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弄巧成拙
布條上的內(nèi)容不多,但是周瑜卻看了很久。
想必布條上的內(nèi)容,對周瑜而言極其重要。
我知道,對于周瑜而言,如今的諸葛亮雖然也頗有才名,但是卻并沒有實戰(zhàn)成績。
因此,周瑜雖然關(guān)注諸葛亮對他的評價,但是總的來說,也不過是想試探試探,諸葛亮是否真的有才華。
郭嘉不一樣。
曹操能有如今的實力,離不開郭嘉的輔佐。
當(dāng)初曹操和袁紹大戰(zhàn),天下沒有人看好曹操,都認為曹操會大敗。
但是唯獨郭嘉堅信,曹操一定可以獲勝。
最終,在郭嘉的輔佐下,曹操果然以弱勝強,成為北方霸主。
而周瑜也是如此,作為孫策的結(jié)拜兄弟,周瑜輔佐著孫策,打下了江東的江山。
這兩個人的經(jīng)歷何其相似,才華又何其出眾?
因此,相對于和諸葛亮相比,周瑜更愿意和郭嘉去對比。
畢竟,這二人,都是經(jīng)歷了沙場考驗,被證明是這個時代最頂級的謀士的人。
所以,周瑜如何看待郭嘉沒死的消息?
當(dāng)初,孫策活著的時候,正逢曹操和袁紹在北方大戰(zhàn),周瑜和孫策想要策劃北上直接襲擊曹操的后方根據(jù)地許昌,但是卻在出兵前,孫策被刺殺,由此導(dǎo)致良機頓失。
這可以看做是周瑜和郭嘉隔著無窮距離的一次遠距離較量,較量的最終結(jié)果,自然是郭嘉勝利了。
以周瑜的自負,能咽的下這口氣嗎?
如今,既然知道了郭嘉還活著,那么,郭嘉以及郭嘉所輔佐的曹操,會不會成為周瑜的頭號目標?
種種念頭在我心中閃過。
等我再抬頭的時候,周瑜已經(jīng)將布條收到了不知何處,抬頭望著窗外,似乎是在思索什么。
我正要說話,周瑜突然開口。
“既然郭嘉未死,一切,便都可以說的通了。先前我也曾疑惑,何以曹操敢直接起用司馬懿,將后背交給司馬懿,自己率軍南下。想必是有郭嘉暗中掣肘司馬懿”。
周瑜這句話,仿佛在我心中點了一盞明燈。
之前,我也曾一直想不通,曹操怎么敢就直接用司馬懿。
但是如果有郭嘉制約司馬懿,一切就都說的通了。
司馬懿雖然在北方統(tǒng)領(lǐng)兵權(quán),但是麾下的將領(lǐng),其實都是曹操的人。
再加上有郭嘉在暗中操縱,司馬懿縱然有反叛之心,也沒有反叛的機會。
周瑜果然不愧是頂級謀士,僅憑郭嘉未死這一點信息,就推測出了一直困擾著我的問題。
我望向周瑜的背影,別說,周瑜思考問題時候的樣子,和諸葛亮的形象,似乎重疊在了一起。
周瑜似乎沒有注意到我的神情變化,繼續(xù)喃喃著。
“既然郭嘉可以金蟬脫殼,那想必其他人亦可以。前幾日曾聽聞關(guān)羽單騎北上,其后許昌城內(nèi)有人意圖劫走天子,天下人傳言是關(guān)羽入了許昌城,如此看來,此人便不是關(guān)羽了”。
聽到周瑜說起這件事,我趕緊豎起耳朵靜聽。
如今荊州局勢雖然隨著劉表去世一觸即發(fā),但是曹軍遲遲沒有發(fā)起進攻,就是由于許昌城內(nèi)有人意圖劫走天子。
先前,我也以為是關(guān)羽北上,為此還好一頓擔(dān)心關(guān)羽的安危。
但是在周瑜看來,似乎關(guān)羽并沒有北上,北上的另有其人。
周瑜似乎覺察到了我的動作,卻并沒有回頭。
“我聽聞臥龍山曾經(jīng)有兩人出入,像極了曾經(jīng)的陳宮和呂溫侯??磥?,陳宮與呂布也沒有死。那么大鬧許昌城的,必然就是呂布了”。
周瑜一句話,讓我將整件事情聯(lián)系了起來。
是的,只有呂布這樣的猛人,才有可能一個人大鬧許昌,還安然而退。
周瑜作為東吳都督,自然有眾多耳目,陳宮呂布曾經(jīng)來過臥龍山的消息,想必瞞不過他。再結(jié)合郭嘉的金蟬脫殼,以周瑜的聰慧,自然能夠推算出陳宮和呂布還活著。
只是不知道,諸葛亮是如何說服呂布前去大鬧許昌的。
雖然當(dāng)日在臥龍山,陳宮和呂布明顯已經(jīng)要反出鬼谷門,但是為什么甘心為諸葛亮所用?
“諸葛亮讓你來東吳,給我這些東西,想必是要我不要插手荊州之事。又聯(lián)合陳宮,讓呂布在許昌城一鬧,拖延曹操大軍進攻的步伐??磥恚瑒涫且∏G州了吧”。
周瑜轉(zhuǎn)頭,仿佛看透我的心靈一樣,盯著我。
我心里除了感慨周瑜的厲害,所能做的,只有點頭承認。
在這種聰明人的面前,與其弄巧成拙掩飾,不如直接承認。
周瑜,太可怕了。
憑借著郭嘉未死,和零星的一些消息,便推算出了陳宮和呂布未死,又推算出大鬧許昌城的人是呂布。
這抽絲剝繭的能力,讓我不得不拜服。
周瑜哈哈大笑。
“臥龍果然名不虛傳,空手套白狼,便想得到荊州之地,屬實厲害”。
說到這兒,周瑜突然看向了我。
“以諸葛亮的聰慧,自然不會說出我不如郭嘉這樣的話,引我入局吧”。
我心中一驚。
這他娘的都是什么人,啥也能猜出來。
我只好訕訕一笑,承認了這是我自作聰明。
周瑜不再多言,轉(zhuǎn)身離去,離去前的話,響徹在我的耳旁。
“看來,你確實做諸葛亮的書童比較合適”。
言外之意,是我完全難以入周瑜之眼了。
望著周瑜前去的背影,我心中頗為忐忑,好像,我弄巧成拙了。
誰能想到,辛苦來東吳的第一趟差事,就辦砸了呢。
好在趙云不在我身邊,回去要是劉備他們問起來,我倒是可以為自己掩飾一二。
心中這般想著,我在客房找了個地方坐了下來。
雖然一切被周瑜識破,但是我的安全應(yīng)該是沒有問題的。
畢竟,我給吳國太交了劉備的書信,算得上是來給劉備說親的人,有吳國太的關(guān)系在,周瑜應(yīng)該不會殺我。
但是,如果周瑜鐵了心要進攻荊州,就說不準了。
一時間,諸多雜念涌上心頭,我心中又悔又怕。
只希望趙云此時能神兵天降,帶著我離開吳國太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