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的流變真是有意思。土豪原指地主階級和暴發(fā)戶,通常和“惡霸”并稱。建國后黨推行“打土豪,分田地”運動,把土豪定義為“剝削者”。今諷刺一些高價購買一些不符合價值物品的人。我們班有個男孩叫小丁,因為黑,人稱“烤豬”。那些年邵陽經(jīng)濟不景氣,工廠不斷倒閉,烤豬爸媽走出邵陽,下海經(jīng)商,趕上改革開放,掙了大錢。他還小,留在邵陽老家由爺爺奶奶暫為照料。九零年代一身耐克阿迪行頭輕松破千塊錢。我爸媽工資一共一個月還不到那個數(shù)。看看我當時那身行頭全來自地下街不破五十。男孩子也到了爭強好勝的年級,這種降維式的物質(zhì)打擊沒有幾個純真的小孩能抵擋得住。由他主導的土豪圈子在班里迅速崛起為一股新興勢力,和班里成績排前的同學形成分庭抗爭之勢。我第一次深深地體悟到了,原來學習不是這個世界上最牛的,有錢才是最牛的。有錢可以不學習,老師照樣喜歡他。給他當班干部,給他優(yōu)待。原來父母不同,起跑線不同,真的就不公平。(由于改革開放,慢慢地有了貧富差距,金錢的影響無孔不入,開始滲入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學校也不免于難。你想躲也躲不開,你可以酸,可以找一百種理由證明錢不好,可是你打心底還是想擁有,并且越多越好,最好永無止境。至于有了錢要干什么,不是太明了,只知道花唄,想買啥就買啥,等有了再想。慢慢地全中國都籠罩在了金錢的淫威下,持續(xù)到現(xiàn)在,幾代人都在追逐金錢,金錢就是他們由生到死的終極目標。也許是老幾代人窮怕了吧,把那種怕刻到了基因里傳了下來)烤豬是個很大方仗義的土豪,是吝嗇陰險土豪的對立面。身上總有50塊錢團結各種酒肉朋友。由于我們是同班同學,然后我外公家在人大,他爺爺家在市委,一墻之隔。我們常常放學后一起玩耍。那時我們都在打乒乓球或踢足球。只有他一個人穿了雙專業(yè)籃球鞋,抱著個籃球練習投籃。那時候力氣小,怎么甩球也碰不到籃筐,他也不例外。我和他試了幾次,覺得沒意思,就放棄了。他還是一個人在那里投籃。高傲和孤獨是好伙伴。他乒乓球和足球都不行。但是也是班里一方勢力的弄潮兒,可這股勢力是來自外力而非內(nèi)力。他意識到了,所以需要籃球作為他的一個出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