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一大早,位于鳳凰山東南角的一處平緩崗地上,此時已經(jīng)來了五六十號工人,全都拿著鋤頭,戴著草帽,一副干勁滿滿的樣子。
鳳凰山這邊的古墓群,真的不是一點半點的大。
昨天不只是陳翰他們組發(fā)現(xiàn)了墓葬,社科院考古所分出來的五隊,全都發(fā)現(xiàn)了至少一座墓葬。
其中有三座墓葬都是需要發(fā)掘的。
比起昨天的簡單勘探,第二天的工作量,可明顯就不一樣了。
上午八點,隨著一輛載著社科院考古所人員的大巴車到來,發(fā)掘工作便正式開始了。
陳翰和莊云鵬幾人帶著十位工人,也來到了昨天打下的探洞旁,開始測繪。
張健波找了一個便于校準距離的位置,架起測距儀后,就俯身在測距儀上輸入了各種用于測距的數(shù)據(jù)。
“水平角、垂直角、高度……”
一邊對著數(shù)據(jù),他一邊唏噓的和站在他旁邊虛心學習的陳翰說道:“陳師弟,有沒有感覺我們干的活,和搞土木的真的沒啥區(qū)別?!?p> “只是我們是先挖后填,他們是先挖后建而已?!?p> “但是讓人悲傷的是,土木工程可是理科!”
“我們考古系明明是文史專業(yè),卻也得天天到處跑工地。”
面對張健波的吐槽,陳翰實在是沒辦法接話。
他對現(xiàn)在的工作內(nèi)容還是挺滿意的,倒是沒張健波感觸那么深。
不過他接不接話也無所謂,張健波也就是隨口吐槽兩下而已。
干考古的,平常抱怨抱怨自己的工作內(nèi)容,實在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行了,確定位置了,布方吧?!?p> 規(guī)劃好了5米乘5米的標準探方后,陳翰和莊云鵬便一人拿著一卷軟尺,開始圍著測繪出來的位置進行布方了。
接下來,考古隊聘請的工人們,就將要按照布下的探方,進行墓坑的挖掘。
這塊5米乘5米,而且深度至少可能也要3米以上的區(qū)域,所有的泥土都要全部挖走。
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活。
這就是考古和盜墓最大的區(qū)別了。
考古發(fā)掘的勘探,和盜墓的勘探是兩碼事。
盜墓的人,是直接奔著器物去的,基本上打上一個夠一個人能鉆進去的洞就夠了,就和老鼠打洞一樣。
而考古,是要科學性的將整個墓葬都“提取”出來,需要研究其營造的方式,研究其范圍,探究整個墓葬的科研價值。
為什么要這么做?
自然是為了研究當時的古人社會發(fā)展情況,社交方式、社會面貌和風氣,找尋一些過去的記載,一窺當年之景。
所以考古必須仔細再仔細,認真再認真,不錯過任何一點古人留下的痕跡。
考古,從字面上說就是考察古代。
為什么要考察古代?
因為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得知道我們是從哪來的,我們的過去是什么樣的,從而知道我們未來要去哪。
通過考古,認識和知道兩三千年前的人生活的狀態(tài),知道他們是怎么想的,他們當時為什么這么想。
從而得知我們這個民族是如何形成這個現(xiàn)狀和文化氛圍的。
更能夠用古人過去的經(jīng)歷和故事,照亮我們未來的道路。
這很重要。
但是我們不可能從時間長河上回到過去,去親眼目睹古代人的社會發(fā)展和人文事物。
所以,通過考古的方式,才能使我們可以和他們面對面,讓我們超越時空。
考古幫助我們超越時空和古人對話,這就是考古的價值和意義。
考古是一面鏡子,一面可以讓現(xiàn)代人和古人對話的時光鏡。
......
比起可以一天盜好幾個墓的盜墓賊,考古隊的動作確實是慢得多。
足足用了半個月的時間,這塊五米乘五米,深度三米多的探方,才被清理了出來。
當工人們挖到三米的深度時,明顯土色不同的墓坑,已經(jīng)隱約可以看得出來了。
陳翰他們一行人,也深度的參與進了發(fā)掘工作之中。
沿著土色不同的地方,又往下挖了差不多快兩米后,整個墓室終于是呈現(xiàn)了出來。
“這個墓應該是個豎穴土坑墓,只有墓室,并沒有墓道。”
“墓室平面呈長方形,直壁,拱形平頂,長3.9米,寬1.9米,高1.8米”
蘇颯拿著筆記本,認真的記錄著丈量出來的墓坑數(shù)據(jù)。
西漢時期的墓葬,高級的貴族和王室的先不談。
對于中低級貴族和平民來說,基本上還是延續(xù)了自舊石器時期晚期就形成的豎穴土坑墓風格。
豎穴土坑墓是一種常見的埋葬方法。
古人從地面豎直向下挖出葬坑,然后將棺木置入坑內(nèi),之后擺放隨葬品和其他殉祭物,再用土掩埋。
這種墓葬方式,從新石器時期到現(xiàn)在,都一直長盛不衰。
畢竟非常簡單,直接垂直挖個坑就完事了。
現(xiàn)在的公墓,也都是這么埋的。
不過從春秋戰(zhàn)國開始,墓葬的形式就越來越復雜和高級了。
像和這個墓同時期的西漢梁孝王陵,人家直接在地底建一個地下宮殿,面積6600平方米!
前庭、照壁墻、寢殿、便殿、庖廚、回廊樣樣不缺,埋葬規(guī)格幾乎和漢代皇帝都差不多了。
與其相比,陳翰他們挖的這個墓,就寒酸多了。
大小不過6個平方,除了個棺槨外,其他也沒啥東西了。
這讓他們大失所望。
說好的貴族墓葬群呢,這墓怎么看也不像是個貴族的墓啊!
不過這個墓運氣還不錯,保存的比較完好,沒有被盜擾過的痕跡。
一個深黑色的墓棺,靜靜的放置在了墓室中央。
而在墓室的北端,還凌亂疊放著一些陪葬品。
依稀可以看的出來,陪葬品里有一些漆器、陶器和玉器。
能有玉,那說明這個墓主人確實是屬于貴族階級的。
西漢的平民肯定是沒能力搞到玉器的,而且也不能用玉陪葬。
陳翰摸著下巴,喃喃自語道:“就是看這墓室的規(guī)模,估計這個墓主人的爵位并不高?!?p> “在漢二十等爵里,應該在五等內(nèi)吧。”
不管怎么說,這也是他在鳳凰山墓葬群里挖出的第一個墓,雖然規(guī)格低了點,但是陳翰還是干勁滿滿的投入了出土文物的清理之中。
一個個精美的漆器、陶器被他從泥土中清理了出來,放入了保護液里。
一邊清理,陳翰一邊也難免贊嘆。
“不愧是事死如事生的漢朝人啊,就這么大點的墓,光陪葬器物就有三四十件!”
“這還沒算上棺內(nèi)的隨葬品呢!”
“怪不得史書上說,漢朝不少人為了給父母辦個體面的葬禮,都得傾家蕩產(chǎn)!”
“漢朝孝子們的壓力,恐怕和現(xiàn)代背著車貸房貸的年輕人也差不了多少吧!”
“不對,至少現(xiàn)代人的車貸房貸還能分期還,這漢朝人辦葬禮是一錘子買賣,得一次性籌一大筆錢?!?p> “嘖嘖嘖,記得漢朝的貸款業(yè)務好像很發(fā)達來著,不知道有沒有喪葬貸啊!”
顧屈
為什么考古? 答案來源于龐樸老師的一次記者提問。 龐樸—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曾任《歷史研究》主編等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科學文化發(fā)展史》國際編委。 ....... 先上個開胃小菜,大墓在后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