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尚書令
“世子怎么會這樣想?您有所不知,這三年里,干爹每每回想起自己曾經(jīng)的所作所為,都是悔不當初。”
惜卿雖然心虛,但覺得自己不能再次沉默下去,不然廖玉熙就會當她是真的心虛,然后說不定又要給她亂安個什么罪名。
于是小嘴沒停,一副大言不慚的模樣,開始睜著眼睛說瞎話。
“當年干爹自知愧對于大司馬,但是又不敢面對他,所以本來是想先來給您賠罪的,可是誰也沒想到世子您會走的那么著急,而大司馬在之后更是閉門謝客,沒過多久也離開了洛陽?!?p> 她的這些話不能說是句句屬實,只能說是信口雌黃了。
廖玉熙懶得打斷她,抱著手臂打算繼續(xù)聽下去,看看她還要扯多少謊。
“于是干爹就去向陛下請罪,陛下知道他干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便立刻撤掉他所有的官職,罰奉一年,本來還想貶他進掖幽庭……”
說到這,惜卿頓了頓,抬眼想看看廖玉熙的反應(yīng),看他表情沒什么變化,于是又繼續(xù)說了下去。
“可尚書令知道這件事后,拖著病軀前來為干爹求情,說這一切都是他的罪,是他病的不是時候,如果不是他,程常侍也不會鑄成如此大錯。于是皇上看在尚書令的面子上,才放了我干爹一馬,準他繼續(xù)在內(nèi)侍省當差,只是內(nèi)朝諸事,從此不得再插手?!?p> 惜卿說的這些并非是胡編亂造,尤其是她搬出來的這位尚書令。
說起這尚書令來,也是福大命大,當初廖鎮(zhèn)野欲誅殺百官,但考慮到如果人全殺干凈了,豈不是連寫詔書的都沒有了,于是他便特意打聽出了幾個有起草文書經(jīng)驗的文官來,預(yù)備著到時候留他們一命好給自己寫封賞詔書,其中就有這位尚書令。
不過他當時只是個在尚書省打雜的小官,擔任尚書令也都是之后的事了。
大胤內(nèi)朝有中書門下尚書三省,跟后世惜卿要背的隋唐三省六部制很像,但此時這項制度尚未完善,只是初步確定了三省各部要分工的事務(wù),所以在具體處理政務(wù)時,一般都是誰拳頭大誰說了算。
初中歷史課本告訴我們,中書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大胤的情況也是如此。
惜卿在熟悉這些部門后,還認真記下了其中各項官職的名稱,比如中書省的長官是中書監(jiān),門下省的長官是侍中,尚書省的長官是尚書令,當然其他的也還有很多,比如尚書省下三十六曹之類的,都可以算是后世六部尚書之類的執(zhí)行機構(gòu)的雛形。
先帝在位時,前太后把持朝政,她本人貪圖享樂奢靡無度,于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直接導(dǎo)致了大齊的整個中樞機構(gòu)風氣的腐敗。
其中,內(nèi)朝中書監(jiān)與侍中之類的文官大都是北方漢人門閥或漢化鮮卑貴族出身,之所以能身居高位,并不是因為個人出眾的才能,而是因為那含著金湯匙出生一般的身份。
這種人做官,絕大部分時候考慮的都是如何讓自己的家族更加顯赫,而不是如何維護當權(quán)者的統(tǒng)治。所以對于太后這類當權(quán)者,他們簡直就是喜聞樂見,橫豎短不了自己家的,還能跟著斂財,想想都能在睡夢中笑醒。
什么?你說黎民百姓排在哪?不會吧不會吧不會吧,不會還有人不知道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官憂國憂民都是在凹人設(shè)吧?你讓他們先把自家兼并的田地交出來你看看他們交不?不交的請一律打成圣母婊謝謝。
但當時還在尚書省打雜的尚書令是個例外。
此人雖然也是舉孝廉出身(是的,根據(jù)歷史發(fā)展的進程,我們大胤還沒有發(fā)明出科舉制),但他跟那些明為舉孝廉暗為走后門的世家子弟不一樣,他是真的孝廉,因此被舉薦到尚書省做了個小官。
然后這個小官,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當時的尚書令是個沒什么存在感的人,沒存在感到中書監(jiān)和侍中因政見相左而掐架時,都不會想起來還有他這么個長官可以拉過來評評理。
于是整個尚書省都十分低調(diào),每天的任務(wù)就是看中書省和門下省各級官員互罵,然后等他們罵完了把意見確定下來了,再去執(zhí)行他們的意見。
不過他們只是看著沒啥存在感,貪起錢來可一點都不手軟。
所以廖鎮(zhèn)野在挑活命人口時,也頗費了點心思。
不能在中書省和門下省這種事兒多的人里找,那就在尚書省里挑吧。
然后一要挑官位不太高的,二要挑出身寒門的,三要挑品行還算端正的。
挑來挑去就不剩幾個人了,這位打雜二十多年的小官就被幸運的選中了。
他在成功任職后,依舊保持了前上司的風格,不多管任何閑事,任何政事只要按照程序遞到尚書省了,他都會按規(guī)矩執(zhí)行。
因此大多數(shù)人都在他這里鉆過空子,也都欠他個人情。
再加上這人都快七十了,還老生病,看著挺不容易的,所以除了個別沒有眼力見的,都愿意賣他個面子。
惜卿沒想到廖玉熙就是這么個沒有眼力見的。
“呵,你以為搬出鐘離保這個老不修,我就會相信你跟你干爹的所作所為,并非皇上授意嗎?”
廖玉熙一臉不屑。
惜卿一時間有些詫異,她沒想到廖玉熙竟然猖狂到這種地步,問出這種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