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的策劃炒作。
陳辰眼神閃爍亮光,好像更有趣。
偷偷瞥了一眼楊無風那張臭臉,她只能佯裝正經(jīng),一臉正色道:
“文人雅集除了交流學問,探討朝中時政對讀書人而言也是必不會少,通常都是討論時下大事,眼下楚國最矚目的就是立國后的第一戰(zhàn),攻打信陽府。依我看此次詩會怕是有心人的圖謀。不知將軍可知道這首詩?”
幸好沒有光顧著有趣,還能想起有一首詩。
楊無風面色冷峻,不想看那張會另他生氣的臉龐,他垂下眸子將詩念了出來:
“寒冬臘月雪紛飛,將隨驃騎出沙場。
湛盧劍折虬髯白,轉(zhuǎn)戰(zhàn)功多獨不侯?!?p> 陳辰聽完就發(fā)表品論:“這首詩算不得絕佳之作,然而,湛盧劍是傳世名劍,如今是秦東道大將軍的佩劍,誰人敢說此詩不好?
詩句描繪的是一名須發(fā)皆白的老將,在冬季最冷的十二月出征,這名老將南北征戰(zhàn)一生,累計功勞甚多卻無封侯。此詩也算是意境絕佳,應時應景?!?p> 何來應時應景?
秦東道投靠大王前后不過六年時間,南征北戰(zhàn)立功是有之,可他前半生效忠的并不是大王。
楊無風心中不爽,臉色氣惱:
“莫要與我談論詩詞,我只想知道陳姑娘能否替世子排憂解難?”
陳辰瞧他又急又惱,心中非常舒適,還能讓他更氣,“不讓我說詩詞,那就沒有解決辦法。”
“你說什么?”
冰冷的話音像是有無盡的寒意,讓陳辰的小心肝都冷的顫了顫,適可而止,真惹怒他就不好了。
“我的解決辦法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我寫一首詩回敬?!?p> 楊無風神色凝滯:“你寫詩?確定能行?”
陳辰一臉正色:“那是自然,難道將軍認為我是那等信口開河之人?”
相識不久,對你的了解不過爾爾。你是與不是還真說不清。
楊無風無端端轉(zhuǎn)過這樣的心念,更是懷疑此女寫的詩是否可行,況且真把詩念出來,他也不太懂。
“陳姑娘,秦東道求爵一事,你可有良策助世子?我不想世子多出一位權(quán)貴敵人。楚國新立,大王只賜了兩位功勞最大的王室中人爵位,其余將軍都只是加官賞虛銜。無恥老賊居功自傲,想成為除王室之外的首個勛貴,著實可恨?!?p> 陳辰看他的臉上少了些許冷漠,話語中竟有一絲懇求的意味,心里舒暢之余便能靜心以客觀的角度想此事。
秦東道此番未必是求爵,楚王的吝嗇是有目共睹的,他只是為自己回歸朝堂造勢,蓋因人走茶涼也,他下野之后與以往官僚中經(jīng)營的情分都會淡漠,如今他高調(diào)回來,炙手可熱,那日益寡淡的往日舊情會更容易復燃。
當然,如果楚王迫于形勢的壓力,能一石二鳥也是美事。
秦東道的造勢是輿論。
古代的輿論大多都是掌握在讀書人的筆桿子上,古代百姓普遍知識低,風聞傳言,聽風就是雨,是非曲直說不清,只能聽讀書人講大道理。
沉默半響想通這些,陳辰一時也別無他法。
“良策就是詩,不知將軍聽否?”
楊無風無奈:“且說來聽聽。”
“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他能借讀書人的嘴,我們亦能。小女子不才,想送一首詩給世子。
天下江山入戰(zhàn)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傳聞一戰(zhàn)百神愁,相看白刃血紛紛。
誰道世間總無事,白雪皚皚紛披紅?!?p> 楊無風記下了詩句,又馬不停蹄的趕回信陽城,他對詩句大意似懂非懂,因為他只喜歡武藝和兵法戰(zhàn)陣一道,對文人的詩詞歌賦不屑一顧。
他不懂,但有人懂。
信陽城府衙后院的書房內(nèi),楊無風坐在書案前,安靜聽著案桌后的楚世子喃喃重復這首詩句。
見他狀若癡魔,楊無風忍不住問了一句:
“世子,這首詩真有這么好?”
姬宴笑笑點頭。
“末將不太懂?!?p> “富饒的天下都已繪入戰(zhàn)圖,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莫再提封侯一事,一將功成要犧牲多少士卒生命!
傳說一旦開戰(zhàn)連眾神靈都發(fā)愁,戰(zhàn)場上的雪亮白刃都是血跡斑斑,最后一句諷刺那些自我沉醉于太平盛世的讀書人,只會夸夸其談?!?p> 姬宴耐心的解釋一遍,又對這首詩大為夸贊:
“好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單憑這一句都堪稱傳世之作。后半闕也的水準也是相當高,二紛各表其意境,其大意卻又殊途同歸。
白刃染紅,白雪披紅。秦將軍,莫非皆是你的血?”
楊無風徹悟,同為領兵將軍,他明銳的察覺到不妥之處,皺著眉說道:
“這首詩有輕視將領和看輕將領的功勞的嫌疑,世子征戰(zhàn)多年,所立功勞頗多,這豈不是對您也不利?不僅如此,恐怕還會遭來其他將領的微詞。依末將看,世子還是別用這首詩?!?p> 姬宴臉色平靜,淡泊如水:
“你說的不無道理,這首詩的詩句意旨字字皆是血淚,一與萬,將軍榮與萬古枯的鮮明對比更是觸目驚心,古往今來的戰(zhàn)爭世人只看將軍的榮耀,何人細想底層士卒的辛酸?!?p> 楊無風聽完有所覺悟。
世子不否認他的見解,但又點醒了他,將領有微詞,但天下萬萬士卒會感念有人能替他們鳴不平。
士卒心之所向,仁義美名實至名歸。
想到這,楊無風仍是有些擔心。
“若是朝中將領腹誹心謗,對您有些許意見,也不是好事。”
“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正直和有良知之人心存正義,必不介意,且能大度贊同。而小人之心,我等也不必介意?!?p> 還有一點,姬宴沒有解釋,這首詩恰逢時會,能助他消除楚王心中芥蒂,證明他沒有居功自傲,更能說明他是坦蕩君子。
他沒有將軍功看在眼里,因此楚王也不會將他的軍功看在眼里,那么對于他日后在朝的處境有百利而無一害。
這首詩對父王也有大用,父王不愿給爵位,迫于形勢又不得不賞,否則讓將士寒心。
一將功成萬骨枯,誰敢再言封爵。
當然,封爵肯定會有,只是無形中門檻提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