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十六國亂世之金戈鐵馬

4 吞并殷楊 后涼立國

十六國亂世之金戈鐵馬 南朝著作郎 4892 2020-11-18 09:00:00

  桓溫共有六子,桓玄乃其幼子,據(jù)說其母馬氏見流星下墜于銅盆中,變成二寸左右的火珠,就以水瓢接取吞服,之后便有身孕,此傳言雖頗具神怪色彩,但在那個時代無疑會提高桓玄的身價!桓玄從小就儀容英俊,聰慧不凡,所以甚的其父桓溫喜愛?;笢嘏R終之時讓他承襲南郡公的封爵,作為桓氏家族的家主,只是當時桓玄年齡尚幼,于是荊州軍民事務皆由其叔父桓沖代理。

  桓溫當年威震天下、權(quán)傾朝野,晚年更有篡位之心,所以這顯赫的身份反而成了桓玄的包袱。他很長時間都郁郁不得志,并被滯留京師,幾成人質(zhì),并且經(jīng)常受到司馬道子之流的羞辱與打壓?;感恢毙膽汛笾?,野心十足,后來出任宜興太守的途中,曾感慨道“父為九州伯,我為五湖長”,于是棄官回到荊州,經(jīng)過他多年的經(jīng)營,總算據(jù)得荊州,但此時的桓玄,封疆大吏再也無法滿足于他,他要得到的是當年父親沒有得到的——天下!

  江陵東郊,新建了一處高臺,此臺高逾數(shù)丈,蔚為壯觀!此刻有三位身穿吉服的人物,正邁步沿階朝高臺頂端走去,為首一人,英俊瀟灑,意氣風發(fā),此人正是桓玄。后面跟隨著的兩人,須發(fā)皆已花白,一人似儒士模樣,氣質(zhì)頗佳卻滿臉尷尬;一人虎頭燕額,威風凜凜但雙目滿是憤憤之色。這二人乃是殷仲堪和楊佺期。

  原來司馬道子聽從司馬尚之之計,把這三人綁在一起,打算讓他們互相攻伐,朝廷可坐收漁利。但這三人都是精明之人,自然不會上當,反而對朝廷的調(diào)任、削權(quán)頗為憤怒,于是在桓玄之兄桓偉的串聯(lián)之下,三人決定會盟,不再接受朝廷的號令。因為桓氏在帝國西鎮(zhèn)的巨大影響力,所以桓玄自然被推為盟主。

  不過殷楊二人其實內(nèi)心對桓玄頗為忌憚,遂私下結(jié)為姻親,打算聯(lián)手抗衡桓玄,而桓玄的目的也只是穩(wěn)住對方,一場結(jié)盟只是各自心懷鬼胎的緩兵之計罷了!

  而在結(jié)盟之前,他們的矛盾就已經(jīng)快要爆發(fā)了。身為弘農(nóng)楊氏的楊佺期,一直以中原名門自居,卻因桓玄沒有給與他相應的禮遇而心懷不滿,在他心目中哪怕結(jié)盟是假,但盟主之位怎么也應該是自己來做,而他又擔心桓玄遲早會對自己不利,于是便想在盟誓之時除掉桓玄。

  楊佺期走在桓玄身后,一直兇狠的盯著對方。他手按劍柄,眼神不時與臺下自己的甲士交流著,而臺下楊佺期的甲士們也個個躍躍欲試,仿佛在等待號令,隨時搏殺。這一幕全都看在了殷仲堪的眼里,就在楊佺期準備拔劍之時,殷仲堪一把擋住,壓低聲道:“楊公意欲何為?”。

  楊佺期冷冷的說道:“桓玄小兒,陰狠狡詐,如不早除,他日你我必被其所害,今日此時他無防備,正好下手!”。

  殷仲堪聞言大驚,看了一眼走在前面的桓玄,盯著楊佺期沉聲道:“楊公千萬不可,他與我等相約盟誓,我等卻在盟誓之時殺他,恐遭天下物議,況且這里是桓玄的地盤,殺了他,我們能走的了嗎?”。

  話正說著,桓玄已經(jīng)來到誓臺頂端,轉(zhuǎn)身看著下面兩人,似有戒備之色,楊佺期只得作罷......

  得知三人筑臺結(jié)盟,司馬道子怒罵司馬尚之愚不可及,弄巧成拙!不過司馬尚之倒是仍然堅持三人必會互相火拼,果然沒過多久這一幕就發(fā)生了。

  桓玄為了可以獨霸荊楚,不斷招兵買馬,廣植心腹、四處安插親信。他以其兄桓偉為輔軍將軍鎮(zhèn)夏口;行軍司馬刁暢,督八郡,鎮(zhèn)襄陽;派桓振、馮該控扼潯陽,并遷徙沮、漳近萬戶蠻人至江南,設(shè)置武寧郡;再廣收流民屯于綏安郡。隨著桓玄實力漸漸強大,于是開始圖謀殷、楊。

  桓玄先是上書朝廷,要求擴大領(lǐng)地,收回分給楊佺期的長沙、衡陽、湘東、零陵四郡。此舉正中司馬道子父子的下懷,于是立刻應允。楊佺期果然大怒,急忙修書與殷仲堪,相約共同發(fā)兵討伐桓玄。而桓玄早就等著這個機會,于是也修書給殷仲堪,約他討伐楊佺期,并威脅道“今日本公即將討伐楊佺期,大軍已屯住長江口,如果足下與我沒有二心,可率軍相助,不然我將率軍進入長江,直抵江州!”。

  殷仲堪陷入兩難的境地,雖然他與楊佺期私下結(jié)盟,但其實內(nèi)心卻十分畏懼桓玄,于是分別修書給桓、楊二人,皆言自己糧草不備,不宜出兵,打算維持中立。

  楊佺期收到書信后,大罵殷仲堪膽小鼠輩,而殷仲堪的這種中立卻是桓玄愿意看到的。

  桓玄派手下水軍都督郭銓率領(lǐng)荊州水軍直撲楊佺期大本營而來,楊佺期忙率領(lǐng)旗下數(shù)十艘戰(zhàn)艦迎戰(zhàn),雙方在江上激烈交鋒半日,互有損傷后各自退兵回到岸上大營。就在這時楊佺期突然得報,就在雙方水軍激戰(zhàn)正酣之時,桓玄已親率大軍朝自己的大本營南郡趕去,楊佺期大驚,趕緊引軍回救,結(jié)果路上遇到桓玄伏兵,大敗而逃,但逃至汴口附近卻被追到,楊佺期兄弟皆被斬殺,桓玄不但收回荊州南方四郡,同時也把廣州收入囊中。

  殷仲堪得知楊佺期兵敗身死,他捶胸頓足、后悔不已,同時擔心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于是他連忙遣人至桓玄軍中宣誓效忠。桓玄對此施以安撫,并嘉獎其忠心,可是卻在回師途中突然襲取了殷仲堪的糧草重鎮(zhèn)巴陵。

  殷仲堪知道中計,怒不可遏,知道再無妥協(xié)可能。于是下令發(fā)兵奪回巴陵。屬下參軍羅企生勸道:“主公,桓玄勢大,現(xiàn)楊公兵敗身死,我軍誠不可再與之爭鋒,不如送子去做人質(zhì),以安其心,后事再徐圖之。”。

  殷仲堪聞言大怒,罵道:“住口,桓玄小人圖我之心昭然若揭,豈是送子為質(zhì)可以化解,此人欺我太盛,我誓要與他決一死戰(zhàn)!”。

  其侄殷道獲建言道:“前日楊公約主公共伐桓玄,被主公拒絕,現(xiàn)楊公身死,時機已逝,我軍更難取勝,不如穩(wěn)守江州,再請求朝廷發(fā)兵相助?!?。

  殷仲堪聞言嘆道:“朝廷若肯發(fā)兵,桓楊相斗之時就已發(fā)兵,何待今日,況且我與司馬老賊有仇,他早欲我等火拼,怎會救我,我意已決,發(fā)兵討伐桓玄,如若不勝,大不了我們?nèi)ネ兑εd!”。

  殷仲堪兵將未發(fā),就已做好投靠姚興的打算,軍心士氣可想而知。不出所料兩軍相接,殷軍一觸即潰,殷仲堪逃亡后秦的道路被堵,只能退回酂城。在被圍困月余,糧草斷絕之后出城投降,被桓玄逼迫他自殺,而他的子侄親信皆被斬首。

  桓玄吞并殷楊之時,朝廷一直以坐山觀虎斗的姿態(tài),毫不干預,白白錯過遏制桓玄的機會。坐視其吞并廣、江二州,從此桓玄占據(jù)東晉半壁江山,其勢已無人可擋!

  -----------------------------------------------------------------------------------------

  茫茫沙漠,一望無際的戈壁,綿綿黃沙與天際相連,根本看不出盡頭在何方,無情的烈日灼烤著大地,遠遠望去,黃沙仿佛冒出陣陣熱氣。

  一支大軍正在這沙海中艱難的行軍,人人喘著粗氣,腳步沉重,但卻互相攙扶著努力向前,似乎他們知道一旦停下來就再也走不動了。這支大軍正是呂光所率領(lǐng)的征西大軍,一去十數(shù)年,回到中土的期盼是這群人堅持下來的唯一動力!

  自從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原王朝便喪失了對西域的統(tǒng)治權(quán),時間一晃兩百年過去了,統(tǒng)一北方、雄圖大志的大秦天王苻堅,決定再次經(jīng)略西域,于是派鎮(zhèn)西大將軍呂光率領(lǐng)十萬大軍,跨越大漠,遠征萬里、收復西域。

  呂光,氐族大酋子弟,因其父侍奉苻堅而出仕。他性格沉穩(wěn)果敢,又武藝超群,后來受到王猛的看重得到提拔,又因其戰(zhàn)功拜為鷹揚將軍,他在前秦軍中的威望與鄧羌、張蠔齊名。

  前秦建元十八年,苻堅任命呂光為使持節(jié)、鎮(zhèn)西大將軍、都督西討諸軍事,率姜飛、杜進、彭晃、康盛四位上將,并步騎兵十萬征討西域,從此踏上了漫漫西征之路。呂光大軍在車師前國和鄯善國軍隊的指引下,跨越八百里沙漠抵達西域,經(jīng)過十年的浴血拼殺,恩威并施下終于功成,西域三十六國皆臣服呂光,歸附前秦,并獻上當年漢朝所賜之符節(jié)。

  而就在呂光收復西域的同時,淝水兵敗的消息傳到了軍中,此后數(shù)年西域與中土消息斷絕,再無絲毫音訊。

  平定西域之后,有人也勸過呂光,“西域與中土相隔萬里,現(xiàn)在又消息斷絕,不如據(jù)此稱王?!?,但是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告訴呂光“應當東歸,東歸途中必有福地可依?!?。而呂光麾下眾將士也都有思歸之心,于是呂光便下定決心,率全體將士毅然決然的踏上了回家之路!

  當大軍經(jīng)過近一年的艱難跋涉來到宜禾之時,方才得知一代天王苻堅已在數(shù)年前遇難。聽聞天子歸天,呂光悲痛萬分,大哭之下幾乎暈厥。他下令全軍白衣素縞為苻堅發(fā)喪,并欲揮師長安,為苻堅復仇!然而河西之地卻并不容他行軍。

  自從前秦混亂開始,涼州被數(shù)股勢力占據(jù),最主要的兩個分別是前秦涼州刺史梁熙和前涼后主張?zhí)戾a的兒子張大豫。

  呂光大軍行至宜禾之時,得到通報的高昌太守楊瀚立刻趕到姑臧城,對涼州刺史梁熙進言道:“呂光剛破西域,兵鋒正盛,此時回到中土,聽聞中原大亂,必會占我河西之地。而我涼州方圓千里,帶甲十萬,足以自保,主公應趕緊發(fā)兵扼守高昌谷口,只要控制住水源,則呂光必敗,如任其越過流沙,那時即使張良復生也無計可施了!”。

  門客張統(tǒng)也建言道:“主公!呂光勢大,不如擁立滯留姑臧的苻堅堂弟苻洛為帝,借皇室之名以制呂光,料其必不敢再圖我涼州!”。

  梁熙聽完二人所言,搖頭道:“呂光此人,匹夫也,他極其忠于苻堅,我料他定不會圖我涼州,關(guān)中才是他的目標,令各城戒備,不加阻攔,任其離去!”。

  呂光收到消息,涼州大軍意圖扼守高昌,阻擋其進軍,大驚失色,忙召集眾將緊急商議對策。

  西征大軍中軍大帳之中,一雄武老將正威風凜凜的坐于帥案之后,此人正是鎮(zhèn)西大將軍呂光“梁熙割據(jù)河西,意圖自立,一旦扼守高昌,不讓我軍通過,如果切斷水源,則我軍危已,眾將以為如何?”,呂光用其雄厚的聲音聞道。

  前將軍杜進朝呂光行了一禮,言道:“我素知梁熙,此人文雅有余,而謀略不足,不一定會聽從楊瀚之謀,不過還是不得不防,我軍應乘梁軍布置之前,迅速攻取高昌,并拿下涼州,再圖關(guān)中之事!”。

  當前秦覆滅,群雄皆起的消息源源不斷傳來之后,呂光也意識到,大秦已經(jīng)覆滅,自己此時回到關(guān)中,也無用武之地,于是同意了杜進的建議,下令大軍朝高昌進軍。途中敦煌太守姚靜,晉昌太守李純舉郡投降了呂光。兵至高昌,就連楊翰也舉郡投降了。當呂光大軍東進至玉門關(guān)時,梁熙才如夢初醒,后悔沒有聽從楊瀚之言,于是親率大軍至玉門關(guān)前迎戰(zhàn)呂光。

  十萬雄武西征大軍在玉門關(guān)前列陣,個個摩拳擦掌,只待呂光一聲令下,便打算奪關(guān)!

  城樓之上,梁熙對著呂光罵道:“呂光,先帝命你經(jīng)營西域,你為何擅自回軍,更為何要奪我城池,實在欺人太甚...”。

  呂光聞言對著城上怒罵道:“梁熙豎子!國家有難,你不知勤王報國,卻只知割地自保,涼州乃是先帝的涼州,與你何干!”。

  梁熙聞言大怒,命其子梁胤、振威將軍姚皓、別駕衛(wèi)翰出關(guān)交戰(zhàn),卻被殺得大敗,呂光攻克玉門關(guān),梁熙逃至姑臧,太守彭洛見大勢已去,遂綁了梁熙投降呂光,梁熙被斬,其余各地紛紛歸降,西征大軍進入姑臧,呂光遂自稱涼州刺史,護羌校尉。

  當時割據(jù)涼州南部的張大豫,知道呂光盡占梁熙之地后,決定乘其立足未穩(wěn),先發(fā)制人,親率大軍攻打呂光。

  張大豫乃是前涼后主張?zhí)戾a之子,淝水之戰(zhàn)時,張?zhí)戾a隨苻堅南下,與朱序合謀相助晉軍,并使人秘密通知張大豫,讓其逃出長安,伺機前往江南,可當時兵荒馬亂,南下之路斷絕,張大豫只得逃往涼州,在前涼舊臣焦安、張濟等人的擁戴下復國,并占據(jù)涼州南部。自稱涼王,改元鳳凰。

  張大豫突然率兵來攻,西征大軍措手不及,一時間昌松郡、臨洮郡相繼失守,河西地區(qū)原本臣服于前涼張氏的勢力多有歸順。呂光忙派遣前將軍杜進前往討伐,結(jié)果遭遇慘敗敗,杜進單騎逃回。前涼軍進逼姑臧,意圖與呂光決一勝負!這時原本前涼的舊臣建康太守李縣、祁連太守嚴純、居住河西的鮮卑首領(lǐng)禿發(fā)思復健都起兵前來相助,聯(lián)軍匯集在姑臧城外。

  姑臧城久攻不下,大將王穆向張大豫進言道:“姑臧城城墻堅固、糧草豐足,呂光麾下將士都是百戰(zhàn)之人,圍城日久于我軍不利,不如掃平?jīng)霰逼渌强?,到時姑臧孤城一座,定可平定!”。

  張大豫大勝數(shù)場,驕心已起,聞言冷笑道:“我大軍在此,已圍城旬日,怎可半途而廢,我料數(shù)日之內(nèi),姑臧必破,姑臧一破,諸城皆降,恢復先祖基業(yè)就在此時!”。

  不日,駐扎武威、敦煌的彭晃、徐靈引援軍殺到,呂光見機親率大軍出城決戰(zhàn),里應外合之下,前涼軍大敗,諸軍潰散,張大豫逃往廣武,被守將捉住,押往姑臧斬首。

  乘張大豫敗亡,呂光遣諸將掃平?jīng)鲋菽喜?,攻克張掖等諸城,并掃滅其余割據(jù)勢力,自此呂光盡占河西之地,國號大涼、自稱三河王,改元麟嘉,史稱后涼!

  后涼呂光成為西北霸主,周邊小國、部落皆向其稱臣。

  值得一提的是,西域高僧鳩摩羅什也隨西征大軍來到中土,同時帶來了眾多佛教經(jīng)典,并親自翻譯成漢文。鳩摩羅什游歷中原二十年,培養(yǎng)眾多弟子,著名的如道生、僧肇、道融、僧叡,號稱什門四圣,他自己也被譽為佛教八宗之祖,三藏法師第一人,為佛教在中原的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南朝著作郎

桓玄并吞殷楊,實力一步步擴張,已經(jīng)可以與朝廷分庭抗禮!經(jīng)略西域歸來的呂光擊敗割據(jù)者,占據(jù)河西,后涼建立,北方又有一強國立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