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他從未有過這樣的無能為力。田地里干旱顆粒無收時沒有,彈盡糧絕吃光積蓄時沒有,他做主帶著老父幼弟時逃荒時也沒有。
直到弟弟消失在視野里的最后一刻,他都在想,會不會有像話本里那樣的故事,在危機緊要關(guān)頭總會有柳暗花明。
但這不是話本,就算是,主角也不會是他。
而此時的陸令,已經(jīng)在思考帶人南遷了。她不知道這場旱災(zāi)會持續(xù)多久,起碼今年田地里是不會再有收成了。
徐見深只說錦城四季如常,到底他也離家兩年,少不得需要人前去打頭陣,秦三接手了這活。
但陸令也有顧慮。她的人都是老弱婦孺皆多,就算她規(guī)定每個孩子每天早上都要圍著院子里跑步,但…大概也就逃命逃得稍快一些吧。
她的院子前,寫了一個大大的“陸”字,也有不少人知道陸家院子里有余糧,她平日里恩威并施,虛聲彰勢,院子里雖偶有餓急了的小偷小摸,卻也沒出過大事。
但若是南遷,她們這樣的隊伍太容易被人盯上了。
陸宛寧和徐見深素來有書信往來,常常是陸宛寧會說很多她的見聞,比如哪兒的流民多兇啦,先生今天又打人板子啦,或者花卷又跑去了什么意想不到的地方睡覺。
徐見深話雖不多,卻件件有回應(yīng)的給陸宛寧回信。
二人這才來往起來。
這一次,陸宛寧就提到了母親南遷的計劃,也寫了陸令的顧慮。
徐見深也思念故鄉(xiāng)。
自母親無故暴斃以后,他被匆匆送走,便再也沒有回去過。那時他懵懵懂懂,身不由己諸多,兩年了,無論城主府里隱藏著怎樣的隱晦與不堪,他都想回去看看。
他寫信回給陸宛寧,表達了自己愿同陸夫人南下的意思。
這無疑解決了陸令心中所想最大的難題。
陸令常常覺得,徐見深拿的肯定是仙俠劇本。聽聞,他習(xí)武啟蒙并不早,卻天賦異稟,尋常習(xí)武人士根本不是他的對上。聽聞宛榮說,他能以一敵多擊退山賊,還能全身而退毫發(fā)無傷。
有這樣的人同行,這一路的安全確實都能得到保障。
陸令本想帶著宛寧一起走,但宛寧竟然說,“阿娘,你有你的道路要走。我也應(yīng)該有我的,我曾經(jīng)以為我該和你走一樣的路,但我始終做不到你那般的仁義。”
陸令張口,不知該說什么好,宛寧接著說:“我覺得我比起行動起來,應(yīng)該先想想我究竟更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我覺得林家族學(xué)很好,我不想離去。若是有一天,我真能做到娘親這般仁義,我定會去往錦城,與母親會和。”
陸令很理解,父母之與子女,本就是漸行漸遠的過程,宛寧能自己做主,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本就是一件好事。
只是,發(fā)生的時候,陸令還是忍不住地有點難過。
她終是點了點頭,答應(yīng)了宛寧。
到了夏末,徐見深只身來到潁川與陸令會和。
陸令正式開始南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