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亡秦必楚
項梁召集部將及楚地反秦將領(lǐng)在薛地會盟,來了很多人。讓項梁沒想到,有一人不請自來。他就是劉邦。
劉邦來了,還帶來一百人。這,一百人不是普通的人,而是騎兵。
史料沒有記載,劉邦帶的這些人當(dāng)中,包含了誰。但,可以腦補一下。
劉邦去見項梁,做了最壞的打算:回不去。
既然能夠想到最壞的問題,就要準(zhǔn)備解決問題的方法。劉邦手底下將士近萬人,卻只帶一百人前去赴會,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很好解釋,劉邦是去赴會,不是打架,人帶多了,反而還會引起不必要誤會。但,如果是有去無回,那就要安排好接應(yīng)。
曹參、周勃要干什么!
樊噲要做什么!
蕭何也不能閑著!
呂氏兄弟不能說,劉邦你去吧!還要加一句話:放心去。
張良見劉邦深陷圇圄,總不能不想辦法。
周昌、周苛兩兄弟,也不能干等著。
劉邦一切安排好了,才有膽量和底氣,來見項梁。這一百人,應(yīng)該是忠于劉邦的護衛(wèi),且都是精銳。不說以一敵十,以一敵二,是綽綽有余。至少,能夠帶著劉邦逃跑。
劉邦前去赴會,回不來,誰去把他接回來。
面對項梁等人,誰替劉邦說話。又是誰,教他臨機應(yīng)變。
雖然,史料是一筆概括,沒有交代詳情。但,這些事,定是有的。
跟隨劉邦去赴會的人應(yīng)該有:張良、樊噲、夏侯嬰、奚涓。
應(yīng)對意外情況發(fā)生的人:曹參、周勃。
駐守大本營的人:呂氏兄弟、蕭何、周氏兄弟。
一切安排好之后,劉邦才能安心上路,才能放心的去見項梁。如果項梁要對劉邦發(fā)難,也會遭到頑強的抵抗。
接下來,看一看劉邦如何渡過這次危機。
劉邦按照項梁制定開會的時間,準(zhǔn)時達到薛。這點,令項梁很意外。同時,項梁也佩服對方的膽量。
劉邦來了,倒也省了項梁很多事。
項梁看著劉邦,心中的第一反應(yīng):你還敢來?。?p> 劉邦心照不宣的答:是的!我來了,你能拿我怎么辦。
這也是項梁和劉邦第一次見面,所以,他們對彼此的了解,只會通過外貌、衣著、言談舉止。要想進一步交流,只能深層次的了解。
項梁對劉邦的第一印象,應(yīng)該不錯。
劉邦對項梁的第一印象,也挺好。
兩人相見,總要說點什么。比如自我介紹?。》辞亟?jīng)歷什么的!你崇拜我,我久仰你。總之,見面的時候,要和和氣氣。心里面盤算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當(dāng)然,劉邦去見項梁,已經(jīng)做好最壞打算。畢竟,他還有一個身份,是景駒的部下。
景駒倒下了,項梁會如何對劉邦,這都是未知數(shù)。
項梁沒有對劉邦的身份,感到介意。相反,項梁表現(xiàn)出很大度,歡迎劉邦的到來。
緊接著,項梁拋出這次邀請眾人來參加會議的主題:立新的楚王!
陳勝死了,反秦大業(yè),陷入困境。當(dāng)務(wù)之急,是推舉一位新的楚王,繼續(xù)凝聚民心,將反秦大業(yè)進行到底。
張楚政權(quán)倒了,反秦斗爭陷入低迷。項梁召見部將,也是為了解決這個難題。
這個時候,一人站了出來,他就是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是居鄛人,平時在家,好出奇計。陳勝大澤鄉(xiāng)起義時,他已經(jīng)七十歲了。按道理說了,上了年紀(jì),就應(yīng)該在家休息,頤享天年。
這位老人不想過這樣的生活,他要折騰。天下英雄都在反秦,他也要獻上一份力。姜子牙八十歲打天下,他七十歲怎能服老,也要打天下。
當(dāng)聽說項氏在薛召集楚地部將,商議如何應(yīng)對張楚政權(quán)覆滅的方針和策略,重塑大楚男兒抗秦偉業(yè)。范增也前來,面見項梁。
在范增眼中,天下豪杰,不過都是宵小之輩。唯有項氏,根正苗紅,才是真的為天下。只有項氏,才能承擔(dān)起反秦大業(yè),拯救天下。也可以說,范增之所以出山,是因為他等到想要效忠的主君:項氏。
項梁等人見到七十歲的范增是什么表情,有什么言行不得而知。但,范增用他的精彩演講,征服了項梁等人。
來看看,范增這位老人的精彩表現(xiàn)。
范增認可張楚政權(quán)的重要性,是陳勝點燃星星之火,拉開反秦序幕。同時,也分析了陳勝失敗的原因: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國反秦的力量,導(dǎo)致其勢不長。
范增又表達一個觀點,論證為什么星星之火,在楚地點燃,進而呈燎原之勢的原因,喊了一句口號:秦滅六國,楚國最冤。
為了讓自己的觀點更具有說服性,范增引用楚南公喊出的一句口號: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緊接著,范增論證為什么項氏在吳中起義到橫掃江北,各路豪杰前來投奔的原因:項氏世代為楚將,人們認為他能復(fù)立楚國社稷。
最后范增,提出反秦策略,解決立誰為王的難題:順從民眾愿望,扶立楚王后裔。
陳勝的死,讓后來的人看到一個信號:貧民當(dāng)王,是不能推翻暴秦,這條路是行不通。天下百姓,還是心系六國王室。
范增的精彩演說,得到一片掌聲,也打動了項梁。項梁有長遠的戰(zhàn)略眼光,也認可范增的觀點。隨后,項梁采納了范增的意見:立楚國王室后裔為王。
范增的到來,為項梁等人,帶來精彩演說,也做通他們的思想工作,更替他們解決一道難題,扶持誰為王。
他告訴這些人,如何將革命進行到底,讓他們看到了反秦新的希望。
項梁采納范增的策略,派人去尋找楚國王室后裔。這個被找到的人,就是被稱為放牛娃的熊心。
熊心出生的時間沒有記載,是誰的后裔也不清楚。但,史料留下了一句話:他是楚國貴族,在楚國滅亡后,隱匿民間為人牧羊。
簡單說,以放羊為生的楚國王室后裔,被立為了楚王。
為了增加楚地百姓對反秦的熱情,用了一個巧妙的稱呼:楚懷王。
這里就會有個問題:為什么會把這個放牛娃叫楚懷王呢?
我在寫《戰(zhàn)國風(fēng)云人物君王篇之楚懷王》時,特意提到了這個問題。現(xiàn)在就用原來的話,來解答。
一提起楚懷王,第一個反應(yīng),就是排擠忠臣、重用奸臣,導(dǎo)致楚國錯過了一統(tǒng)中原的大好時機。楚國在楚懷王時代,開始走下坡路。
一問,楚懷王是什么人?
答案:貪婪、好色,沒有大國君主的戰(zhàn)略眼光、沒有器吞天下的志向,是被秦國君主玩慘的糊涂蛋,最終落得客死秦國咸陽的倒霉鬼。
總之,楚懷王留下的名聲是不好的。
那么,楚懷王真的是這樣?
也許,是;
也許,不是。
如果楚懷王沒什么作為,真的如此不堪,楚懷王是楚國的恥辱。項梁反秦的時候,立的楚王,為啥也叫楚懷王?
難道是項梁想要借楚懷王的名聲搞事?
恩,沒錯。
項梁是要搞事。還是要掉腦袋的,反秦大業(yè)。
楚國八百年,有作為的君主那么多。項梁偏偏對楚懷王情有獨鐘?
項梁是借助楚懷王的名聲反秦,不借用宣、威時代,也不借用楚昭烈王,也不用臨死前吶喊,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末代楚王,甚至是自封一個名號。
難道,這其中有什么原因。
有種觀點說,楚懷王被秦國欺騙,客死咸陽。一代君王死在秦國,還不足以勾起楚人對秦人的憎恨。
這個原因,肯定是有的。也不是主要原因。
楚國也干了很多,扣押諸侯國君之事。從正面來說,楚懷王客死秦國,是足以勾起憎恨,有利于反秦大業(yè)。但,反面來說,這是恥辱,也是無能啊!
這件事,歷經(jīng)楚頃襄王、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負芻、末代楚王昌平君,三代六位君王,過去了近百年(公元前299年-公元前209年),舊事重提,這可是傷疤啊!
現(xiàn)在,來說說項梁為什么以楚懷王名義反秦?
項梁以楚懷王的名義反秦,只能說明楚懷王時代,是楚國的驕傲。
既然是驕傲,總要有拿得出手的東西。
楚懷王的驕傲是什么:無論是軍事,疆域,還是文化,都達到了一個高峰。是他復(fù)興了楚國的大國夢、強國夢。(楚懷王的事跡,歡迎看《戰(zhàn)國風(fēng)云人物君王篇之楚懷王篇》)
可惜!強大的楚國,被齊、韓、魏、秦,聯(lián)合攻打。對外戰(zhàn)事慘敗,對內(nèi)四分五裂,叛亂四起。
楚懷王還被他的女婿秦昭襄王囚禁秦國,郁郁而終。
楚懷王的尸體,被送回郢都。楚人憐之,稱他為楚懷王。
有屈辱,有驕傲,這才是真正的楚懷王。
項梁擁立這個放羊娃為楚懷王,是為了告誡他,要恢復(fù)祖宗的輝煌,也不要忘了祖宗的恥辱。
范增不愧是秦末漢初最頂級的謀略家。不僅解決立誰的問題,還說了兩句話:秦亡諸侯,楚最無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南公的名言)。
最終,諸侯反秦,形成了以楚懷王為旗幟,項氏為將第二次反秦運動。
薛地之會,達成了協(xié)議。
領(lǐng)導(dǎo)人:楚懷王。
口號:亡秦必楚。
第一階段反秦,是以貧民為主。
這個會議,標(biāo)志進入第二階段以六國宗室貴族后裔為反秦主干力量。
這些人是楚懷王熊心、趙王趙歇、魏王魏咎、齊王田儋、韓王成(籌備)、燕國還是韓王廣。張楚陳勝,點燃反秦星星之火,永不止息。
項氏高舉反秦旗幟,高喊:亡秦必楚。
項氏回來了!項梁來了!
他要將反秦大業(yè),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