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也是無奈。這天,她正琢磨這三件事情,忽然冥冥中有一種預(yù)感,必須去覓地靜坐了,否則一旦忙于外事,修為境界必會耽擱很長一段時間。
這種事情在修行中并不罕見,有時候因為一些不得不做的事,便導(dǎo)致修為被耽擱。典型的像智者大師,因為他是天臺宗的實際創(chuàng)立者,為了建設(shè)僧團等事,便耽誤了很多機會。
在他臨終時,有人問:“不知大師你證到了什么境界?”回答說:“我不領(lǐng)眾,必凈六根。損己利人,但登五品。”
天臺宗亦即法華宗,修行境界有個六即佛的說法: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和究竟即佛。大師說他因為要忙于領(lǐng)導(dǎo)僧團,所以只證到觀行位,沒到相似即佛。
這也許是謙虛,但王芳可不敢大意,立刻向曾本生告假。曾本生聽了也是無奈一笑,只能同意。修行畢竟是修士的頭等大事,其余皆可放下。然后王芳又向高嫣和宋青萍匯報,立刻進入了靜室。
王芳靜下來之后,慢慢發(fā)現(xiàn),這一次似乎自己不是修為的提高,而是定力。就是說,她要由欲界的未到地定進入色界初禪定了。
王芳很欣喜,這是她一直期盼的事情,因為只有進入初禪定,才算獲得了根本定。四禪八定,便是色界四個定,加上無色界四個,這八個才是根本定。
所以,一個修士能進入初禪定,是一個大跨越,很難,很難,因為是從欲界進入色界,跨界了。
但真要說起來,初禪定在修定高手眼中,也就那么回事。像釋迦摩尼當年離家出走,首先就拜阿羅藍為師學禪定,大概幾個月,就學到四空定的無所有處定;然后離開,到王舍城拜第二位師父郁陀羅伽,學第八定、非想非非想定。這前后加起來不過兩年時間,且他經(jīng)過提問和判斷,并不認為兩位師父已經(jīng)得道,于是知非即舍,謝絕挽留,繼續(xù)探索去了。
說起來,王芳早已具備了晉級初禪定的一切條件。
什么條件?
比如定力基礎(chǔ),要么你已經(jīng)達到未到地定,要么你毅力強悍,能夠長時間一直處在欲界定中,都有機會證得初禪;比如你博學,沒有門戶之見,知道大部分主流的修定法門,你已經(jīng)很清楚怎樣才能進入初禪;又比如,你有好師父指導(dǎo),他們有這個經(jīng)驗等。
王芳看了看靜室的密封程度,隔音效果如何,因為初禪定還比較淺薄,最怕聲音刺激,等到晉級二禪之后,就沒事了。
然后,她默默坐下,開始調(diào)整身體。七天后,她結(jié)束調(diào)身,開始調(diào)心,又是七天。
某一刻,王芳忽然覺得身心一空,既看不到自己的身體,也看不到靜室和周圍了。這情形她很熟悉,明白這是因為身心凝固而由欲界定進入了未到地定。
又繼續(xù),不知過了一個時辰還是一天兩天,忽然又感覺到了身體一樣。但那不是以前看到的欲界的身體,而是就像有一片云從腳下冉冉升起一般。
此時,她的身體開始搖晃起來,感覺有些失控或者醉酒一般。很快,她明白了,這便是八觸之一的動。
為什么一下子就明白了呢?
其一,就好像她一個道士,為什么會去修四念處一樣。其實這才是一個真正修道之人的選擇,也就是不管什么宗派什么法門,我都可以去研究一下,只要覺得它在理,對我修道有益,那便毫不含糊地拿來一用。如此,才能獲得進步。
正因為這樣,才會在遇到從未遇到的情況下,不錯失機緣,不驚慌。否則的話,身心忽然消失,必然就會驚嚇;身體忽然又動了,更不明白這是好是壞,該如何處理。
其次,八觸的每一觸發(fā)生時,都會伴隨著十大功德,而這十個功德里的前四個,空明定智,本身也在改造修士的身心。簡單說,你體質(zhì)更好、更聰明了。
八觸,冷、暖、動、癢、澀、滑、輕、重。
觸,觸覺,此時由欲界身正慢慢改造為色界身,像鼻識和舌識是沒有的。也就是說,色界天的天人,是沒有香臭和苦辣酸甜這些的感覺的。這些屬于欲界的特征,到此已經(jīng)消失。天人們吃什么呢?禪悅為食,禪修獲得的快樂就是他們的食物。
觸緣受,因此,所謂八種感受,實則便是身心改造時、地水火風四大正在運動所導(dǎo)致的感覺:
動、輕——風大在轉(zhuǎn)換;癢、暖——火大;涼、滑——水大;重、澀——地大。
這個時候其實是有選擇的,比如輕,只要此時王芳把意念加重一點、時間長一點,她今后的輕功造詣就會非常高。至少上次跳不上的那艘樓船,以后一縱就能飛上去了。
那么,重,也是如此,此時多加修煉,以后隨便往那里一站,九頭牛也拉不動。
但是真能修到初禪定的人,一般都不會這么做,因為即便不專門去修,身體的改造也會有,且不會因此而誤入歧途。很簡單,難道你修道的目標就是為了力氣更大、跑得更快?
因此這時候,比如四念處如果修的好,或者對宇宙人生有相對正確的認識,根本不會在這里走上歧途,耽誤大道。
再者,每一觸的發(fā)生,它的發(fā)生順序不一定,但無論先出現(xiàn)哪一個,都會相伴而生十大功德,亦即十個好處::一定,二空,三明,四喜,五樂,六善心,七明,八無累解脫,九境界現(xiàn)前,十心調(diào)柔軟。
定,不是禪定,是不散亂;
空,不是悟道的空,而是虛空、心空;
明,清凈;
智,不是智慧,而是聰明,或說智商增加;
善心,感覺自己的卑微和不足,產(chǎn)生見賢思齊的心態(tài);
喜,喜悅,擺脫欲界的負累,產(chǎn)生一種大喜悅;
樂;更深更喜的喜悅,滲透了每一個毛孔的喜;
解脫,貪嗔昏沉掉舉等五蓋的蓋子被掀開;
境界相應(yīng),身在變化而精神心靈與之同步。
而這些功德好處的最大作用,其實是在于支撐修士能夠繼續(xù)保持定境,十功德因此可歸結(jié)為五個,也就是所謂的初禪五支:覺、觀、喜、樂和心一境性,亦即初禪定的五大特征。
比如說,覺和觀,是由定、空、明、智歸結(jié)而來。但是,難道你還想每次禪定,都變得更聰明一些?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八觸十功德這樣的福利也就一次,以后二禪三禪等就不會再出現(xiàn)了。
在喜樂中享受初禪定,那是一種超越了欲界世俗所有快樂的享受。財富權(quán)勢、男女關(guān)系等快樂,與之相比,比如美色當前,亦味同嚼蠟。這是每個修士辛苦修行之后得到的回報,也是他們樂此不疲和繼續(xù)攀登的動力所在。
也因此,當王芳慢慢要退出這初禪定時,就好像她走出二樓的一個房間,這時候,她有兩個去向,一個,回到一樓;第二,去三樓。
因此,她終于明白,未到地定不是欲界才有,如果選擇去三樓,那就還會出現(xiàn)一個介于初禪和二禪之間的未到地定,只是統(tǒng)一換了個名字叫近分定。亦即,八定,在進入前,都會先進入近分定,但只有進入初禪那一個,叫作未到地定。
王芳像一個一直住在地面的人,第一次從平地向上走,進入了一樓的房間,在這房間不知玩了多久,直到終于想離開了,于是出定。
在出定后,王芳又把注意力轉(zhuǎn)到了初禪五支上,一一去熟悉。這其實也是一個福利,叫作轉(zhuǎn)向自在。
初禪一共能獲得五個自在,除了出定自在,還有四個是:
轉(zhuǎn)向自在,能在出定后,把心轉(zhuǎn)向初禪五支;
入定自在,能夠在任何想入定的時候入定;
住定自在,預(yù)定意愿在定中待多久;
省察自在,能夠辨別初禪五支。
當然,話是這么說,事實上小乘佛教認為,能夠隨自己意愿,可以自由在八定這八層樓里上下行走的,僅有佛和少數(shù)阿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