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的注視和閻應元的誠懇言語讓鄭森腦袋清醒了過來,他驚訝于自己剛才會那么沖動,心里后怕不已,這要是親兵真的聽了他的命令去偷襲敵人,自己受到傷害的幾率豈不是直線上升?
冷靜,冷靜...
在心底默念了一會之后,鄭森略帶愧疚的對著閻應元拱了拱手:“典史教訓的是,小子魯莽了。”
人總是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就像剛才,如果沒有閻應元及時站出來阻止自己,會發(fā)生什么一切都很難說。
閻應元呼出一口氣,笑意濃厚起來,他下意識的用余光看了陳子龍一樣,見對方面露沉思狀,便收回了目光,鄭森的語氣很誠懇,他也沒托大,而是點頭之后便提議道。
“公子與我等都是初來臺灣,對這些番人不熟悉,如何應對還是問何先生的好?!?p> 說完,閻應元將手伸向了何斌,請他出來解答。
鄭森也跟著看過去,何斌見狀抱拳走了上來,瞇起眼睛砸吧著嘴:“來襲的人想必是聽到風聲的諸羅山社這群生番,這伙生番向來膽大妄為,仗著人多勢眾霸道的很,這次想來是趁著夜色想襲擊公子?!?p> 何斌說著,耳朵動了動聽著外面逐漸沉寂的聲音,“不過看這樣子,他們恐怕受挫,已經退走了?!?p> 到這時,鄭森他們才發(fā)現,叫嚷聲已經漸漸退去,轉而只有在黑夜里顯得極為刺耳的慘叫聲。
“這些工事沒有白做,若是沒有它們,今夜說不得會讓這些番人得手?!?p> 鄭森瞄了一眼依舊擺好姿勢,隨時準備發(fā)射的士兵,沉聲說了一句。
待天邊吐白,眼睛能夠視物之后,鄭森才踏出營地,營外的溝壑和拒馬上都掛上了不少尸體,有的到現在還沒死,不時還發(fā)出慘叫聲,直到前來打掃戰(zhàn)場的鄭軍士兵給他們補刀這才讓耳朵清凈下來。
蹲下仔細端詳著一具尸體,鄭森道:“何老,這是諸羅山社的人吧?”
“不錯,衣服紋身都是生番,而臺南有能力并且敢發(fā)動這么大規(guī)模進攻的就只有諸羅山社了?!?p> 何斌只是瞅了一眼就下了決定,他對島上的番人很熟悉,更別說諸羅山社這種了。
是就好,我還沒去找你麻煩,你倒反過來先打我的注意了!
鄭森心中不氣,只是覺得有種被侮辱了的感覺,從戰(zhàn)場上遺留下來的武器來看,這群生番大多使用長槍和弓箭,而且用的還是他們傳統(tǒng)方法制作的,威力感人,只不過箭頭上涂抹了顏色鮮艷的毒物,一旦劃破皮膚,直接就是當場斃命的那種。
這樣的戰(zhàn)斗力竟然敢偷襲自己,要知道昨天如果不是天色太暗,以及對方跑的太快,營地里拉著的幾十門佛朗機炮可是還沒聽響呢。
就算不用佛朗機炮,單純的是鄭軍和葡萄牙傭兵兩輪火槍的威力都讓鄭森大開眼界了,這一點,留在營地外面的尸體可以證明。
“公子,算好了,一共死了一百二十八個番人?!?p> 鄭久哈著白氣跑到鄭森身邊,匯報道。
“要是白天的話,軍隊能夠出營追擊,必定會殺傷更多。”陳子龍拍拍手,他剛剛把一個胸部中槍斃命的生番給翻了個面,此時臉上帶著些許震驚之色。
他指著那具尸體道:“這燧發(fā)槍威力怎如此之大?我在江南領兵剿匪的時候也曾見過燧發(fā)槍,可那槍和這一比,簡直就是燒火棍?!?p> 鄭森正要點頭同意陳子龍的追擊能增加殺敵數量的說法,聽到他問鄭軍的火槍為何這么犀利之后,不禁愣了一下。
嘶,是啊,大明也是有燧發(fā)槍的,這東西在十六世紀中葉就被發(fā)明了出來,如今已經過了一百年,歐洲各國普遍都裝備了燧發(fā)槍,澳門的葡人也早早的有了,與澳門葡人聯(lián)系緊密,距離幾乎可以說沒有的大明不會沒有燧發(fā)槍的。
但看陳子龍這樣子,似乎大明的燧發(fā)槍不行??!
他一時間沒想出原因,轉頭問了鄭久,鄭久老實說道:“回公子和陳先生的話,鄭氏火槍皆是自己制作,所用材料都是好鐵,而且不管火耗,只要成品?!?p> 說到這里,鄭久眼中不由自主的涌出一股身為鄭氏之人的自豪,“所以,鄭氏火槍才能如此犀利,概因總兵大人重視!”
一番話下來鄭森算是聽明白了,嚯!財大氣粗就是任性,不管別的,只要出槍,材料隨便用,反正咱鄭氏雄踞海上,全世界的船只都要走這里過,什么樣的好鐵沒有?
這些鄭氏老兵可是鄭芝龍的心腹,鄭氏歲入數百萬兩白銀,心腹老兵用上好的燧發(fā)槍自然是理所當然。
如此想著,鄭森摸了摸腰間掛著的樸刀,感受到了上面細膩的花紋,恐怕不止花紋精致細膩,里面的刀身應該也是削鐵如泥,這樣一把好刀,放在江南恐怕能賣數十兩白銀!
鄭氏之富,實為天下少有!
“...”
“好,好,好!”
陳子龍臉上五味雜陳,心中卻是失望之極,他沒想到堂堂大明竟然還不如福建一個海賊起家的鄭氏,這真是可笑之極!
鄭氏自己制作的火槍威力強大,兵丁也是驍勇善戰(zhàn),再想想自己在浙江統(tǒng)領朝廷經制之師剿匪的場景,那些飽受將官欺壓,面黃肌瘦軍裝破舊,甚至連一把像樣的武器都沒有的朝廷大兵,這樣的軍隊怎能堪戰(zhàn)?
陳子龍面容凄慘,他想的很多,可一抬頭就看到了閻應元鄭森等人投來的目光。
“陳兄,你這是...”閻應元關切的問道,陳子龍乃江南俊杰,又是跟他一起來臺灣的,同為江南之人,閻應元對其還是很關心的。
鄭森沒說話,他隱約猜到陳子龍心中所想了,從杭州南下以來,陳子龍身上所表現的,是明末士大夫群體中為數不多的對西方開放思想持肯定態(tài)度的先進人士,這樣的人在崇禎十七年見到鄭氏的富裕和大明的窮困,想必會感慨萬千吧。
陳子龍抿了抿嘴唇,苦笑一聲:“讓諸位見笑了,陳某無礙,只是覺得人間的荒唐事未免太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