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不就是改進生產(chǎn)力嗎?小意思
。
上書說到蘇喬為東征之事,提出了三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糧食、賦稅和人口。
解決了這三方面存在的隱患,也就為大商東征解決了后顧之憂。帝辛便能放心大膽的去收復(fù)那些被方夷部族侵犯的地方,也不必擔心后院起火,將國家之力傾囊而出,導(dǎo)致民不聊生。
而如何解決這三個歷史上亙古不變的老大難問題,蘇喬心中有自己的打算。
面對姜王后的質(zhì)疑,蘇喬不卑不亢,將心中所想娓娓道來:
“首先,娘娘您剛才說到人口數(shù)量不斷增長,但耕地面積并未增加,所以人民的口糧才會不夠吃。那么我們只要解決了耕地問題,就能同時解決人口增長和糧食產(chǎn)量這兩個問題。
人口數(shù)量的增加,說明我大商治國有方,國泰民安,才有可能出現(xiàn)人口持續(xù)增加的現(xiàn)象。除了東部個別地區(qū)受到方夷侵犯外,北部、南部和西部三個地區(qū)都是穩(wěn)定安全的,那么實現(xiàn)耕地增加糧食增產(chǎn),就只需要改善現(xiàn)行制度,人民自然會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去努力奮斗。
這就需要提升大家的工作積極性了?!?p> 蘇喬一股腦說了這許多,把在場的各位嬪妃都聽得一愣一愣的,尤其是坐在末席的羋美人,被蘇喬的講解驚得連手上的桃果脯掉在了地上都沒發(fā)現(xiàn)。
“蘇……貴妃……你剛剛說的……什么制度……什么雞集……是什么意思?”
蘇喬:“……”
得,給帝辛上這個課用了小一星期……現(xiàn)在又得給這幾位神仙講一遍,等她把這些概念講清楚,估計東夷都打到城門口了……
得換一種她們聽得懂的講解方法才行……
“這么說吧,我聽大王之前告訴我說,咱們大商現(xiàn)在大部分土地都是分封給東南西北四位伯侯管理,而農(nóng)民和奴隸們都沒有自己的土地,對吧?”
姜王后聞言點了點頭,她父親姜桓楚就是管理東部封邑的東伯侯,手下農(nóng)奴數(shù)以百萬計,可謂是富可敵國的一方霸主。
“那么事情很簡單了,娘娘您想,若您是那種田的農(nóng)夫,無論種多種少收成好還是不好,收來的糧食都是歸大地主所有,自己能拿到的永遠只是夠自己糊口的一點微薄的食物,您會拼命去種地,想方設(shè)法讓它多長糧食嗎?”
“我!我!介個我聽懂咯!”
今天終于聽明白了幾句話的羋美人激動的把手高高舉了起來,想搶答這個問題。
蘇喬露出了欣慰的表情,沖羋美人點了點頭,說到:
“羋美人請講。”
“像這樣光粗力氣不得好的四情,肯定莫得人愿意干撒。哪個又不是寶仔,為莫子要白花力氣喃?”
蘇喬聞言很花了一點力氣,才把這塑料普通話轉(zhuǎn)換成自己能理解的語言……但搞清楚羋美人言下之意后,蘇喬對這位看起來只會悶頭干飯的憨憨美人有了新的看法。
說不定這位妹妹也是個大智若愚的人物呢?這后宮簡直人才濟濟、臥虎藏龍啊……
“王后娘娘,您也聽到了,這個道理羋美人能理解,想必娘娘不可能不明白。人嘛,自然都是為自己考量的,農(nóng)奴即便身份不如眾位金貴,但他們也是人,也想讓自己能過得好一點。
這種對美好生活的希冀,就是能讓他們更加努力去干活的動力。而這個動力,就需要靠改變現(xiàn)在使用的大地主占有全部土地的生產(chǎn)方式。
把土地還給人民,就能讓他們更拼命的去產(chǎn)出糧食,這樣一來,百姓生活富足了,國家的賦稅也能收的更多,豈不是兩全其美?”
蘇喬這一番話,讓姜王后陷入了沉默。
她作為東伯侯的女兒,自然知道把土地分下去會造成怎樣的后果,父親和先祖世代守候的產(chǎn)業(yè),若是這樣輕易被瓦解,她豈不是成了千古罪人了么?
但作為帝辛的妻子,大商的王后,沒有人比她更希望能夠解決眼下方夷侵犯國土的問題。這樣兩頭為難的事情,讓她實在不知該如何取舍。
“這封邑之事,乃是大商立國的根本,怎么可能憑你一句話就瓦解?這辦法斷然行不通??蛇€有他法?”
蘇喬早就料到姜王后會這樣說,無所謂地聳了聳肩,繼續(xù)說到:
“辦法嘛,也有。那地還是各位伯侯的,但耕種的方式可以改一改?!?p> “怎么個改法?”
“很簡單,在原有的公家土地旁邊開墾新的土地。公田的產(chǎn)量是固定的,無論如何都必須交夠。而新開墾的田地,則只需上繳三成賦稅,剩余七成若公田產(chǎn)量不足則補齊,還有盈余就都歸農(nóng)人所有。
如此一來,既可以保證每年穩(wěn)定的賦稅,還能增加比原來多至少五成多稅收,而農(nóng)人也能有自己的余量。家里有了糧食,大家也敢生孩子了,那戰(zhàn)爭所需的人口,不就有了么?”
聽完蘇喬的一番規(guī)劃,姜王后和其余眾位妃嬪都對眼前這位長著九條大毛尾巴的蘇貴妃刮目相看,難怪大王對她寵愛有加,這樣有見地的聰慧女子,確實世間少見。
蘇喬看著眾人眼中溢于言表的欽佩,有些不好意思。其實這是歷史上最基本的土地資源分配制度,她只是在井田制的基礎(chǔ)上加了一點點小小的改良,并不是真的有什么厲害之處,不過是多讀過幾本史書罷了。
“蘇妹妹今日一席話,真真是如醍醐灌頂,令人耳目一新。這個法子甚好,待本宮起草一卷文書遞呈大王,之后定有重禮以酬蘇妹妹進言獻策之功?!?p> 姜王后如今確定了蘇喬的政治才能,又恢復(fù)成了以往和藹可親的面貌,想拉攏這位有濟世之才的蘇貴妃加入自己的陣營,將來共圖大業(yè)。
蘇喬并不是感覺不到姜王后的態(tài)度變化,但她根本就沒有什么干大事的野心,只是見不得巍巍華夏被蠻夷侵犯,這才開了口給他們諫言獻策。她才不想被卷進什么政治斗爭的漩渦呢,她只想每天好吃好喝的養(yǎng)著,過那種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的米蟲生涯。
于是蘇喬不疼不癢的回答到:
“多謝娘娘賞識,妲己不敢居功,不過是談?wù)勛约旱囊稽c拙見,算不得什么?!?p> 見蘇喬沒有想投誠的樣子,姜王后也只好作罷。
人才嘛,都是有點脾氣的,當初楊月崢那樣剛烈的性子,最后不是也被姜王后收入麾下。她不著急,有的是時間慢慢把這個蘇妲己拉攏過來。
萬一蘇妲己實在是不識抬舉,那或許真如月崢所言,難免是個禍患,到時候再想辦法對付便是,不必著急。
而此刻的蘇喬并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被姜王后放在了重點觀察對象的位置,她滿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她的紙漿熬好了沒有?
青舍薄柿
姜王后:少女,我看你骨骼輕奇,是個好苗子,跟我一起干大事吧! 蘇喬:大事我就不干了,我只想干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