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趙家這點事上部

治國安邦

趙家這點事上部 還朕江山 34 2020-11-27 21:22:03

  吳越實際上已經(jīng)是宋朝的了,這樣看來,南方已定,宋帝國的戰(zhàn)爭機器暫時歇息了下來。

  祭祖回來后的趙匡胤提出的一個想法讓大臣們炸開了鍋。

  趙匡胤要遷都,遷到洛陽。

  大臣們很反對,理由很充分。洛陽和長安經(jīng)過長年的戰(zhàn)爭早已破敗不堪。作為首都它們是無法承受百萬人口的壓力的。

  相反,開封水路發(fā)達,漕運方便,各地源源不斷運來的糧食維系著開封百姓的生活。如果遷都,吃飯都是問題。

  開封無險可守,前面僅僅只有一條黃河,這直接暴露在了敵人的刀下。因為這個原因,趙匡胤還是決意遷都。

  直到有一個人讓他改變了主意,弟弟趙光義。

  趙光義聽說大哥要遷都,比大臣還心急,急急忙忙的覲見趙匡胤,只用了一句話,讓他這位英明神武的大哥放棄了遷都的想法。

  趙匡胤苦口婆心的對弟弟解釋了遷都的好處,洛陽和長安的險要地勢。趙光義耐心的聽著,沉默半響后說出了這幾個字“在德不在險”。

  趙匡胤聽罷愣住了,沒有說話。這是一句很高大尚的話,讓人沒有理由反駁。

  趙光義的這句話咋一聽是圣人名言,實際上仔細一想,狗屁不通。就比如有人來打你,別人勸你以德服人,切勿動手。你還真的相信了,結果就是被人打的鼻青臉腫。

  現(xiàn)實中對方可不會因為你的“德”就高抬貴手。說到底這句話只是書本上的幾個字而已,敷衍敷衍讀書人的,但趙匡胤真就信了。

  趙匡胤放棄了遷都的想法,后果很嚴重,趙匡胤不知不覺中埋下了大宋靖康之恥的災禍根源。

  再看國內,經(jīng)過趙匡胤的治理,中原已經(jīng)從五代十國中恢復了元氣。

  趙匡胤做的事和很多帝王一樣,但其中這兩件措施極其重要,不得不說。

  1、加強中央集權。

  這似乎對每一個剛上任的皇帝都非常重要事,到了趙匡胤這,已經(jīng)不是重不重要的問題了,而是要命的問題。

  地方藩鎮(zhèn)實力過強導致的后果已經(jīng)延續(xù)了上千年,到了趙匡胤所處的五代十國時代,發(fā)展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趙匡胤再不采取措施,估計自己棺材板剛蓋上,叛亂就會發(fā)生。

  為此趙匡胤設立了許多節(jié)度使,但只是徒有其表,沒有什么太大的權利。政事、軍務和財政這幾個大機構,都由趙匡胤自己直接來統(tǒng)領,另外還設置了御史臺,把權力牢牢的抓在了皇帝的手中。

  還設置參知政事、樞密使,讓他們來分化宰相的權力,實現(xiàn)把軍、政、權分開的目的。趙匡胤覺得這還不夠,后面又設置通判來與他們相牽制。

  嚴格禁止大將將轄區(qū)內的文官權限交給自己的親信武將,因此地方文官得以重新執(zhí)掌行政權力。而武將從此僅僅掌握訓練、帶兵的權力,而不得干預州郡的行政事務,武將成了空架子。

  正如節(jié)度使被知州等官員所取代那樣,朝廷也開始在地方委派知縣擔任地方行政官員,而不再由鎮(zhèn)守將校兼任。

  就這樣,你黏著我,我黏著你。離開了誰都不行,不然事就辦不成。極大的限制了文臣的權利,武將也被架空,真正的把謀反扼殺在了萌芽里。同時繁雜龐大交織錯節(jié)的官僚機構加重了國家負擔,事情的處理變的復雜起來,尤其是調兵,往往戰(zhàn)爭發(fā)生幾個月后,部隊才剛剛集結。

  因為趙匡胤所頒發(fā)的制度太壓制武力的發(fā)展,也可能是因為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原因,他意識到了兵權和武力的重要性,所以趙匡胤認為武人的威脅比較大。相對而言,文人就比較好發(fā)展。

  但文官政治發(fā)展到了一定程度,卻走上了重文抑武的軌道,逐漸成為宋朝的另一個弊病,這想必是宋太祖、宋太宗未曾想到的。

  2、重視文人

  對武人的壓制,導致許多官職將有文臣擔任。文人這塊很卻貨,這極大刺激了宋朝的科舉制。

  科舉制從隋唐開始,很多制度并不完善,存在很多弊病。到了宋朝時期做的還是比較到位與全面的,其中較為明顯的就是,將考官鎖于貢院之中,斷絕他們與外面的聯(lián)系,使他們無法與外面一起協(xié)商作弊。第二,將考生的試卷都給密封起來,直到考試考完,才能公布姓名,也為后面考試制度的發(fā)展打下了基礎。還有對于考官比較親密的人會再派另外的考官進行監(jiān)考,使其無法作弊等。

  趙匡胤對文人很重視,讓其擔任武職統(tǒng)兵打仗。并留下了一條“不殺士大夫”的命令。正是這個命令讓后來的辛棄疾,蘇軾等大佬,保留了生命,創(chuàng)造出了那些精彩的古詩詞。

  宋朝是文人的巔峰時期,他們不僅占據(jù)著主要職位,拿著高薪,無論怎么懟皇帝,都沒什么大事(最起碼不用死)。

  或許在以后這些文人們會辦砸錯很多事,做錯很多事,但他們的內心卻一直是忠于宋朝的。這的確和趙匡胤的初衷一樣。相比有能力的人和忠誠的人,毫無疑問,每個領導都是會選擇后者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