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一蒂雙花競生初夏

第五十章:清末時期的元宵佳節(jié)

一蒂雙花競生初夏 卓君燁燁 2470 2021-04-14 00:00:00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已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

  當晚,冼家上下一家和江家小姐(琉璃)在家用完晚飯,吃完元宵之后,冼家三少爺(祁祖)便提議大家一起出門鬧元宵及賞花燈。

  ……

  ……

  ……

  一路上冼家三少爺(祁祖)一邊走著一邊給江家小姐(琉璃)講述關于元宵佳節(jié)吃元宵習俗的傳說——“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

  ……

  ……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fā)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里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后,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jié),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p>  ……

  ……

  ……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闭f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p>  ……

  ……

  ……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p>  ……

  ……

  ……

  “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后,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p>  ……

  ……

  ……

  “到了正月十五長安城里張燈結彩,游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于和家里的親人團聚了?!?p>  ……

  ……

  ……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所以這天叫做元宵節(jié)?!?p>  ……

  ……

  ……

  冼家闔家走著走著,不一會兒,便來到了熱熱鬧鬧的大街上。

  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今晚元宵佳節(jié),更是熱鬧非凡,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

  ……

  ……

  ……

  旁白:

  一眼望去,不僅是花燈引人矚目,還有其他表演,也讓人忍不住要上前觀看,例如——耍龍燈表演,真是十分精彩。

  在元宵佳節(jié),關于耍龍燈表演,也十分講究——

  “耍龍燈的主要道具是“龍”。龍用草、竹、木紙、布等扎制而成,龍的節(jié)數以單數為吉利,多見九節(jié)龍、十一節(jié)龍、十三節(jié)龍,多者可達二十九節(jié)。還有一種“火龍”,用竹篾編成圓筒,形成籠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龍衣,內燃蠟燭或油燈,夜間表演十分壯觀?!?p>  ……

  ……

  ……

  “在耍法上,各地風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節(jié)的主要側重于花樣技巧,較常見的動作有:蛟龍漫游、龍頭鉆襠子(穿花),頭尾齊鉆,龍擺尾和蛇退皮等。耍龍中,不論表演那種花樣動作,表演者都得用碎步起跑。耍十一、十三節(jié)龍的,主要表演蛟龍的動作,就是巨龍追捕著紅色的寶珠飛騰跳躍,忽而高聳,似飛沖云端;忽而低下,象入海破浪,蜿蜒騰挪,煞是好看?!?p>  ……

  ……

  ……

  “耍龍燈的表演,有“單龍戲珠”與“雙龍戲珠”兩種。龍身由許多節(jié)組成,每節(jié)間距約五尺左右,第一節(jié)稱一檔。組成龍身的“節(jié)”,一般都是單數(如九節(jié)、十一節(jié)和十三節(jié)等)。龍頭部分也分輕重不同,一般重量約三十多斤。龍珠內點蠟燭的稱“龍燈”,不點的稱“布龍”?!?p>  ……

  ……

  ……

  “每當新春至元宵節(jié)期間,在此起彼落的鑼鼓聲、鞭炮聲中,各個“舞龍”隊都會大顯身手,引動萬人空巷?!?p>  ……

  ……

  ……

  “元宵佳節(jié)精彩節(jié)目,除了耍龍燈,當然,少不了舞獅子啦,每逢元宵佳節(jié)或集會慶典,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p>  ……

  ……

  ……

  “舞獅子”始于魏晉,盛于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后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

  ……

  ……

  ……

  “說到舞獅子,又怎么可以少得了踩高蹺?關于踩高蹺,民間有一種傳說,說是以滑稽著稱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晏嬰,一次出使鄰國,鄰國國人都要笑他身材矮小,他就裝一雙木腿,頓時高大起來,弄得那國君臣啼笑皆非。他又借題發(fā)揮,把外國君臣挖苦一頓,使得他們很狼狽。據此,踩高蹺活動由此流傳民間?!?p>  ……

  ……

  ……

  “另有一種傳說,是把踩高蹺與同貪官污吏作斗爭聯(lián)系在一起。從前,有座縣城叫兩金城,城里和城外的人民非常友好,每年春節(jié)都聯(lián)合辦社火,互祝生意興隆,五谷豐登。不料來個貪官,把這看作是一個發(fā)財的機會,就說,凡是進出城辦社火,每人都要要交三錢銀。人們不交,他就關城門,掛吊橋。但仍難不住聰明的人,他們就踩著高蹺。翻越城墻、過護城河,繼續(xù)歡度春節(jié),樂在其中?!?p>  ……

  ……

  ……

  “踩高蹺不但扮演的人身著戲裝,濃妝艷抹,且歌且舞,而且往往裝扮戲曲折子,踩高蹺的角色,因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異,高低不一?!?p>  ……

  ……

  “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jié)日里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進行表演。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深受群眾喜愛?!?p>  ……

  ……

  ……

  片刻之后,由于眼看時間不早,于是冼家老爺(康庭)便提出,帶同太夫人(薛綺繡)和大太太(秋穎)還有二太太(錦鈴)先行回府,讓二少爺(祁祥)還有三少爺(祁祖)還有江家小姐(琉璃)留下來,慢慢逛元宵。

  第五十章(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