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軒轅新明錄

第六十一章 恩科殿試

軒轅新明錄 林芫美 2522 2023-05-15 13:14:08

  八封信函全部由金和光自己起草,請司徒輝、毛淵明、常鎮(zhèn)業(yè)等人幫忙修稿之后定稿,然后請柏應理翻譯成拉丁文。內容基本上都是恭維對方的名聲,并且表達希望交流之意。

  八位科學家之中,馬略特、波義耳在氣體壓力方面的研究應該已經有了成果,希望他們能夠將相關的論文和實驗器具分享一些給大明,卡西尼和惠更斯的天文觀測成果,想必也已經很成體系,也希望他們能夠分享。

  唯一的問題是,這些信件的落款應該怎么寫。如果署大明皇帝的名,似乎過于隆重了。如果是毛淵明或者金和光的名字,對方又很難理解這是什么身份的人。要是有個專門的機構就好了。

  毛淵明覺得很好辦,可以立刻成立一個大明科學院,請梅文鼎擔任院長,然后落款就寫梅文鼎的名字。

  但司徒輝表示還不行,因為成立大明科學院不能草率,尤其是各種章程,最好參考一下英國倫敦皇家學會和法國皇家科學院的章程。所以比較溫和的辦法是,請署理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方中通署名,等柏應理、沈福宗一行回來時,請他們將兩家學會的章程各帶一份回來,再考慮設立大明科學院的事。

  毛淵明覺得司徒輝說得有理,柏應理又說,自己來華之前,英國倫敦皇家學會也才剛剛成立不久,而法國皇家科學院是自己來華之后才成立的,自己也僅是聽后來的傳教士們說起過。因此,成立大明科學院不必急于一時。

  商議停當,金和光拿了信去請方中通簽名,方中通不知道收信的人都是誰,東問西問,金和光也只好耐心解釋。然后金和光將信件都交給柏應理保存,還格外囑咐沈福宗一件事:不管用什么方法,若是能夠弄到一幅羅伯特·胡克的畫像就再好不過了。

  接下去的日子,沈福宗繼續(xù)認真學習熱氣球駕駛技術,毛淵明等人則催著禮部的官員準備會試的事,又炮制了一份給教宗的國書,請朱慈炤簽名落款。

  中間開了兩次軍機處例會,林櫻才從潘興這里了解到,前線的局勢算得上一片大好。被康熙從遼東調往徐州防御的信郡王鄂札,已經被明軍圍困在徐州城附近。東路明軍在呂憲華的帶領下,和日軍一起攻陷了海州,實現了事前設立的戰(zhàn)略目標。

  劉國軒方面也有進展,圖海之前在岳州一帶被打敗,眼下在襄陽難以堅持,很快向關中撤退,劉國軒幾乎是兵不血刃就占據了襄陽。

  隨著馬寶和胡國柱的大軍向西進入四川,張勇率領的四川的清軍也開始向北撤退,王屏藩順勢發(fā)起反攻,基本收復了成都平原。另外,還有一個聽起來是壞消息,其實卻是好消息的事情:張勇向漢中撤退的時候,胡國柱不聽馬寶阻攔,執(zhí)意率軍追趕,結果遭到張勇的伏擊,兵敗身死。胡國柱是吳三桂的女婿之一,軍事能力不錯,對吳世璠也極為忠誠,胡國柱的死,對于大明朝廷來說,其實是可以偷著樂了。

  清帝康熙再次派人前來徐州議和,這一次規(guī)格更高,是康熙的哥哥裕親王福全領銜,明珠和慕天顏等人都隨行。雙方會面之后,福全一改清廷之前堅持的“依紹興和議例”的主張,提出“依檀淵之盟例”,明清結為兄弟之邦,以秦嶺、黃河為界。

  無論是軍機處北伐小組還是鄭克臧,都對這次清廷議和的態(tài)度嗤之以鼻,原因也很簡單。兩軍強弱之勢已經徹底改變,現在是明軍北伐光復河山的大好時機,誰在這個時候議和,誰就是趙構秦檜。

  不過,軍機處最擔心的還是清廷放棄中原向東北逃竄,雖然不影響明軍收復京師,但大批滿人逃到關外對將來收復遼東非常不利。因此,怎樣穩(wěn)住清廷是個大問題。

  項紹寬在軍報中說,許緯辰、姜承志和福全、明珠、慕天顏連續(xù)會談了多次,議和毫無進展,但有了一個成果——鄭克臧代表大明對清廷保護京師周圍明朝歷代皇陵表示感謝,請福全代為傳遞一份國書給康熙。

  這個感謝非常耐人尋味,也是許緯辰、姜承志、洪誠丘、王鼎等人費盡心機想出來了。感謝清廷保護明代皇陵,也就等于向清廷暗示,不日后會對清朝皇室采取殘酷的報復手段。

  另外,許緯辰還邀請福全南下,到南京覲見大明皇帝,但福全表示康熙的旨意沒有授權他這么做。

  到四月初為止,戰(zhàn)場消息大致如此,南京城內因為前線的節(jié)節(jié)勝利而充滿了喜慶的氣氛。來參加會試的各地舉人也已經群賢畢至,連最遙遠的云貴二省也有舉人到京應試,總共報名人數達到了一千三百多人。

  會試一共三場,分別在四月初九、十二和十五。主考官由翰林院掌院學士葛世振出任,副主考則是范承謨。范承謨雖然是范文程的兒子,卻是正途進士出身,并非恩蔭入仕,雖然有人對這個滿洲包衣之子當主考有些意見,但毛淵明和陳永華都認為不得不如此:目前在南京的絕大部分有科名的官員都是南方人,尤其是以浙江人居多,葛世振已經是浙江人了,如果副主考也是浙江人,那就會顯得有失公允了。

  會試的內容和上一次鄉(xiāng)試一樣,第一場考四書五經,第二場考錢糧判例,第三場考策論。毛淵明本來有心對考試內容作進一步的改革,但最后考慮到現在需要的是收攏人心,激進的改革可能會令舉人們不滿,所以最后決定暫時緩一緩。

  四書五經的考題由皇帝親自出,錢糧判例的考題由戶部和刑部出,策論題目本來也可以由皇帝出,但毛淵明忽然想到前線和談的事情,想給許緯辰他們來個神助攻,因此自己擬定了題目。

  考到第三場,主考官葛世振打開裝有試題的密封錦盒,取出試題打開,不禁大驚失色,連忙遞給旁邊的范承謨。范承謨接過試題一看,也吃驚不小。只見紙上寫著“試論:王師之討清虜,固在所必勝,然思以善后之策,當盡剿乎?當招撫乎?”。

  這個題目不但大膽,而且緊貼時政,考生必須要暢言己見,又無法揣摩出題者的意思,一下子在考場引起了劇烈的反響。考生花了一天完卷之后,還在紛紛議論。

  會試之后是殿試。通常殿試會安排在會試次月的二十一日,但今年會試的時間已經晚了,不好再等這么長的時間,于是把殿試提前到了五月十一日,雖然這么做對于閱卷的考官來說有些辛苦。

  會試的試卷判完之后,參加殿試的貢士名單也就產生了,萬斯同毫無疑問地摘得會元。由于事前決定本次恩科要加額錄取,因此定下的錄取額為三百人。結果揭名之后發(fā)現并無云貴考生中試,便臨時決定,從云貴兩省考生之中取名次最佳的各二人增錄,總共產生了三百零四名貢士。

  殿試依舊在武英殿舉行,因為人數較多,殿內無法容納,只得在殿前廣場搭起涼棚,作為考試場所。殿試題目依例只考策論,一共三道題目,分別由陳永華、李之芳和毛淵明出題,陳永華問明清土地易主如何歸屬,李之芳問旗籍漢人安插方略,毛淵明問外洋船只登陸貿易利弊。三道題全部是非常貼合形勢的時政題,貢士們固然是才高八斗,也不由得撓頭。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