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醒來,方昊打開了系統(tǒng),找到了普通任務(wù)那一條。
普通任務(wù):你已經(jīng)擁有專家級別的鑒定知識,但卻沒有相應(yīng)的聲望,請在接下來的時間內(nèi),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你的鑒定能力,當人數(shù)達到20時,可以結(jié)算成50萬經(jīng)驗值,并可花費100萬將此任務(wù)轉(zhuǎn)化為長期任務(wù),之后每10人可結(jié)算10萬經(jīng)驗值。
當前人數(shù):10
他接到這個任務(wù)時,這個數(shù)字是5,他思來想去,覺得這五個人,應(yīng)該指的是尚小萱、李明超、曹偉、李芳生以及蔣明銳。
再加上昨天聚餐后的劉世等人,加起來正好10個。
完成任務(wù)還要十個人,人數(shù)是不多,但要相信他的鑒賞能力,就不是那么容易達成的了,得要有機會,還需要他有相應(yīng)的表現(xiàn)。
他現(xiàn)在手里也沒有100萬,而且這個任務(wù)沒有規(guī)定完成的時間,他到不是不急。
今天是周六,尚小萱接了個設(shè)計的活要完成,沒時間出去玩,方昊想著干脆去古玩市場轉(zhuǎn)轉(zhuǎn),說不定又能淘到什么好東西。
不過,好運不是經(jīng)常有的,轉(zhuǎn)了一圈,方昊都沒找到合適的東西,到是見識了不少奇葩搞笑的癔造品,比如說臉長得像哈士奇那樣的神獸,變形金鋼銅人,還有一些不堪入目的瓷人,等等。也不知道這些玩意兒,做出來能賣給誰。
方昊原本準備回去了,路過朱俊達的古玩店,見店門開了,就朝里面望了望,正好朱俊達也看了過來,就把方昊給叫住了。
當初方昊把瓷盤賣給朱俊達時,正在店里的那個男子也在,這回朱俊達給他倆做了介紹。
“方昊,之前小超有打電話給我,說你想要找一件百來萬的瓷器,我最近兩天比較忙,一直沒時間幫你問,你現(xiàn)在找到了沒有?”
“托了朋友幫忙,已經(jīng)找到了?!?p> 朱俊達點了點頭:“那就好,以后有什么需要,你也可以打我電話?!?p> 方昊笑著道了聲謝。
正在這個時候,店里進來一個老人,手里還拎著一個袋子:“朱老板,我又來找你了,你幫我看看,這幾本碑帖對不對!”
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稱,實際“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將古人著名的墨跡,刻在木板上或石上匯集而成。
朱俊達臉上露出些許難色:“李老,所謂術(shù)業(yè)有專攻,我是研究瓷器的,對碑帖真沒什么太多的研究,萬一我看錯了,那不是耽誤您的事嘛,我建議您還是找其他人瞧瞧吧?!?p> 李老苦笑道:“朱老板,我也實在沒辦法啦,我這些碑帖有人說真,有人說東西不對,為了它們,我已經(jīng)幾天沒睡好覺了,你就幫幫忙,給我瞧瞧吧?!?p> 見老人眼睛通紅,確實像是幾天沒睡好的樣子,朱俊達也不好再推托了:“那行吧,看錯了別怪我?。 ?p> 李老聞言一喜,連忙把碑帖從袋子里小心地拿了出來,放到桌子上。
朱俊達又對著方昊和周詠思說道:“你們也一起來看看吧?!?p> 李老拿來的碑帖一共有馬璘碑、晉太公呂望表、魏太公望表之碑等九種,看起來應(yīng)該都是重刻本。
碑帖一般有四種情況,原刻、重刻、翻刻、偽刻。重刻、翻刻、偽刻都是相對于原刻而言的。
所謂原刻,即指當時書丹或摹勒上石鎮(zhèn)刻之碑。重刻的情況有數(shù)種:第一,據(jù)原手跡重新刻石;第二,據(jù)原有的拓本重新刻石;第三,據(jù)摹寫本重新刻石。
所謂翻刻,是原石尚在,因故不易得到而以拓本再刻,刻后再拓以行世。其中,有的因名碑所在地偏僻遙遠,椎拓困難,如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在宋、元、明諸朝皆有翻刻;有的是原刻損壞不清,而舊拓尚清晰,乃以舊拓翻刻。
所謂偽刻,是原石久佚或根本無此石刻,碑商為牟利而僅據(jù)著錄或干脆杜撰寫刻椎拓,前者如秦碣石刻石,后者如漢《陽三老頌詞》等。
片刻后,朱俊達重新抬起頭來,見李老正用希冀的目光看著自己,半開玩笑地說道:“李老,你這么看著,我有些害怕??!”
李老說:“什么結(jié)果,你直說好了,我承受的住!”
“這個……”朱俊達心里很為難,雖說古玩鑒定有一些共通之處,平時遇到一些其它類別的古玩,簡單的鑒定他也可以,但要是像現(xiàn)在這些碑帖這樣,比較復(fù)雜的鑒定,他心里就沒數(shù)了。
正想著怎么跟老人說,朱俊達卻看到方昊一副胸有成足的模樣,心里有些訝然的同時,笑著說道:“方昊,要不你先談?wù)勀愕目捶???p> 見朱俊達讓旁邊這個年輕的過分的小伙子先說,老人眉頭皺了皺,心里稍稍有些不滿,但想到自己是來求人的,他也不好多說。
“那我就說兩句?!?p> 方昊也沒客氣,先從幾本碑帖中挑出了一本:“一般來說,古拓往往因流傳有緒,歷經(jīng)名人收藏鑒別、作題記跋語于其上,其本身價值更能提高,但鑒別者也往往迷信名家而深信不疑,殊不知作偽者正利用人們的這一心理而大做手腳。
比如,可以移花接木,將名人題跋割下裝裱到偽本上,或干脆作偽跋來抬高身價,所以一定要細看題跋內(nèi)容是否符合碑刻內(nèi)容,若兩者風馬牛不相及,其中必有詐。
就說這本《魏太公望表之碑》吧,上面有程瑤田寫的款識,這人是清代著名學(xué)者、徽派樸學(xué)代表人物之一,精通訓(xùn)詁,同時他的書法也很有特點。他喜好中鋒用筆,筆畫自然也就有了立體感,有骨法,而且每作一筆,自首至尾,氣必貫注。然而,這處款識卻要弱的多。
當然,單單這一點就證偽,薄弱了一點,咱們再看墨色。舊拓特別是珍本往往用墨考究,墨色濃重黝黑,或紫光隱現(xiàn),墨香四溢。偽作急于求成,意在獲利,用墨平淡或粗劣,拓時粗獷浮滑。這本雖然看起來很逼真,卻還是沒有逃過這個定律……”
聽著方昊的介紹,大家仔細觀察,果然和他說的一致。
接下來,方昊又把剩余幾本碑貼一一點評,得出了七假二真的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