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明威寧侯

第一零二章 求情

大明威寧侯 韋小凡 2651 2021-03-10 20:04:05

  “草民才疏學淺,資質(zhì)愚鈍,哪里能做什么謀士?不過趙王待草民極好,要是趙王有什么悶的時候,讓草民陪著說說話,還是可以的?!?p>  朱棣笑道:“你倒是會謙虛?!睂χ鯊┑溃靶辛?,都下去吧,瞎鬧什么,跟丟了魂似的,一個小女子,看把你們嚇成什么樣。”

  其實是朱棣自己嚇著了,王彥忙了口氣,急急退了下樓。

  陳遠連忙給蹇怡璇使眼色,讓她過來認錯。

  蹇怡璇見陛下神色稍緩,也有點后怕,但她不覺得自己有錯。陳遠的眼神帶著三分真誠,三分命令,還有四分信任。她心中一熱,選擇了相信他,到朱棣面前拜倒。

  朱棣微微哼了哼,見她神色,知道她是攝于自己的權勢和眼前的少年,卻不是認同自己,對她余怒未消。朱棣對陳遠沒好氣道:“你這小子,滑頭得很,說什么恕你的罪,我看,你是想替這個姑娘求情吧?!?p>  陳遠被說破,不驚慌,笑道:“皇上圣明?!?p>  朱棣苦笑搖搖頭,這小子,拐彎抹角,跟他說了一會,心情到好了些,上前度了兩步,在樓前隨意坐了下來。就離欄桿只有幾公分,屁股坐在樓板上。樓板被打掃得一塵不染。

  朱棣戎馬生涯幾十年,即使當了皇帝,也沒那么多講究,一定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那種。有時候興起,就隨意往地上一坐,大臣倒是勸諫過幾回,朱棣要么不理,要么眼睛一瞪,從此過后,就沒有人敢說了。

  朱棣對陳遠招招手,示意他過去。

  陳遠爬起來,走到他身邊,一屁股坐下。蹇怡璇大吃一驚,他跟陛下平起平坐,太大逆不道了吧。和自己勸誡不同,這是不講規(guī)矩啊,皇上發(fā)起怒來,是要滅族的,她倒為他擔心起來。

  出蹇怡璇意外,朱棣沒有生氣,淡淡道:“朝中的事?你也知道了?”

  陳遠望著樓前的菩提樹,見遠遠的有小沙彌打掃,老實搖頭:“草民在鄉(xiāng)里種田,不知道朝廷的大事?!逼鋵嵲蚋f了一點,不過,君威難測,還是裝糊涂的好。一個百姓熟知朝中大事,朱棣的性子,一定會猜忌。

  朱棣嘆了嘆:“前些時日,幾名北方的秀才聯(lián)名上血書,控告朝中大臣結(jié)黨營私,偏袒南方秀才。說如果朕給不出合適的章程,大有離開大明的趨勢。”

  他眼里慍怒,眉毛如刺:“朕從不受人脅迫,但是,從先皇洪武三十年的大案來,屢屢還是南方秀才進入朝中,現(xiàn)在的朝中,儼然就是他們南方人的小朝廷。”

  “科舉在即,朕要楊士奇和蹇義拿出章程來,他們左右拿不出來,朕只好讓他們在家休養(yǎng)了?!?p>  陳遠從朱棣的話里,卻聽出兩個意思,一是現(xiàn)在朝中大部分都是南方人,朱棣是很痛恨的,為什么要遷都順天,就是因為他是燕王,就藩順天,經(jīng)營多年,他的勢力都在北方。二,楊士奇和蹇義其實知道朱棣的心事,但是確實拿不出很好的方案來,朱棣要打壓他們。

  這個打壓,又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漢王蠢蠢欲動,朱棣的疑心毛病作祟,害怕自己去世后骨肉相殘,他在想,如果老大當太子,老二必然反叛,他萬萬不想有這一天,如果,讓老二當太子繼位呢?以老大的仁慈,不太會反叛,加上自己讓老二發(fā)個誓,不得對兄弟動手,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骨肉相殺。其二,遷都在即,以楊士奇為首的南方人,都是反對的,有必要壓制一下。

  陳遠將這一切都聽在耳里,冷眼旁觀,不由暗暗感慨,不管楊士奇和蹇義有沒有錯,因為帝王心思,形勢如此,血書只是一個導火索。朱棣是重用楊士奇他們,但只要不符合心思,隨時可以換掉。

  “你說,朕要是真的把楊士奇和蹇義罷免了,朕是不是就成了賞罰不明的昏君?”

  這朱棣暗含殺氣,陳遠囁嚅道:“皇上,草民一介農(nóng)夫,朝中大事,不該,不該……”

  朱棣嘆了嘆,淡淡一笑:“你是農(nóng)夫,也是個讀書人嘛,朕心中很是煩悶,說說你的看法,給朕解解悶兒,不管你說得怎么樣,朕都赦你無罪?!?p>  陳遠硬著頭皮道:“是,草民以為,楊學士、蹇尚書等諸位大人堅持科考公正,以成績?nèi)∈?,哪怕在皇上天威之下,猶不退縮,對大明忠心耿耿,絕不會出現(xiàn)偏私這種事。”

  朱棣不悅地瞪起眼睛:“嗯?”

  陳遠話鋒一轉(zhuǎn)道:“大明立國前,北方先后受金人、元人統(tǒng)治,先后近三百年,崇尚游牧,敗落了圣人文章,詩禮教化,我大明雖立國已五十年,但北方士子一直觀望徘徊著,他們都是大明的子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楊學士他們忘了,陛下是治理天下,不能僅僅靠公正二字,天下人心,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科舉成了南方人的科舉,把陛下的半壁江山、一半的子民摒棄在外,他們?nèi)胧藷o望,必然離心離德,這些,楊學士他們確實不理解陛下苦心。所以受罰,也是他們做臣子的不是,不能為陛下解憂?!?p>  朱棣深以為然的點頭,還是這小子懂朕的心啊。他道:“再者,北方儒家文化本就不及南方,如果科考取士時,朕不能考慮到北方歷數(shù)百年形成的落后原因,非要把他們置于與南人公正平等的境地來考試,這就是對他們的不公正。長此下去,南方愈來愈強,北方愈來愈弱,南北差距越來越大,天下豈還有寧日?”

  朱棣的考慮,和當年朱元璋一樣,都是為了平衡,但二十年來,這個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因為考試是糊名制度,根本不知道哪些是北方人,哪些是南方人,一旦根據(jù)成績排列,就必然絕大部分都是南方人。

  除非廢除糊名制度,可是這又為考試貪腐開了門路。

  如果朝廷繼續(xù)堅持這種看似平等的不平等,看似公正的不公正的科舉考試,就算北方人甘心忍受,不會造反,也勢必造成南方士子一頭獨大的政治格局。

  南方人不但經(jīng)濟和文化發(fā)達,培養(yǎng)了更多學子,而且明朝科舉的實際制定者,就是“浙東四子”中的劉基和宋濂,其考試規(guī)范、考試范圍、考試要求,更適合江南學子。每次開科,南方學子自然“駕輕就熟”。

  中了舉就會做官,朝廷勢力南強北弱的格局也就在形成了,如今南方學子在歷次科舉中占有越來越大的優(yōu)勢,北方學子除了爭奪科舉中極少的名額外,只能通過監(jiān)生、舉薦等非科舉方式入仕,一旦入仕,因為人數(shù)少、又非正途出身,在官場中也飽受壓制和岐視。

  都說忠君,可再忠君的人也不是道德上毫無暇疵的圣人,對同鄉(xiāng)、對有關系的人豈能不予照顧?南方官員師生關系、老鄉(xiāng)關系盤根錯節(jié),拉幫結(jié)派也就在所難免,最終必成朋黨。這對國家是極為不利的,為了堅持考試的平等公正性,而破壞了國家的穩(wěn)定,這是朱棣所不能容忍的。

  科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籠絡天下的讀書人為朝廷效力,豈能為了所謂的公正本末倒置,反讓科舉成為挑起南北對立、天下大亂的根源?

  血書事件,導致朱棣爆發(fā),也是朱棣和大臣的博弈。自古君強則臣弱,君弱則臣強。作為一個深謀遠慮的政治家,朱棣是堅決不允許大臣的權利凌駕在自己之上的。

  朱棣很憂心,陳遠卻笑嘻嘻道:“不過,宰相不上朝,強盜樂淘淘,他們賦閑在家吃茶下棋,虧的可是陛下啊。”這是要拐彎抹角替他們說情了,只有免了楊士奇他們的罪,讓太子勢力穩(wěn)固,他柯不想讓這個漢王上位,至少,無論從歷史上還是現(xiàn)在遇到的事,都證明朱高熾和朱瞻基父子要厚道得多。同時,才好替蹇怡璇求情。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