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假太監(jiān)她只想攢錢跑路

第三十一章 中朝三省

  這幾分文書看完后,惜卿陷入了沉默。

  一方面,她是在消化那些不太熟悉的官職名稱;另一方面,則是在看到皇上對廖鎮(zhèn)裕父子的封賞后,開始憂慮起今后自己與程霽澤的處境。

  廖鎮(zhèn)裕成了實打實的攝政王不說,廖玉熙原來司隸校尉的職位并沒有變動,還被任命為侍中,現在這對父子一個主外,一個主內,簡直就是大胤軍務內政一把手。

  雖然惜卿之前吐槽過大胤的三省六部制設立的很糙,三高官官向來是誰拳頭硬誰說了算。但是好巧不巧的,侍中作為門下省的一把手,在大多數時候都充當了這個拳頭硬的角色,于是便有了“政出門下”的說法,侍中也因此被稱為“小宰相”。

  更不用提廖鎮(zhèn)野還當過一段時間的侍中。

  說起大胤的職官制度,在高祖改革前還充滿著胡人政權的特色,改革之后,則是一部分沿襲了東漢,一部分借鑒了南煜,倒也有那么幾分漢人政權的味道了。

  惜卿初中背過秦漢時期的三公九卿與隋唐的三省六部,但是僅限于中考所需的知識層面,更深一層次的她也不清楚。比如三公九卿她就只知道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九卿不考,她就從來沒去關注過。

  她對這些職官機構的了解,始于她進內侍省的前一天晚上,那還是程霽澤親自給他科普的。

  當時她連繁體字都沒認全,了解起來十分吃力。

  她最開始了解的便是三公,可在被科普大齊的三公有八個也叫做“八公”后,她就陷入了深深的迷惑之中,歷史課本告訴她三公分別掌握行政、軍事、監(jiān)察的權力,那八公多出這么多人來,是要湊兩桌子好打麻將嗎?

  其中八公又分為“三師”、“二大”、“三公”,“三師”為太宰、太傅、太保,“二大”為大司馬、大將軍,“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很好,除了太尉,課本上一個也沒提過。

  但是程霽澤又跟她說,現在八公里除了大司馬那個位置有人,其余的基本上都空置著,所以她只需要了解一下便可。

  惜卿聽了這句話后松了口氣,那感覺就像是老師在考試前講了一大堆難點,她還在愁著怎么復習,老師接著就說“這個考點不考,大家把它劃掉吧”一樣。

  接著便是九卿,由太常、光祿勛、衛(wèi)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組成。

  因為這個也不算太重要,程霽澤只是簡單介紹了幾句,便開始說起中朝三省。

  “中朝”是相對于“外朝”而言,最早出現于漢武帝時期。

  那時候丞相總領百官,一并構成外朝,權力極大。漢武帝為加強皇權,選用一些親信侍從如尚書、常侍等組成宮中的決策班子,由此誕生了中朝,也稱內朝。

  到東漢時期,丞相權力進一步被削弱,其實際權力也逐漸轉移到九卿少府的下屬機構——尚書臺,這便是尚書省的前身了。

  之后便是五胡亂華,中原政權南渡,時空逐漸扭曲,歷史便在這里出現了偏差。

  雖然如此,但在這個平行時空,依舊遵循了歷史的發(fā)展潮流,中朝三省還是前后腳的在南煜和大胤構建了起來,并且脫離少府獨立出來,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中樞權力機構。

  說來可笑,漢武帝最初設立內朝時,內朝官地位還很低,選用的官員也都為地位低下的外戚、宦官,為的是容易操縱,以便加強皇權。

  可他老人家大概也沒想到,到了東漢,外戚和宦官卻因此而得到了空前膨脹的權力,互相內斗到朝代傾覆。后來三國亂戰(zhàn)結束了這種局面,門閥士族又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首屈一指的勢力,在長江以南的南渡政權,甚至能夠左右朝代的更迭。

  如果按照正常的歷史發(fā)展趨勢來看,高祖改革前的大胤更像是處在奴隸制與封建制之間的政權,所以高祖改革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超前的,這在皇室宗親和鮮卑貴族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所以這群人既像奴隸主又像門閥士族。

  長遠來看,或許會積下禍端,這在前朝官員大肆貪腐、競相斗富時便可窺見苗頭。

  但是沒有長遠了,廖鎮(zhèn)野誅殺百官后,整個中央權力機構的崩塌,讓一切都變得撲朔迷離。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