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506 莊辛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九折肱 3684 2021-02-08 17:25:00

  《楚世家》·楚頃襄王·莊辛(1)

  楚頃襄王受到獵人的委婉勸諫,雄心勃勃,意欲合縱抗秦,并且有圖周之想。其時正是周赧王,周王派人游說勸說襄王放棄了圖周的謀劃,同時,秦國已探聽到楚國要合齊抗秦,于是主動發(fā)起對楚國的戰(zhàn)爭,史稱鄢郢之戰(zhàn),楚襄王被迫出奔,駐守陳城。兩年后,楚襄王效仿勾踐忍辱負重,秣兵厲馬重新奮起,一舉收復(fù)失地,使得楚國有了短暫的中興。這其中不能不提一個人,便是莊辛。

  說到莊辛,太史公筆下并沒有收錄此人的事跡,但是在一些史料中存留著不少對莊辛的記載,首先來自漢儒劉向的《說苑》,記錄了一則關(guān)于莊辛的故事,歸類“善說”,緣起一首《越人歌》,不過其中透露的有關(guān)莊辛的信息值得商榷。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知),心悅君兮君不知。

  照字面來看,這首流傳下來的楚國風味的詩歌,貌似男女相悅之詞,事實上根據(jù)劉向的記錄,真不是男女情事,別有一番滋味在里面。

  這個故事講的是楚國襄成君(事跡不詳)冊封受爵那天,身著華服佇立河邊。楚大夫莊辛經(jīng)過,見了他心中歡喜,于是上前行禮,想要握他的手。襄成君忿其越禮之舉,不予理睬。于是莊辛洗了手,給襄成君講述了楚國鄂君的故事,便是《越人歌》。

  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帶玉劍,履縞舄,立于游水之上,大夫擁鐘錘,縣令執(zhí)桴號令,呼:“誰能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莊辛,過而說之,遂造托而拜謁,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作色而不言。莊辛遷延沓手而稱曰:“君獨不聞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跋宄删朔钍侄M之,曰:“吾少之時,亦嘗以色稱于長者矣。未嘗過僇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后,愿以壯少之禮謹受命?!?p>  后人的解讀很有意思,說莊辛欽慕襄城君的美貌,意欲“把君之手”,遭到襄城郡的拒絕,于是講了鄂君子與越人之間盡歡的故事,意思是像鄂君子這么高的社會地位都能與一個普通的船夫交往,您現(xiàn)在還比不上鄂君子的榮耀,我也不是一個尋常的船夫,為什么要拒絕我呢?

  于是有人就說這個莊辛是不是同性戀呢?從上面那首《越人歌》的內(nèi)容和語氣看,如果不是有關(guān)男女情事還真不太讓人相信,山有木兮木有枝(知),心悅君兮君不知。這樣的話居然出自莊辛的例舉,實在讓人意外。因為從相關(guān)的記載看,莊辛是楚頃襄王中興楚國的一個重要謀臣,高瞻遠矚,洞察時勢,楚頃襄王敗于秦國不得已出奔后,追悔沒有聽莊辛的勸告,之后重用莊辛等,才有了后來的中興。按劉向的說法,此莊辛似乎非彼莊辛,劉向這個人記載的很多東西可信性不大,不排除以訛傳訛,甚至編造的可能,譬如楚人那個葉公好龍就是劉向?qū)θ~公的詆毀。

  《楚世家》·楚頃襄王·莊辛(2)

  二十一年,秦將白起遂拔我郢,燒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復(fù)戰(zhàn),東北保於陳城。二十二年,秦復(fù)拔我巫、黔中郡。二十三年,襄王乃收東地兵,得十馀萬,復(fù)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為郡,距秦。

  楚國歷史上,被外敵入侵境內(nèi),且國君被迫出奔的有兩次,一次是楚昭王時期,一次便是楚頃襄王時。根據(jù)上面太史公的記載,二十一年,郢都失守,二十三年,襄王即收失地,短短的兩年時間情勢迥然不同,這其中發(fā)生了什么?

  首先要提到莊辛這個人,莊辛是有眼光的人,他對秦楚相爭有著異乎常人的預(yù)判,面對秦國這個楚國最強大最危險的敵人,莊辛早就向楚頃襄王提出警示:

  莊辛謂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為壽陵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莊辛很不客氣的直言,君王的生活過于奢華了,奢華其實不算是個大問題,關(guān)鍵是君王懶怠行政,親近弄臣,即位以來專意奢靡享樂,沒有絲毫進取之心。當前天下秦國最強,有兼并六國之雄心,而楚國距離秦國最近,秦楚交好尚能避免爭斗,況且秦人虎狼之心不可信賴,君王理應(yīng)做好御敵的準備,不可輕而忽之。

  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襖祥乎?“襄王很不滿意,聽著莊辛的話刺耳,干脆斥責他,先生年紀大了,老糊涂了吧,你說的這么嚇人好像咱們楚國要遇到大災(zāi)難一樣。不要這么危言聳聽好嗎?

  莊辛曰:“臣誠見其必然者也,非敢以為國襖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國必亡矣。臣請辟于趙,淹留以觀之。“莊辛去之趙,留五月,秦果舉鄢、郢、巫、上蔡、陳之地,襄王流掩于城陽。

  莊辛說,我只是根據(jù)目前國際上和我們楚國的形勢來判斷,并不是我有什么千里眼萬里眼看到了未來的事。我建議君王不要過于寵幸?guī)讉€弄臣,終日做些詩歌喝喝酒,拿出些精力來料理國事,否則的話,國家可能會出現(xiàn)危機。如果君王不信任我,我請求到趙國去訪問。莊辛在趙國待了五個月,秦國發(fā)兵進攻楚國。秦果舉鄢、郢、巫、上蔡、陳之地,襄王流掩于城陽。襄王不得已出奔。

  于是使人發(fā)騶,征莊辛于趙。莊辛曰:“諾“??陀^的說襄王在國家遭遇亡國之難時,能及時悔改,也算得上一位明君了。楚國遭難,襄王出奔,這個時候想起了莊辛,襄王悔恨不已,發(fā)憤要振興楚國,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派人前往趙國,迎莊辛回來共商國事。莊辛二話不說,立即返國。想一想,當初莊辛能主動諫言襄王,應(yīng)該是也看到襄王不是一個徹底的昏君,知道襄王從做太子時四處狼狽做人質(zhì)受夠了苦,一朝為君王耽溺奢華是可以諒解的。這次襄王派人來請,正中了莊辛的下懷,也可見的自己當初眼光不差。

  楚世家》·楚頃襄王·莊辛(3)

  莊辛的警示在襄王那里不以為然,反而認為莊辛老糊涂了,在危言聳聽,所謂“老悖矣”?;仡^看莊辛對襄王所說,他看到襄王即位后一味的親近弄臣,整天詩歌與酒玩的不亦樂乎。要知道當前的國際形式非常微妙,秦齊都有稱霸的野心,而以秦國為更甚,最關(guān)鍵秦楚毗鄰,如果秦楚不睦,勢必會發(fā)生紛爭,秦兵向楚,三晉必隨其后。最有利楚國的謀略是齊楚合縱,聯(lián)盟中原各國一致向秦。

  莊辛看到了國際上的風云變化,諫言襄王旨在做好準備以應(yīng)對。既然襄王不聽,莊辛就自請出使到趙國,當然有避難以觀其變的意思,也有可能在趙國搜集周邊的各國動向。不出莊辛所料,秦楚的戰(zhàn)爭開打了,楚國輸?shù)暮軕K烈,襄王出奔。

  這個時候襄王反悔了,困窘之下需要忠臣良將,他想起了莊辛,派人去趙國懇切的請他回國相助國事。從這里看,襄王不算是一個昏君,在經(jīng)歷了失守郢都的慘痛教訓(xùn)后,襄王忍辱負重,決心振興楚國。老練的莊辛確實有識人之明,首先他能看出襄王不是徹底的昏聵之君,因為他知道襄王即位前的坎坷經(jīng)歷,一個人生曲折坎坷的人很容易陷入到榮華富貴的優(yōu)裕生活中去,譬如那個大名鼎鼎的晉文公重耳也曾經(jīng)這樣,流亡多年,到了齊國收到優(yōu)待,舒服的不愿意再去流亡,什么復(fù)國大志統(tǒng)統(tǒng)沒有了。襄王也多半如此,一個普通人一旦脫離了困境尚不能擺脫這種情況,何況一個大國的國君呢?

  莊辛通達人情,認識到襄王這點后,仍然及時的給予進言,言不中用,藏身異國等待時機,這又看得出他的智慧。襄王蒙難,深自反省,感慨不聽莊辛言,勵志復(fù)國,誠懇熱情迎接莊辛返國。

  莊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為之奈何?”莊辛對曰:“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悸勎魷?、武以百里昌,桀、紂以天下亡。今楚國雖小,絕長續(xù)短,猶以數(shù)千里,豈特百里哉?

  襄王很客氣,我悔不該不聽您的話,現(xiàn)在這樣的局面,您看怎么辦?莊辛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莊辛說,君王莫要擔憂,俗話說亡羊補牢還不算晚。想想古代的那些圣賢君王,以區(qū)區(qū)百里之地都能建功立業(yè),何況我們大楚國呢,地方千里,雄兵百萬,就算暫時有點挫折,不算什么。君王要有信心。

  接下來莊辛口若懸河,娓娓道來,取材細物,譬喻國際局勢,一番話說得襄王,顏色變作,身體戰(zhàn)栗,當即封莊辛為陽陵君,賜予淮北之地。莊辛輔助襄王開始了楚國的復(fù)興事業(yè)。

  我們來看看莊辛的話。幾個有趣的譬喻,也看下莊辛說話的藝術(shù):

  “王獨不見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致夫五尺童子,方將調(diào)飴膠絲,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為螻蟻食也。

  君王您應(yīng)該知道天上飛來飛去的蜻蜓,自由自在,但是它不知道有個小孩子正準備了膠水涂抹的桿子要把它捉到,丟給螞蟻吃?!砻姘惨荩瑢嶋H危機重重!

  然后又說,蜻蜓這種小玩意兒不說,咱再說說黃雀:

  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晝游乎茂樹,夕調(diào)乎酸堿,倏乎之間,墜于公子之手。

  黃雀鼓翅穿梭于樹木之間,自以為無憂無慮,但是它不知道正有公子哥拿著彈弓準備倏乎之間,墜于公子之手。表面安逸,實際危機重重!

  莊辛由蜻蜓說到黃雀,說到黃鵠,說到蔡圣候,繼而聯(lián)系到襄王自身: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輩從鄢陵君與壽陵君,飯封祿之粟,而戴方府之金,與之馳騁乎云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黽塞之內(nèi),而投己乎黽之外?!?p>  襄王聞之,顏色變作,身體戰(zhàn)栗。使用乃以執(zhí)珪而授之為陽陵君,與淮北之地也。

  一語驚醒夢中人,楚頃襄王的頃的時期過去了,襄的時代開始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