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此時的釋法靜遠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么風光,甚至可以說極為難過。
他博涉內(nèi)外典史,富有才學、善于機辯,能詩會文且擅畫工書,來往的都是當時名士,乃長安首屈一指的得道高僧。
尋常富庶之家,哪怕是出十萬錢,也請不動他去做一場法會。
因此在周國未禁佛之前,他每天只需坐在寺院里品茗談玄、吟詩作畫,就有人主動將錢財送上門來。
但自從宇文邕下詔禁佛之后,他這種悠閑自在...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0-11-08/5fa6fb32e5f9a.jpeg)
小河有水
南北朝時的和尚自稱貧道,這在南朝梁僧人慧皎所著的《梁高僧傳》中有詳細記載。 僧人之所以自稱貧道,是因為佛教傳入中原后,吸收了許多道教的思想和理念,僧人們認為自己也是修道之人,于是自稱貧道,互相稱呼道兄。 魏晉時期,甚至還有僧人自稱道士,時人也覺得這很正常。 所以,有“得道高僧”而無“得佛高僧”,大概也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