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皆語都對,不若到西岐磻池垂釣。和馬氏解了婚約,又救了一幫百姓,這才到了西岐。
來到西岐無事可做,便就在磻池垂釣。
忽空中一飛鶴來到子牙身邊,這飛鶴往下一沉,華光一閃變做一名童子,口稱師兄:“師兄,安好?”
道童這才說了出來,大意為,萬物都有法門,有因有由,雖然你在池邊垂釣,雖應(yīng)老師之諺語,而姬昌歸國求賢若渴,但是別人怎么知道你的本事?還應(yīng)想想計謀,讓人不敢輕視,特意囑托我來協(xié)助一二。
姜子牙問道,“如何行之?“
這道童點了點頭說道:“姬昌最信其天演八卦,不若破了,他便不敢小覷。況且?guī)熜?,我見你人單力薄,恐后無人支持,寸步難行!“
姜子牙說道:“師兄正理?!?p> 這才引出了后來姜子牙提點武吉,武吉誤傷人命,至后事武吉回家探母,母問子答,后尋姜尚,順理成章的破了姬昌的先天八卦。
這白鶴道童乃是玉虛宮門下,受燃燈囑托,下山協(xié)助姜尚,所以不急回山,也就和姜尚一起,教導(dǎo)武吉,村民等,習演六韜,講談兵法,奈何凡人慧智未開,竟無有能干之人,也就武吉學(xué)的有模有樣,其實不然,眾人雖是習演,但是終究是玩樂,而武吉受那一驚嚇,真心待師,自然惟命是從。
很多的故事和傳說都是從這部書中傳出去的,有的是真,有的是假,在我的眼中,合乎情理的就是真,不合乎情理的就是假,所以我看書也好,寫東西也好,就喜歡按照邏輯來寫,至此封神很多的東西也不會按照傳說來寫,只會按照邏輯來寫。
書接上文,講的是文王夢熊,文王欲訪賢。
這里必然要提姜子牙。
姜子牙讓元始天尊趕下了昆侖山玉虛宮,身無長物,無牽無掛,雖然得了四句揭語,但是也是沒法,想起兒時的大哥,想要探望一番,這才去了朝歌,找到了宋異人。
簡單的說幾句,宋異人,人好心好,成就了姜子牙一段姻緣,但是人活著得有點營生,馬氏便勸慰姜子牙,但是這些暫且不表,(馬氏成神一節(jié)有全套的情節(jié))單說姜子牙,在宋異人的院子里,做法抓了五鬼,命在西岐之處待命。
這才能讓宋異人看見,宋異人心中大定,便造起了一間卦館,給人算卦。
琵琶精剛從宮中探望其姐姐妲己出來,見人煙聳動,不覺一時好奇,便幻了一女子,在一旁觀看,姜子牙學(xué)藝四十余年,一見此人乃一妖物,不覺大驚失色。連忙喚了過來,假意算卦,實心除妖。
這琵琶精也沒覺得姜子牙如何厲害,的確要是修行年深之人,身上之氣與普通有異,覺得此間就是一個凡人,能有多大本事,奈何讓姜子牙一把按住了脈門,變化不得,后用硯臺打死對方。后由亞相比干帶至王前,用三味真火,煉出了原形。
最可氣的是妲己,領(lǐng)了女媧娘娘的法旨,誘惑紂王,斷送成湯的江山,正辦此事呢,突然之間來了個不明所以之人,煉了妹妹玉石琵琶精,怎能不氣?借著修鹿臺之名,便害了姜子牙。
姜子牙一見事不好,借著五行遁法逃之夭夭。回到家中,也覺得老師必然先說,這章節(jié)基本全是閑話,其實特別喜歡郭德綱所說的東西,很多的知識,還有很多的故事情節(jié),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能給自己找應(yīng)該的理由,這點我認為很好,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既然普通,那么我們就應(yīng)該給自己一些可以所允許的犯錯,還是那句老話,我們得尊重自己的內(nèi)心。
書接上文,講的是文王靈臺一夢,夢到白額猛虎,肋生雙翅,撲向文王,召集文武,正巧散宜生解夢。
寫到這里了,也查了很多的資料,包括郭德綱單口,基本沒有這方面的資料。
還是挺好的就是也整理了一些資料。
第一種說法為,文王夜夢,所夢的東西,看的不清,只覺此物碩大,有白額,非龍飛麗,非虎非羆,但因肋生雙翅,散宜生比古論今,昔商高宗曾有飛熊入夢,今大王夢中不清,又肋生雙翅,和商高宗同樣而已。
第二種,散宜生原本就是人道教之人,信守官家,自然為人道教之人,既然是道教之人,在解夢之時,自然挨靠姜子牙,這樣才能去完成封神大業(yè)。
第三種,《山海經(jīng)》“窮奇狀如虎,有翼,”窮奇外號神狗,《爾雅釋獸》“熊,虎丑,其子狗,絕有力麙。就是說熊虎是一種動物,也就是說,這倆玩意都是一種東西,所以散宜生才這樣去說。
第四種,講的是姬昌所夢飛虎,自然是飛虎,對應(yīng)的是黃飛虎,但其散宜生為了仿今比古,才說了飛熊之事。
但是這里筆者,既然把昆侖山玉虛宮扯了出來,那必定要去做一些合情合理的事情,所以諸位請慢慢細讀。
文王此時此刻剛剛回國,因為是負罪而走得罪紂王,現(xiàn)在的情況是東南兩路皆反,多年戰(zhàn)亂,因為是兩路反叛,不得以調(diào)兵相迎,而其他地方又的有兵把守,以防止其他地方反叛。就在這么亂的局勢下,文王之罪文王問道:“何為飛熊?”問得也是明白,我夢的是虎,為何為熊呢?
散宜生叩拜回道:“回大王,大王雖夢為虎,但肋生雙翅,實為熊也。”
文王又問:“何解?”古時候熊這種生物和現(xiàn)在的熊,不是一個物種呢?但是筆者覺得,單單倉頡造字,而延續(xù)至今,這種說法已經(jīng)完全能解釋的通了。)
文王覺散大夫此言有理,又問道:“虎意何解?“
散宜生又說道:“大王,龍乃天地之主,而虎則相濟而出,大王乃西岐之主自然喻為龍,有龍而虎到,自然是主得大賢之客,得棟梁之才也?!?p> 眾官聽罷,齊聲稱賀,文王大悅,心欲訪賢,以應(yīng)此兆。
畢竟不知道,在筆者的眼中,封神接下來還會有那些的坑,咱們且聽下回分解。
申公豹又趴了下去:“徒兒不該妄議,徒兒知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