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知道朱瞻基與全旭說了什么,全旭離開的時候臉色并不好看。
范安疑惑的看著匆匆離去的全旭,搖搖頭進了乾清宮??吹街煺盎谂喿嗍?,就上前問道:“皇爺!過兩天就中秋了,可有什么安排?”
朱瞻基抬起頭來說道:“這么快啊,都快中秋了?!?p> “是?。』薁斎绽砣f機,自然時間過得快了一些?!?p> 朱瞻基想了想回來之后這么長時間都沒有去過皇家制造局,也該去看看這些寶貴的工匠了。
“走,范安我們?nèi)セ始抑圃炀挚纯?,你去準備點禮物,朕不能空手去。”
“不知皇爺打算給制造局準備什么禮物?”
“制造局都是工匠,就準備點他們實用的東西吧,從內(nèi)承運庫調(diào)撥一批松江棉布,軍器局每人賞賜一匹棉布,管事者翻倍吧!”
“皇爺!一下子拿出這么多的布匹,那王公公又該拉下老臉了。那老太監(jiān)就是個老摳門兒,除了皇爺能從他的手里要出東西,其他人連個毛都甭想從內(nèi)承運庫帶出來?!?p> “你這么編排王狗兒,就不怕他揍你。王狗兒那是千軍萬馬中拼殺出來的武將,管著內(nèi)承運庫也是臨時的差遣,惹怒了他揍你這樣的小雞子一般的人就如同大人打孩子。說到王狗兒,你去把領(lǐng)布匹的時候把他叫上隨朕一起去皇家制造局,朕正好有事找他說。”
“是!”
一千多匹布兩輛馬車就能全部裝載,很快就裝載完畢。王彥隨著范安一道伴在朱瞻基左右出了宮門,直奔皇家制造局。
朱瞻基坐在馬車里,撩開窗簾問王彥道:“王狗兒!”
“臣在!”
“朕打算讓你繼續(xù)去遼東鎮(zhèn)守,你可還能上馬殺敵?”
“臣還不老,還能為陛下戍邊二十年。”王彥立刻拍著胸脯保證。
“不愧是太宗賜名的悍將,武勇不減當年。朕選你去遼東戍邊主要是因為你是女真人,能夠與海西建州女真各部直接交流。以后朝廷對遼東的大政將會作出調(diào)整,你要協(xié)調(diào)好各部之間的關(guān)系。”
“臣遵旨,不知陛下打算如何調(diào)整遼東之政?”
“以后大明境內(nèi)將不再有羈縻之地,女真各部也會慢慢改土歸流。女真百姓也會編戶齊民,愿意種地的劃分土地耕作,愿意從軍的進入軍伍之中?!?p> “臣不是替女真開脫,這一政策會將女真逼反的。女真各部漁獵生存,早已習慣了現(xiàn)在的生活方式,貿(mào)然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很有可能將他們逼反。”
“這正是朕派你去的原因,你可以跟這些部落講清楚,朝廷對漢人與各部一視同仁,以后編戶齊民,他們的子孫也一樣可以參加科舉,一樣可以從事士農(nóng)工商四業(yè),與漢民無異?!?p> “這樣的條件對女真部落并沒有什么吸引力,可能對普通部落民是個好處,對于部落酋長來說就是個雞肋,以現(xiàn)在的羈縻的方式,他們作為部落首領(lǐng),他們在部落里能夠掌握全族的生殺大權(quán)。
若是內(nèi)附了,他們只能做個富家翁,再想作威作福就難了,這對于習慣了發(fā)號施令的首領(lǐng)們,比殺了他們還難受?!?p> “這也是朕要你去遼東的原因之一,你此去遼東以優(yōu)厚的待遇向女真各部抽取兵員,這些兵員經(jīng)過教化使他們留在漢地,讓他們知道留在漢地比在他們的部落里日子好過的多,最好讓他們的家人也能來到漢地居住。
女真各部持續(xù)失去年輕人,只剩下老弱病殘,部落的實力就會慢慢下降,直到有一天他們連一支一千人以上的騎兵都湊不出來的時候,他們還有什么能力阻擋我大明的編戶齊民?!?p> “陛下此計甚妙,不過卻是個一時半會見不了成效的政策,而且朝廷還要持續(xù)的向遼東投入錢糧,以安置慢慢內(nèi)附的女真部落,并且臣建議安置的女真部落民不能使其聚居,要與我漢民混居,漢民的比例一定要高于女真民的比例?!?p> “這話是老成謀國之言,只有漢民占多數(shù)才能盡快的將這些女真百姓同化,一兩代人過去,誰還能辨別的出誰是漢人誰是女真人。
不過恩威要并用,對于陽奉陰違者要以雷霆之擊予以剿滅,讓各部命背違抗天朝者,雖遠必誅!”
“是!臣會同遼東諸將商議如何剿撫并用,恩威并施,讓女真化外蠻夷早日內(nèi)附我大明,沐浴天恩!不過想要將女真內(nèi)附,同化其族,需要朝廷撥付大量的錢糧,用于安置內(nèi)附的部落民眾,只有部落民眾得到了切實的好處,才能更好融入我大明?!?p> “錢糧不是問題,到了遼東你核算一下每年能吸引多少女真部落民眾來投,朕也在關(guān)內(nèi)山陜等地招募失地百姓遷往遼東,與內(nèi)附之部落民眾混居,進行融合?!?p> 王彥用心記住朱瞻基的話,作為一個跟隨朱棣靖難拼殺出來的老將,別看沒有了男人的命根子,卻是一樣的殺伐果斷。雖然他是女真人,卻從小在漢地長大,對女真一族并沒有親近之感。
相反的是他王彥看女真人就是在看蠻夷,他的思想完全是漢人的思想,思維方式也是漢人的思維方式。頂多就是個會說女真話的內(nèi)宦。
君臣二人說著話的工夫,馬車已經(jīng)來到了皇家制造局門口,得到消息的制造局全體工匠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迎候在了制造局的大門口。
他們對皇帝充滿了感激,正是皇帝在管理制造局之后,他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今的軍器局工作可是周邊鄰居羨慕的工作,每天按時上下班,到月就發(fā)薪俸,絕不拖欠。
只要努力就是一個學徒工,一個月也能拿到八九百文,一旦出徒之后每月至少一貫以上的收入。這樣的收入在此時的大明絕對已經(jīng)能夠讓一家人溫飽有余,更別說有了級別以后,收入都是翻倍的增長。
吳四福帶著全體制造局工匠跪在制造局大門口眉開眼笑,心里美滋滋的想著,咱皇上還是念舊啊,當了皇帝還不忘咱們,還能特地來看望他們這些苦哈哈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