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琴迭聲道:“馮嬸嬸……使……使不得,這么貴重的東西,琴兒承擔不起。”
“傻丫頭,你、我原有這段淵源,怎能說承不起。這是我的一番心意,你快收下!莫推來推去,反倒失了禮數(shù)?!?p> 汪琴聽余氏這般一說,只得勉為其難地收下,看著手腕上那金絲纏繞的金玉鐲子:漂亮的金絲線飾成了牡丹仙鶴圖案,纏繞在碧綠的鐲子上,好看又貴重。
汪琴微微福身,“琴兒謝馮嬸嬸賞……”
“傻孩子,你喚什么馮嬸嬸,得喚我一聲余姨母?!?p> 汪琴這才改口喚了聲“余姨母”。
余氏甜甜地應答一聲,繼續(xù)道:“陶、余兩家是世交,又是姻親,我胞妹嫁的便是陶家三老爺;陶家二房的嫡長女,許給我娘家二侄兒,訂的是今年五月初二的吉日佳期。因路途遠,到時候趕不回太原府老家吃喜酒,可這賀禮卻是要送的?!?p> 三姨娘一直以為京城沒有娘家人,她待字閨中時,因是庶女,認識的也是幾家官宦庶女,這個好友,嫁得好的,給人做繼室;嫁的不好,就與她一樣,做了人家的妾侍;還有的索性嫁了商賈人家、小戶人家為正妻。
嫁了人,因地位懸殊、身份有別,來往的也少了。如今這十幾年下來,幼時好友們,有的早已仙逝,有的卻早無年幼時的單純快樂。何況身為侍妾姨娘,哪配擁有什么好友,不過是各自自求多福了。
兩個人自顧著說話,余氏連連賠禮道:“汪夫人莫要見怪,著實琴兒這孩子長得像我的手帕好友、金蘭之交,我一時沒忍住,讓汪夫人笑話了?!?p> 余氏知曉陶如蘭的事,只是她困陷安樂候府后院,少有出門,很難見到,一早就想好了,若是有機會,定要去瞧瞧陶如蘭,到底是相識一場。
胡氏不喜大姨娘,更厭惡三姨娘。
三姨娘是官宦庶女,聽說娘家兄弟里頭有兩個都謀到了實缺官職,近幾年也一直與娘家保持著聯(lián)系。她娘家兄弟隔得太遠,想幫襯也幫襯不上,再說這兩個兄弟原是嫡出,對三姨娘也不算很親近。
汪棋羨慕得眼珠子都快要瞪出來,太后千秋節(jié)時做的金纏玉鐲子,這可是內(nèi)務府的精品,光是這么一對,只怕就值不少銀子,難怪外頭人都說馮太太出手大方,還真是不假。
胡氏心里罵道:在別人家作客,反倒認起親來,著實失禮。她若計較,反而被人認為沒有氣度。
胡氏故作尋常地問道:“陶、余兩家原是姻親,真沒想到?!?p> 余氏答道:“汪夫人,到我侄兒這輩,陶、余兩家已結三代姻親。不瞞汪夫人,陶太夫人是我姑母。開元年間有四大名士,太原馮、淮南陶、洛陽余、成都李,余乃我娘家,洛陽余正在我娘家高伯祖,淮南陶乃是貴府陶姨娘的高祖父,太原馮是今昔的順天馮。”
她的話諉諉道來,只驚得汪博兄弟二人目瞪口呆,開元四大名士,可是頗得周太祖皇帝賞識,其陶、李二人官拜前朝宰相一職,而太原余是開國后第一位戶部尚書,金陵馮乃是第一位吏部尚書。
這馮家來歷不凡,而且與鎮(zhèn)國公府、周朝皇祖一樣,俱皆是祖籍太原。
“四家先祖是至交好友,當年留下遺命,要四家后人世代結為姻親。近二百年來,時光飛逝,四家的子孫人丁興旺,也是因這緣故,陶、余、馮三家每代都有兒女結成一對良緣。”她微微一笑,不好意思地道:“馮家大弟妹正是我堂妹,因這緣故,我們的感情比尋常妯娌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