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水淹大佛膝,火燒凌云窟
六月初八,正是驕陽烈烈、大地灼灼的光景,武當(dāng)山上繁花盛開,草木蔥郁,林靜幽深,七十二峰被云遮霧繞難見真容,偶爾有野風(fēng)吹散霧靄,顯出一峰獨秀,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大贊一聲好一派福地洞天。
山間小路上,此刻正走出一老一小兩個身影,老者一身道袍,白須白發(fā),仙風(fēng)道骨,小童年不過總角,穿著一身天藍(lán)色衣衫,皮膚白皙粉妝玉砌,頭發(fā)整齊地扎在腦后成一個馬尾,隨著步伐上下跳動,看之像是仙童。
這一老一小自山中而來,腳踩云朵,袖繞光霞,若被常人看到,難免不跪下來叫神仙。
這二人,正是武當(dāng)派掌門人張三豐和他的小徒孫宋青書。
兩人此番下山有兩件事,一是為了尋找救治俞岱巖的方法,另外還有一件私事,張三豐沒有對宋青書言明,那就是倚天劍之事。
兩個月前,俞岱巖身受重傷回山,宋青書一時激憤,引動倚天劍飛來,欲斬殺龍門鏢局都大錦三人,被張三豐阻撓,但倚天劍卻被前來賀壽的峨眉派靜玄師太看到,靜玄師太臨走前曾找張三豐單獨談話,說的就是倚天劍之事。
只是當(dāng)時張三豐心情激蕩,沒有心思談?wù)摯耸?,遂告知靜玄,待俞岱巖此番事了,便攜倚天劍上峨眉,物歸原主。
只是俞岱巖重傷未愈,他一時不能下山,便將此時放之腦后了。
前些日子,峨眉派掌門滅絕師太手書一封,由弟子送到武當(dāng)來,信中對俞岱巖的傷情表示慰問,對兇手痛斥一番,又表明武當(dāng)與峨眉淵源頗深,若武當(dāng)有難,峨眉必幫,在信的最后才隱晦地提醒張三豐倚天劍物歸原主之事。
于是老道便決定帶宋青書下山,先將倚天劍物歸原主,再去終南山尋找先天功的線索。
“太爺爺,為何要將倚天劍還給峨眉呢?”宋青書問,他與倚天劍于一種莫名的聯(lián)系,尤其是當(dāng)他手握倚天劍時,明顯能感覺到一種血肉交融的感覺,倚天劍雖沒有屠龍刀那般厚重,不過也絕對不輕,但是宋青書拿在手里卻指揮如臂,拿起倚天劍就像抬起自己的手臂一般,絲毫不費力氣,所以他有些舍不得,也不情愿老道將倚天劍還給峨眉。
老道在他腦袋上彈了一下道:“你怎的跟你六叔一個樣子,你沒見他剛才抱著倚天劍不撒手的樣子,我看了都覺得丟人。”
邊說邊緊了緊腰帶,倚天劍正在老道的褲腰帶上系著。
“小青書,你要記得,功夫——成于根本,毀于器物,只有自身強大,才能不受外物的影響,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這倚天劍雖好,但不是我武當(dāng)之物,物歸原主也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p> 宋青書幽黑的眸子看著老道問:“你對峨眉這般對待,當(dāng)真不是因為郭襄太奶奶嗎?”
老道聽到這話,腳下突然絆到一塊石頭上,身子一個趔趄,以他的功夫,即便絆到石塊也能將石塊踢個粉碎,何至于差點被絆倒,可見聽到郭襄這兩個字,他也失神了瞬間。
“你聽誰說的?”老道拉長了臉問。
宋青書馬上就把父母給出賣了:“聽我爹和我娘說的?!?p> 老道佯怒道:“下次不要偷聽長輩講話,否則會爛耳垂的。聽到了嗎?”
“聽到了?!彼吻鄷丝逃绕涔郧?。
兩人嘴上說著話腳下卻步步生風(fēng),很快便來到了山腳下。
張三豐看著遠(yuǎn)處的大路對宋青書說:“此次出行,太爺爺本來不想帶你一起的,但是太爺爺知道,如果不帶你一起走,你可能會一個人偷偷溜下山,所以才帶你下山。但是此次路途遙遠(yuǎn),舟車勞頓,你一不準(zhǔn)叫苦,而不準(zhǔn)喊累,三要記住多聽、多看、多想、多做、多練,唯獨要少說。須知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江湖上的恩恩怨怨,有多少都是從一句話開始的。記住了嗎?”
宋青書點了點頭,表示自己記住了。
于是,一老一下便踏上了去峨眉的路途,從武當(dāng)?shù)蕉朊紝⒔鼉汕Ю锫吠?,若只是老道一人,快馬加鞭當(dāng)可在多半個月內(nèi)趕到,但有了宋青書這個小累贅,兩人堪堪費了近一個半月才入了四川。
一路上,從湖北到四川,不同的風(fēng)俗習(xí)慣,不同的口音聲腔,不同的飲食文化,不同的處事方式,這一切都讓宋青書大開了一次眼界,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一路的見聞在宋青書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形之中也讓對這個世界有了一個更加直觀的觀察,尤其是一路上遇到的各種恩怨情仇和酸甜苦辣,都成為了一個孩子建立人生三觀的智慧和資本,再加上有一個活了快百歲的人精在一旁給他指點,讓他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看穿事物的本質(zhì),不得不說這一次的出行,對宋青書今后的成長,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兩個月來的經(jīng)歷,讓這個本來孤傲高冷的孩子變得收斂,但并不是說消失,而是把孤高從臉上,埋進的心里,以前對于不感興趣的人或事,他或許看都不看,絲毫不注意。但現(xiàn)在對于身邊的任何事,他都有興趣去觀察一下,現(xiàn)在他更樂于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揣摩當(dāng)事人的內(nèi)心變化,去了解某個人在某種情況之下,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和判斷。但是讓他疑惑的是,往往大多數(shù)人都會選擇符合自己利益,或者損害他人利益的方向,張三豐將其稱之為——人性!
于是,這個兩歲大的孩子,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人性是如此的丑惡。
張三豐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卻沒有阻止,這是他教育宋青書的第一步,對于這個天生不凡的徒孫,老道內(nèi)心一直有個擔(dān)心,宋青書將來必成大器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究竟是名垂千古,亦或是萬人唾罵,往往都在他的一念之間。
老道想借用這一次的長行,完成對宋青書內(nèi)心是非善惡觀念的建立,讓他明白什么是真正是善與惡,讓他在心里劃出一條“道”,這個道是善、是真、是美,也是他將來行走江湖為人處世的“底線”。
如果讓張三豐選,他寧愿宋青書普普通通過這一生,也不愿他大起大落遭人唾。
可惜,這些他都不能對宋青書名言,而需要宋青書自己去悟,現(xiàn)在悟不透沒關(guān)系,只要將來某一天,需要他做出選擇的時候,他能恪守自己的“道”,守住心中的底線,那就不會差到哪去。
這也是老道近百年來總結(jié)的人生經(jīng)驗,武當(dāng)七俠都是這樣過來的。
這一日,爺孫二人來到了樂山,聽聞樂山有一座大佛,依山而建,與水相鄰,隔江而望,勢比天高。也是兩人就準(zhǔn)備先去找找那大佛,看看是不是比天高。
經(jīng)過大半天的走訪,終于找到那三江匯流之地,兩個雇了一條船,讓船夫劃船去大佛腳下。
船夫是專門在這一帶跑船的,對于這一帶的水情熟悉得很,很快便載著兩人來到了大佛腳下。在距離大佛還有一段時間的時候,船夫就指著遠(yuǎn)處的一座山告訴兩人,大佛就在那坐著,宋青書伸長脖子探頭去看,但是因為角度的問題,并不能看到大佛的全貌,于是催促船夫快些劃。
很快,船只就來到大佛腳下,從船頭往上看去,大佛威嚴(yán)高聳,微合的眼睛注視著每一個來到他腳下的人,但是因年久失修,大佛的身上長滿了綠色的雜草青苔,只留下一雙腳掌和一顆佛頭能夠看得清楚。
這時,船夫?qū)λ吻鄷f:“娃兒,你可曉得我們這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彼脑拵в泻苤氐拇ㄒ?,但是宋青書已經(jīng)能夠聽得懂了。
他就問:“撒子話嘛?”
船夫見他學(xué)自己說話,只覺得好笑,跟他玩耍:“傳說這山里住著一只妖魔,經(jīng)常出來為禍人間,到處吃人,后來佛祖降下金身將妖魔鎮(zhèn)壓在金身之下,還在金身周圍畫出三條大江,每年就只允許妖魔在漲水的那幾天里出來透透氣,還不能跑遠(yuǎn)。所以眼前這座大佛啊,那可是佛祖金身,不得不敬啊?!?p> 張三豐在一旁聽的好笑,插嘴道:“老道我年輕的時候,可沒聽過這個傳說啊?!?p> 船夫見這個白胡子道人懷疑他,便生氣地說:“那是你見識少!住在樂山的人誰不知道,長水痘時候千萬不能來大佛腳下,會被妖魔捉走吃掉的?!?p> 宋青書問道:“船家,到底撒子話嘛?”
船夫故作神秘道:“那就是,水淹大佛膝,火燒凌云窟!”
“水淹大佛膝?”宋青書疑惑地看了一眼大佛的膝蓋,離他現(xiàn)在所處的水面,至少有七八丈高,什么樣的水才能淹沒大佛的膝蓋啊。
“那我真希望現(xiàn)在就漲水,讓我看看妖魔長什么樣子?!彼吻鄷粗蠓?,輕聲說著,“水淹大佛膝,火燒凌云窟。這凌云窟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