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誕生肯定伴隨著腥風血雨,有不服的,要殺,有反抗的要殺,有異心的要殺。用殺戮來震懾一切。
到了趙匡胤在是有很大改善的,穩(wěn)住局面辦法有很多,并不一定要選擇殺戮。
只能說他比以往的皇帝更懂的人心的重要性。
新王朝的誕生就如同那新生嬰兒,時刻伴隨著夭折的危險。
對于宋朝,有些人是不承認的,不承認就要推翻,這是恒古未變的道理。
其中昭義軍節(jié)度使李筠和淮南節(jié)度使李重進就很不服,兩人都很早就跟隨周太祖郭威打天下了,深受后周的敬重。你趙匡胤算什么東西,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也敢自稱為皇帝。
史書上都誤導他們全是為了一己私欲反叛,他們不是圣人,私欲肯定是有的,但并不盡然。人也是有良心的,太祖郭威一手提拔他們,太宗待他們也很尊敬,后周的恩情怎么可能忘。如今后周被滅,生為后周臣子,豈有不反之理。
不過由于趙匡胤的懷柔政策,大部分人都已臣服。這也注定了這是一場失敗的戰(zhàn)爭。
公元960年四月,李筠正式舉起反宋大旗。
李筠起兵后,三條計策擺在他面前:一是固守險峻的潞澤,待機而動。較之這一保守的計策,還有幕僚閭丘仲提出了更積極的:“西下太行,直抵懷孟,塞虎牢,據洛邑,東向而爭天下“。很不幸,李筠沒有選擇以上意見,采用了一條激流勇進的辦法,決定自己親率三萬兵馬南下,直搗開封,一舉蕩平宋朝。
李筠叛亂的消息傳到開封后,宋太祖趙匡胤沒有驚慌失措,一切都在意料之。他冷靜的分析了形式,做出了他的安排。
命弟弟趙光義為大內都點檢,侍衛(wèi)馬步軍都指揮使韓令坤駐守和陽。
趙匡胤的安排是有著深謀遠慮的,趙光義控制近衛(wèi)軍,不會發(fā)生大的變故,韓令坤駐和陽,進可攻李,退可防京城變故,假如這次閥李失敗,還可占據和陽以東的地區(qū),東山再起。
趙匡胤在此時儼然已經成為了杰出的軍事家,充分繼承了郭威的能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五月二十九日,宋軍和李筠的決戰(zhàn)開始,雙方經過激烈的交戰(zhàn),以李筠大敗而潰而告終。
李筠帶領余下的人退守澤州承城,澤州很下,城防卻異常堅固。宋軍連續(xù)攻打十幾天巋然不動。
決定宋朝生死存亡的不是小小的澤州,而是時間。
周圍的其他節(jié)度使正虎視眈眈的看著,趙匡胤如攻久攻不下,待到人困馬乏之時,大大小小的節(jié)度使便會一哄而上,把他徹底撕碎。
宋朝的攻勢愈發(fā)兇猛,趙匡胤恨起久攻不下,召開軍事會議,商量對策。
勇將馬全義申請組織敢死隊。馬全義帶領敢死隊員冒著密密麻麻的箭矢,滾木,途中胳膊被射中,遍體殷紅。充分發(fā)揮了夏侯惇受傷不下火線的精神,繼續(xù)頑強拼搏。趙匡胤見狀也顧不得皇帝身份,一馬當先,緊隨其后。見皇帝已經沖進去了,士兵無不奮勇當先。澤州城被攻破,李筠見大勢已去,自焚而死。
歷時64天,終于平定李筠叛亂。趙匡胤終于可以騰出手來,對付老對手李重進了。
李重進一直在韜光養(yǎng)晦,屬于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那種人。
趙匡胤害怕自己同李筠交戰(zhàn)時,李重進來相助,使了一招緩兵之計,他收買了李重進親信崔守珣,讓他勸說李重進“稍緩其謀,養(yǎng)威持重“,并賜免死鐵卷。
李重進就這樣被一個奸細所迷惑,喪失了寶貴的機會,眼睜睜看著李筠挨打。
九月二十二日,趙匡胤御駕親征兵鋒直指李重進老巢揚州。
揚州地勢開闊,沒有任何屏障,且都是原來南唐的臣民,自然不會跟著李重進去送死。
揚州攻破之際,有人勸殺掉那小人,李重進萬念俱灰,說道:“我今天全組都要赴火而死,殺他有何用!“說萬,就自焚而死。
李重進同謀百余人和全族被屠盡。
什么時候不該殺,什么時候該殺盡。趙匡胤比誰都清楚。
二李的叛亂都已平定,對風雨飄搖的大宋政權極其重要。自此周圍的大大小小節(jié)度使只能窩在家里,老老實實的接受宋王朝的統(tǒng)治。
不過,同樣是節(jié)度使出生的趙匡胤深知其中的危害,可不會讓他們就這么安安穩(wěn)穩(wěn)的度過。
還朕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