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鄭璞做出了答復,便讓書房內(nèi),陷入了長久的寂靜。
對秦宓而言,是一時間陷入了恍惚。
方才鄭璞毫不猶豫的姿態(tài),讓他想起了,當年鄭度也是以如此決絕的態(tài)度,選擇隱居不仕先主劉備。
此子欲承父志乎?
秦宓心中泛起的第一個念頭,便是這個。
只是很快,他又自行否決了。
當年鄭度既然讓長子鄭彥,應廣漢太守夏候纂征辟。以此可得知,鄭度并沒有仇視先主劉備之心。執(zhí)意隱居山野,不過是對自身氣節(jié)的恪守罷了!
亦可推論,若說鄭璞承父志,乃是無稽之談。
因而,他也是不解,鄭璞何故要推辭征辟?
若是說,鄭璞不應征辟是沽名養(yǎng)望的手段,也說不通。
丞相諸葛亮兼領(lǐng)益州牧,州牧府的征辟,亦是才學得到諸葛亮賞識的見證。鄭璞未及弱冠,能得此殊榮,蜀地尚有幾人邪?
有何不知足的!
而且勸學從事,是主興文教之職,雖然不參與政事,卻勝在清貴!
鄭璞只需持之以恒,任職十年以上,便可稱桃李滿益州,成為蜀地士庶皆敬仰的儒者!甚至是四海知名的大儒!
屆時,無論個人聲望,或是門楣清譽,都更上一個臺階。
何樂而不為???
秦宓紛思如泉涌,百般衡量,卻依舊不得其解。
索性,放下心中雜念,捋須做閑情態(tài),細細打量起鄭璞容貌神情來。
看著看著,才猛然發(fā)現(xiàn),鄭璞與其兄鄭彥長得一點都不像。
鄭彥眉目疏朗、容貌矜嚴,以不茍言笑著稱,亦有不怒自威的正氣凜然之贊;但鄭璞卻面如冠玉,睛如點漆,堪稱昂藏七尺軀。
或許,是非同母所生之故吧......
秦宓為自己這個發(fā)現(xiàn),做了無聊的結(jié)語。
旋即,又眉毛高高挑起,渾濁的雙眼里閃過一縷精光。
他想起了,除了容貌之外,這兩兄弟還有一處大不同:鄭彥拜入他門下受學,但鄭璞卻是鄭度自授之。
他秦宓是蜀地聞名遐邇的學士。
而鄭度遺于世的名聲,除了固節(jié)不移外,還有兼通軍略的“奇畫策算”!
是故,他微微沉吟后,便出聲試問道,“子瑾,你為何不想應辟?”
鄭璞垂頭做恭狀,徐徐而言,“回世叔,并非璞故作姿態(tài),想邀名賣直。乃因璞自知,己無皓首求經(jīng)之恒心?!?p> 呵,果然!
秦宓心中暗道,就連捋須的動作,都不自覺加快了幾分。
“嗯........”
先是一記長長的鼻音。
秦宓又略作沉吟,才繼續(xù)問道,“你啟蒙以來,衡之兄都授過你何書?衡之兄故去后,你自己又曾讀過什么書?細細思之,再悉數(shù)道來,勿有遺漏?!?p> “諾。”
鄭璞恭敬做禮而應,清了清嗓子,便口若懸河,如數(shù)家珍。
“璞六歲啟蒙以來,先考以《孝經(jīng)》、《論語》授之?!?p> “璞十歲后,先考便督促璞讀《詩經(jīng)》、《禮記》和《春秋左氏傳》?!?p> “璞年十四時,先考病臥于榻,告誡璞讀《捭闔策》和《戰(zhàn)國策》?!?p> “璞結(jié)廬守孝期間,尋得家中藏書如《三略》、《六韜》以及《孫子》,見書中皆有先考注釋,不敢辜負,便自讀之?!?p> “除服后,璞閑在桑園,無所事事,便托兄長及母家阿舅尋得《吳子》、《司馬法》、《尉繚子》以及《孫臏兵法》等研讀??上?,托親尋得之書,皆殘缺不全,遺漏甚多。且璞性子又輕佻,讀書常不求甚解,僅略知其意而已。慚愧!慚愧!”
喔........
饒是早就心有所悟,但秦宓聽著聽著,還是忍不住手顫頓了下,捻斷了好幾根胡須。
亦忍不住,憤憤的瞪了鄭璞一眼。
小子無狀!
當長者之面,竟不真誠篤粹!
流傳于世的兵書和籌畫策計論,大多都讀過了,還自謙什么慚愧?!
雖說,如今的鄭璞止于紙上談兵,但益州豪強大戶,又幾家是有籌畫兵法傳承的?
“唉,衡之兄的心思,我知矣!”
半晌,秦宓才悠悠的嘆氣,沖著鄭璞擺了擺手,“子瑾何求,我亦知矣。夜了,你且去歇下吧?!?p> 他的確已明了。
從鄭度授學用的書籍便可知道,想將鄭璞培養(yǎng)成為籌畫士。
這也很好理解。
對于鄭度而言,長子鄭彥早早就踏上了牧民施政那條路,足以傳承官宦門第;幼子沒必要再重復。不如傳承父之所長,當個熟諳軍略的籌畫士。
只是鄭度過世后,鄭璞在自己摸索的期間,還變本加厲喜歡上了兵家的攻伐之道。
并不甘心給別人當帳下幕僚,止于出謀劃策。
或許,是當年鄭度獻策于劉璋,卻被罷黜遣歸鄉(xiāng)閭的緣由吧!
秦宓也想通了,鄭璞決絕不應辟命的緣由。
如今蜀漢的廟堂決策,都出于丞相府。
這也是秦宓身為長水校尉,署公時卻是在丞相府的緣由。而州牧府,因為是丞相諸葛亮兼領(lǐng)的關(guān)系,許多緊要職權(quán)都并入了相府中。若是鄭璞應了州牧府的辟命,便再無籌畫策算、戰(zhàn)事隨征伐的機會。
尤其是,州府還是辟鄭璞為勸學從事主文教。
唉,罷了!
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老夫與衡之兄知交一場,理當為你張羅一番。至于事協(xié)與否,便看你造化了。
鄭璞離去后,又獨自枯坐良久的秦宓,最終做出了決定。
隨即,便喚來家中管事,讓其連夜抄錄注釋版的《千字文》,才去歇下。
翌日,丞相府。
秦宓忙完公務,便尋到了蔣琬,徑直發(fā)問,“公琰,尚有空閑否?”
正埋首案牘署事的蔣琬,聞言而顧,見是秦宓,連忙起身拱手做禮,笑容洋溢,“秦校尉來尋,我自是有閑暇的,不知校尉有何吩咐?”
嗯,秦宓年紀已有六旬,揚名之時劉焉尚未入蜀,輩分很高。而且他素有清名,無爭權(quán)奪利之心;亦是如今蜀漢政權(quán)中,為數(shù)不多的益州士人領(lǐng)袖之一。
是故,不管哪個派系的士人,對其都頗為敬重。
“閑談耳?!?p> 秦宓頷首,伸手虛引,示意蔣琬同行,邊走邊問,“我得聞,丞相讓你征辟鄭家子為州勸學從事,可有此事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