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腦筋急轉(zhuǎn)彎題
老魏原本想通過申購,以面值獲得一些“果業(yè)轉(zhuǎn)債”,這樣再怎么也比上市后再買入,成本要低一些,沒成想人算不如天算,中簽的大量“果業(yè)轉(zhuǎn)債”竟然成了燙手山芋。
然而老魏卻面色如常:“破發(fā)不是壞事,這意味著我能以更低廉的價格,拿到大量的籌碼。對我來說,就有了更大的盈利空間?!?p> 陳巖好奇地問道:“老哥,你將來打算投入多少資金買‘果業(yè)轉(zhuǎn)債’???”
“如果破發(fā),理論上投入全部資金都沒問題,因為沒有任何風險。但半倉操作的原則還是盡量遵守吧,因此我打算再投入1000萬資金。”
“投這么多錢???”李松有點驚訝:原以為老魏投個三、四百萬就差不多了,想不到竟然是千萬元級別的。
雖然1000萬在股市里算不了什么,但考慮到“果業(yè)轉(zhuǎn)債”的總規(guī)模才5億,1000萬占比為2%,以單個證券賬戶而論,已經(jīng)具備了相當分量。要知道,如果一位股民持有某只股票2%的股份,是很有可能進入前十大股東行列的。
老魏表示:“‘果業(yè)轉(zhuǎn)債’將是我接下來幾個月重點操作的品種。先前我還生怕它上市后漲了,因為它今后3年總共只派息4元,如果交易價格高于104元,實際上就已經(jīng)開始不安全了,這也是我為什么要頂格申購的原因:起碼中簽的‘果業(yè)轉(zhuǎn)債’,只要耐心持有,是絕對不會虧錢的?,F(xiàn)在它有可能破發(fā),那我買入時就更沒有顧忌了。”
直到這時,李松才明白老魏的意思:如果“果業(yè)轉(zhuǎn)債”破發(fā),那么只是中簽占用的那68萬多元資金是虧損的,后續(xù)占大頭的千萬資金卻買到了廉價籌碼,從整體上看,這當然是好事,難怪老魏安之若素,也許暗自高興都來不及呢。
想到這里,李松釋然了,不再為中簽大量的“果業(yè)轉(zhuǎn)債”擔憂。
回到座位上,李松著手研發(fā)那個防止玩家答題時作弊的APP。
這個APP將采用動作識別模塊的那些技術,代碼很多都是現(xiàn)成的,開發(fā)起來可謂輕車熟路,不算很難。
李松正忙著,忽然聽到徐同航“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同航,遇到啥有趣的事情啦?”李松抬起頭問道。
“松哥,我剛才看到一道很刁鉆的題,不過這倒沒什么,主要是有個網(wǎng)友的評論簡直笑死人。”
“是嗎?把網(wǎng)址發(fā)給我看看。”對于笑料,李松是感興趣的,“笑一笑十年少”嘛。
打開網(wǎng)頁,李松發(fā)現(xiàn)這道題只有一句話:光頭強一天砍25棵樹,請問3天砍了多少棵樹?
題目限時1分鐘。
李松心說:這還不容易嗎?當然是25×3=75棵樹啊。
他正準備通過鍵盤輸入75這個數(shù)字,轉(zhuǎn)念一想,不對!如果這么簡單,這道題就不會出現(xiàn)在網(wǎng)上了。
根據(jù)他的直覺,越是這種看似簡單的題,越難回答,常規(guī)的答案可以說百分之百是錯誤的,必須另辟蹊徑。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1分鐘眼看就要到了,李松急得抓耳撓腮。
只剩5秒鐘了,他還是沒有一點頭緒,氣惱之下,他干脆打了三個字:不知道。
屏幕上立刻跳出一行提示信息:恭喜你,答對了!
暈死,原來正確答案竟然是“不知道”!
他實在搞不明白:為什么答案不是75?無奈之下,他只好打開后面的講解視頻,一探究竟。
老師給出的解釋很簡單:“題目里只是說,光頭強一天砍了25棵樹,但此后兩天分別砍了多少棵樹,沒說,所以3天總共砍了多少樹,不知道?!?p> 李松一看,這題目不是坑人嗎?你應該寫成:“光頭強第一天砍了25棵樹”,這才是你真正想說的意思嘛,答題的人看了也不會理解錯誤。
不過要是題目這么寫,估計大家就都會答了。顯然,這道題就是故意在那里模糊其詞,為的就是設個套,讓大家答錯或者答不出。
事實上,很多網(wǎng)友看了視頻后也是各種不服氣,紛紛留言:
“原來出題的人也不知道砍了多少棵樹啊,那么75作為一種答案,也不能算錯吧?”
“會不會光頭強第一天砍樹后,心臟病發(fā)作,到醫(yī)院沒搶救過來,后兩天就徹底休息了,所以總共只砍了25棵樹?”
看了這條回復,李松也忍俊不禁:這位網(wǎng)友很幽默嘛,難怪徐同航看得發(fā)笑。
不過,這個回帖里,也透著對這道題的一股濃濃怨氣。
而自己敲了“不知道”三字,竟然誤打誤撞答對了,不也同樣很搞笑么?
徐同航打算將這道題作為初級智力題加入題庫,李松同意了:這種題其實應該算“腦筋急轉(zhuǎn)彎”類型,適當收錄一些,可以增加題庫的趣味性。
只是玩家如果知道了這道題的真正答案,估計要說臟話了,腦補一下那個畫面,也挺好玩的。
周傲勛表示:“我這里也有一道比較有意思的題,松哥要看看嗎?”
“可以啊。”
李松打開網(wǎng)頁,只見這是一道選擇題,也是限時1分鐘。
文具店新進了8支鋼筆,總共用了72元,下列選項中售價合理的是:
A:9元/支
B:12元/支
C:9支/元
D:12支/元
李松看罷,覺得這道題有點蹊蹺,按道理說,72 ÷ 8 = 9,顯然應該選A。
不過,用腳趾頭想也知道,不可能是A。因為如果選A,這道題就不會出現(xiàn)在網(wǎng)上了。
C、D也肯定不對,1元錢怎么可能買9支或12支鋼筆呢?顯然,這兩個選項就是湊數(shù)用的。
如果用排除法,那就應該選B。但是按照題目中的數(shù)據(jù),再怎么也算不出12這個數(shù)字???
不管選哪個答案,一定得有充分的理由。讀書的時候,李松就是憑著這股對問題刨根究底的勁頭,才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不求甚解的學生是很難成為學霸的。
然而,就在他苦苦思索選B的理由時,1分鐘時間過去了。
他看了一下答案,果不其然是選B。
這下李松的倔勁上來了,他一定要弄清楚為什么是B。然而他花了10多分鐘,想破了腦殼,也不明白為什么是12元/支。
沒奈何,他只得再次打開講解視頻,聽了老師的解答,他啞然失笑。
原來,每支鋼筆的確是9元/支,然而請注意,這是進貨價,而題目問的是哪一個選項“售價合理”?
要知道,店老板是要賺錢的,不可能按進貨價9元賣掉,因此只有“12元/支”這個選項才符合“售價合理”的要求。
原來如此!李松看完視頻后,直呼這道題太坑人。
他一直以為是在做數(shù)學題,因此始終是從數(shù)學角度考慮問題,卻沒想到這道題必須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才能解釋得通。
只怪他剛才陷入到了思維定勢之中,故而想不明白為什么是12元/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