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丹墨璃的震驚,另外三位神尊卻全都是一副了然于心的模樣。
“你所在的地方位于東荒,山名為丹薰,這你可知曉?”一直偏安一隅,執(zhí)子的沉思的華帝君此時突然出聲,問向丹墨璃。
丹墨璃點了點,這個她自然知曉的,她的姓便是借取山名而來。
“其實此山早年原名為落伽山,有群山十萬,你如今見到的丹薰山不過是其一角。只是滄海桑田,世間變換無數(shù),十群山也因那場戰(zhàn)而被夷為平地了?!?p> “落伽山?”這名字她熟悉,曾在竹簡上讀到過,只是她沒想到,所寫的地方竟然就是自己所住的深山老林。
“那群山早年便是東皇屬地,當年為尋其傳承我們沒少去那里翻找,卻始終一無所獲。沒料到,卻是藏在了河底深淵里。我們沒發(fā)現(xiàn)也就罷了,九幽你長年躲在黃泉下,怎么也會沒發(fā)覺?”
東華帝君將手中的棋子隨意扔進棋盤上,落子成局,但他已無心思對棄,問向九幽的話因心情不佳而帶著一絲譏諷。
九幽瞪了他一眼,抬手“唰”的一聲打開骨扇用力扇了幾下,憤憤不悅道:“東皇的心思忒復雜,曲折彎繞的,我可計較不過他?!?p> 此話確實不假,東皇的心思一向深沉且腹黑,當年的事他瞞著全天下,苦心計劃多年,若非帝俊出了意外,他定能成功。這期間別說旁人,就是與他推心置腹的媧皇也未曾察覺到半點。
一想到東皇太一的心性,東華帝君不禁就想搖頭,他鳳眸輕抬掃過丹墨璃,目光最終還是落在她額心處。
“你這紅印果真是生來就有?”
“確實天生便有?!?p> 丹墨璃腰身挺直,端坐不動,任東華帝君審視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對于額心的這抹紅印她坦蕩的很,并無任何不欲人知的秘密。其實關(guān)于這抹紅印的由來連她自己都不知是何緣由,有許多不解的疑問她甚至還想要請教上神。
東華帝君終是未能在她眼中看出任何心虛或閃躲,也只得作罷,收回咄咄逼人的目光,不可聞的一聲嘆息隱在撫面的微風里。
與他相對而坐的玉清上神自是將東華帝君的惋惜與不甘的神情看在眼里,他明白為何東華會有這些探問,實際上,起初自己也是對丹墨璃的出現(xiàn)帶有防備與疑心的。只是他觀察了兩千年,這螣蛇自始至終都恪守天規(guī),清心苦修,處事嚴謹,一步一步都是穩(wěn)扎穩(wěn)打的走來。
若真要計較,未渡劫前,她曾欲破一處有正神坐守的土地廟的結(jié)界,好在后來她及時收手,未觸及天規(guī)。
玉清上神看著坦然自若的丹墨璃,雖不解為何東皇會選她為傳承,但想來其中一定有他的道理,如此,自己也無需再為難于她。
“東皇的手足當年為妖族統(tǒng)領(lǐng),他對妖族多少都會有回護之心,這也是理所當然,你就無需再糾結(jié)于此了?!?p> 東華帝君卻只是擺了擺手,說道:“罷了,我自有思量?!?p> 對于丹墨璃的身份,東華帝君持保留態(tài)度。作為曾經(jīng)的天地共主,統(tǒng)領(lǐng)過六界的帝君,他的心思比玉清上神要更復雜,比九幽更沉穩(wěn)。從某些角度來說,他與東皇太一的心思更為相近,只是他又比東皇太一思考得更多。他曾為天地共主,擔六界之責,許多事都得要從大局考量。而東皇太一雖為人皇,卻一向隨心所欲,從不將不屬于自己的責任攬上身。
不然,當年他又怎會將眾生拖入地獄。
當年,東皇太一能不顧一切,如今,他依舊能不顧忌一切。
只是眼下這一切都只算猜測并無證據(jù),所以,暫且不是說透的時候。
東華帝君搖頭,玉清上神與九幽對視一眼,皆是無奈,但若論對人心的人解,東華確實在他二人之上。
“言歸正轉(zhuǎn),我先與你詳細說一說東皇太一。”
玉清上神略想了想,還是要從上古那一戰(zhàn)說起。
在那一戰(zhàn)前,天地間萬物生靈皆是祥和共處,并無如今這般的貴賤之分。
那時,天地雖分離,然任留一座天梯可共兩界往來,各界修者亦可在天地間隨意去留。
此外,除如今的六界,那時還有巫族尚存人間,而那一戰(zhàn)便是先由巫族所挑起。
巫族之人的靈識是最純粹清澈,他們可不為私-欲操控,一切都以天意為自己言行的最高宗旨。因而也受天道偏愛,每一代族人里天道會選出一位靈魂最純粹的授其大司命之職。大司命便是巫族的統(tǒng)領(lǐng),可祭出自己的靈魂與上天溝通,接收上天旨意而傳達世人。
因此,久而久之,向世人傳達天意,祭祀祈福便成為了巫族無可替代的職責,他們也因此而倍受世崇敬。而其中又以大司命的旨意為最高,最不可質(zhì)疑。巫族以此為始延續(xù)了數(shù)萬年之久,后來,大司命為能全心全意侍奉天意,不受凡俗影響而又挑選出一個能力與巫術(shù)只在自己之下的人授權(quán)為少司命。
少司命的職責便是協(xié)助大司命傳達天意,以及處理族內(nèi)的大小瑣事。
眾生各有其命,各安其職,其間雖偶有紛爭,但有巫族中出面居中調(diào)和,也算相處得益,這樣的狀態(tài)持續(xù)十萬年,直至天地一戰(zhàn)開始。
那一戰(zhàn)后,巫族因違背與隱瞞天意,擅自修改天命,造成天地混亂,世間生靈涂炭而被天道所罰,近乎被滅族。
記得,那時剛被奉為巫族大司命的少女,在祭祀祈福時,突然指控妖族統(tǒng)領(lǐng),妖皇帝俊有違背天道意志之心,她當時極為害怕的指著帝俊所在的方向說道:“妖皇妄圖推翻天神,意欲取而代之,天神將會降下天罰,斬除妖族?!?p> 大司命的這一指控幾乎直接在帝俊頭上定下了不可饒恕的罪名,引得眾生共往妖族領(lǐng)地,他們揚言不僅要討伐妖族首領(lǐng),還要毀其根基。
而彼時,帝俊手持河圖洛書正潛心研究,已閉關(guān)多年不出。心有所感時,亦逢神劫將至,本應是全身心都在渡劫之上,豈料竟被巫族大司命指控有逆天之意,取代之心。
因為事出突然,帝俊全無防備,正當渡劫最至關(guān)重要時,護其安危的星斗大陣被眾人聯(lián)手摧毀,導致他神魂重傷,以至于雷劫加身時無力抵抗而未能渡劫成功,最終神消魂散。
一代妖皇就此隕落,而妖族至寶的河圖洛書也下落不明。為尋至寶,無數(shù)人紛踏妖族領(lǐng)地,禍害無數(shù)的妖族生靈。
帝俊座下武力修為最強橫的弟子,名蚩尤。當時蚩尤在外巡視,被眾多魔族圍困數(shù)日而未能及時趕回護陣,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妖皇帝俊隕落而神魂消散。
因此,蚩尤恨極了巫族及大司命,他自小便跟隨帝俊身邊拜他為師,受他教養(yǎng)。這萬年來他不離左右,是這世間最了解師尊為人,因而他不信師尊會有逆天之心,更不信師尊會想取天而代之。
帝俊十分信任蚩尤,有任何事都會與商量,自與天道有所解后,帝俊幾次登天梯往神界參悟天道。據(jù)聞,帝俊曾持河圖洛書到達過臨淵海的盡頭,在那里他見到天地形成的原因,也由此悟出天道真意。但不知為何,他并未因此而有所獲益,反倒是為自己提前引來神劫。
自那時起便有人猜測帝俊可能在臨淵海的盡頭言行無狀而對天道有不敬之心,才會使得天道降下神劫以示懲罰。有此由頭在先,大司命指控在后,所以天下對帝俊有不服之心確信無疑。
然而,蚩尤根本不信這些傳聞與謬論。他聽師尊說起過,在臨淵海盡頭他看到了世間最殘酷的一面,也看透了天道最無情的一面。他認為大地應與上天徹底脫離不再有任何牽連方能繼續(xù)存活下去,若不然,大地遲早會被業(yè)火所包圍,大地上的一切都將被摧毀。
蚩尤以為,天道會降下神劫是因師尊看透了祂的真面目,而眾生會群而起之闖進妖族領(lǐng)地也不是只因巫族大司命的話,他們?nèi)际菦_著妖族至寶,河圖洛書而來。
帝俊正因有河圖洛書,才能走入臨海的盡頭,見到天道最真實,最殘酷無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