的消耗。我們可能會在快要堅持不住的時候想要選擇剪斷魚線。我們的雙手和臂膀會因為持續(xù)的堅持發(fā)力而變得酸麻和失去知覺。身體也會被拽的左搖右擺,腳下也站立不穩(wěn)一呲溜一滑,若是這場拉鋸戰(zhàn)輸?shù)袅?,很有可能被大魚拖拽入水溺亡。但是大魚也在這個過程中一點一點的消耗著自身的體力。此時的人與魚之間比拼的就是誰更有堅持不懈的信心和毅力。

  魚線的伸縮彈性,竹質魚竿梢頭的柔韌彈性,還有抱著魚竿的釣魚人隨著大魚發(fā)力而隨機移動的腳步都是打敗大魚的有利武器。

  一般在耗時一個時辰左右,一條三尺多長的大魚就會徹底放棄掙扎繳械投降。翻著肚皮仰躺在水中像條死魚一般一動不動了。

  這時如果有大號抄網(wǎng)最好,直接抄起來拖上岸完事。有人對付這種大魚有時也會攜帶刨鉤。外形就像一個爐鉤子,鉤子尖銳鋒利有倒刺,一鉤子刨在魚身上拖上岸來。

  實在是什么也沒有時就只能選擇拿著魚竿下水,當然一定是確定大魚因為疲憊徹底的放棄了抵抗。然后雙臂托著大魚,把它平推上岸。為了防止打滑還可以墊上衣物再往岸上推。

  如果有方便順手兒的繩子,還可以把魚尾先拴住,這樣上岸站在岸上往上拉就可以了,如此可保萬無一失。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