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國上任后首個難題就是主導八零一一廠職工加工資的全盤計劃。
以前中國物價穩(wěn)定,廣大國有干部職工連續(xù)十幾年都沒有加過工資,像學徒工轉(zhuǎn)正后到手38元,許多人一拿就是10余年。
在1977年的時候,皖南小三線加過一次工資,加一級是7元,半級就是3.5元,大概只有40%的人可以享受加工資的待遇?;旧霞庸べY的人都是半級3.5元標準,一級的只占10%名額。
要知道許多職工月工資就40元出頭,加一檔工資就意味著多了10%收入,一年下來就相當于多了一個月工資收入。
因此,涉及切身利益的時候,職工們可就斤斤計較吵個不停。
當年八零一一廠負責加工資事項的副廠長,就因為要考慮如何平衡加工資各方利益的事情殫精竭慮,最后大病一場在醫(yī)院住了一個多月才出院。
時間來到1982年,國家再一次出臺政策調(diào)整部分人員工資標準,依次分為3、6、9元標準,八零一一廠大概有60%的職工可以享受。
不用想就知道這次加工資是坐在火山口上的麻煩事。
自從接到這個燙手山芋,周建國就在思考如何才能最小化解決,因此他主導此次活動方案如下:
加工資標準由全廠職工代表商定,量化考核條件,同時公開張貼告知所有人評分標準,并將評選名額下放到車間科室由其內(nèi)部評議,最終再將名單報到廠里批準。
下放權(quán)力到基層,廠辦只履行程序合法,從而將自己的工作量大大減輕。
經(jīng)過多年內(nèi)部消化,結(jié)婚范圍局限于滬江人之間,導致八零一一廠內(nèi)部有許多雙職工,甚至多職工家庭。
若是一個人沒加上工資,那么就會一大家人前來辦公室討要說法。
這些天,光是接待這些職工就讓周建國忙不過來。
不過他堅持原則,沒有給任何一個人開后門,當然也耗費口水耐心做解釋工作。
“咚咚——”
辦公室大門又傳來敲門聲,周建國抬頭一看原來是教育科兼遠志中學的校長張國華。
前些日子,他才批了一筆辦學經(jīng)費下去,不知道對方今天來是為了何事。
“周副,你這些天可真夠忙的。有件事放在我心里很久了,今天特意來找你聊聊?!?p> 八零一一廠內(nèi)部都不習慣用職務(wù)稱呼,為體現(xiàn)平等都是“老X”、“小X”、或者說“X哥(姐)”。但周建國是干部年輕化東風上去的,相對年齡少一些,現(xiàn)任常務(wù)副廠長一職。
再稱呼他為“小周”、“周工”,都有些不合適。因此就有人發(fā)明了“周副”的說法,很快在廠里普及開來。
周建國一開始覺得挺別扭,后來就聽之任之。
自然有人會問,那他到時轉(zhuǎn)正后,又該如何稱呼呢?
當然是“老周”了,屆時他有資格當?shù)闷疬@個“老”字。
“請坐,我這剛好有新到的黃山茶葉,歡迎你幫忙品嘗點評一二?!?p> 對張國華這個人,周建國覺得比較投緣,算是知識分子之間的一種惺惺相惜。
一個復旦,一個交大,都是正兒八經(jīng)的大學生。
另外還有一大重要因素,張國華現(xiàn)在是周逸的班主任。
為何一個校長要屈尊前來充當班主任呢?
這得從周逸所在的小學畢業(yè)班談起。
跟歷屆其他學生相比,這個班級的學生整體成績十分突出,而且還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被稱為子弟學校的明星班級。盡管歷經(jīng)了擴編,從其他工廠子弟學校轉(zhuǎn)來了初一新生,但它猶如一個熔爐般將新人統(tǒng)統(tǒng)煉化,成為積極向上的好集體。
尤其班級上有一個極其耀眼的人物——周逸,他還有一個外號就是“小周老師”,將整個班管理得井井有條并塑造了優(yōu)良的班風。而其本人涉足知識廣闊,自學成才,早就被認為是子弟學校的佼佼者。
如果不出意外,這個班級之中會有許多人可以考上大學。
張國華接手班級,就希望對這個明日之星班級悉心栽培,期待將來能培養(yǎng)出多位棟梁之才。
在過去一整年,周逸可謂是白天有交大畢業(yè)老師輔導,晚上回家又有復旦畢業(yè)老師解惑,導致學習成績一日千里突飛猛進。
時常給周逸開小灶,讓張國華感嘆虎父無犬子,這個學生真是太聰明了,而且對知識有極度探知的興趣。在初二上學期就將高中物理課程學完,并且還開始涉足到大學物理相關(guān)知識。
“你認為周逸是神童嗎?”
中科大少年班的開設(shè),導致“神童”、“天才少年”在國內(nèi)很受歡迎,張國華一開口就差點讓周建國嗆到了茶水。
“我認為不是,他不過是有一點小聰明,同時在大病一場后比較愛思考,明白了自己對知識的渴望。”
仔細考慮后,周建國做出了回答。
“神童”這個稱號太過龐大和沉重,他不希望自家兒子過早接觸。
“全社會在鼓吹神童,實際上并不利于沉下心來搞教育。我也反對拔苗助長,看到好苗子應(yīng)該悉心栽培打好基礎(chǔ),將來才能厚積薄發(fā)?!?p> 松了一口氣,張國華找到了兩人之間的共同點。
“直到前些天,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導周逸時有些力不從心了,他問我計算機是如何工作,具體原理是什么?
弄得我一時半會難以解答,因為我就沒有接觸過這個東西。
雖然我很不想承認,但遠志中學教師流失情況嚴重,許多教學骨干都考取大學離開,導致師資力量越來越差了。
我甚至找不到優(yōu)秀的英語老師來教學!
在這樣大背景下,周逸留在山里讀書對他未來成長并不是好事,像他這樣的優(yōu)秀學生應(yīng)該擁有更好的學習平臺。
因此,我建議你將他送到滬江市借讀!
我可以替他聯(lián)系市里幾所好的中學就讀,不能讓人才埋沒在山區(qū)之中?!?p> 普通老師都會舍不得班里尖子生離開,畢竟教學工作最終還是得要靠學生成績來說話。
像周逸這樣聰明的學生,將來極有可能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中國最頂尖的名校,屆時足以作為老師一輩子的談資了。
不過正是因為愛才,所以才會惜才,張國華覺得半路出家又能力有限的自己不能再耽誤周逸的成長。
當年他在滬江物理研究所時,計算機是國家戰(zhàn)略級資源,普通研究員張國華根本沒有資格接觸。
后來進了山,就更別提計算機的影子了,只能在報紙上看一看。
“想必你也知道,現(xiàn)在國家開始向國外派駐公費留學生,就希望他們能外出見世面學習新知識。
山里沒有計算機,但市里有,他可以在那里見識到許多新奇的東西。
在我看來,讓周逸到市里讀書,就是一次山區(qū)孩子的留學之路!”
張國華有同學在滬江師范學院附中當領(lǐng)導,若是他出面協(xié)商的話,對方應(yīng)該很愿意接收像周逸這樣的好學生。
“說實話,我也覺得周逸學東西的速度超過自己,但到滬江借讀的話,他要獨立一個人面對生活和學習上的各種問題,就不知道能不能適應(yīng)?”
由于戶口所在地是皖南山區(qū)軍工廠,因此周逸只能以借讀身份到市里中學求學,當然今后他能以管理飛地學籍的身份參加滬江高考。
借讀這個問題,周建國兩口子也商量過,不少重視教育的家長都將子女送回滬江求學,他們希望到兒子高中時再決定。
但今天經(jīng)過張國華的提醒,將問題上升到如同留學高度,周建國明白這件事不能再拖了,必須要做出決斷。
要想讓周逸到滬江借讀,就必須解決兩大方面問題。
一是去哪個學校?
二是如何說服動員周逸同意?
普通的市級中學,無法容納得下周逸這樣的問題少年,這個“問題”是勤學好問之意。
那就只能選擇滬江市知名的重點中學才行!
張國華所說的滬江師范學院附中算是一所不錯的區(qū)級重點中學,但跟滬江市一級老牌頂尖的學校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
在滬江市中學圈,一直都有“四校八大”的說法,加起來一共12所名校就是家長們心中的圣地。
其中“四校”代表著滬江市中學教育的最高水平,分別為滬江中學、華東師范二附中、復旦附中、交大附中。
能被冠以滬江兩字的中學,就足以知曉滬江中學的悠久傳承,而剩余三所學校則都依靠于滬江最頂尖的大學為背景。
非常明顯,滬江師范學院附中并不在“四校八大”之列。
“我并不想去滬江讀書,在遠志中學我待得挺好的,而且還有一大幫從小到大一起長大的朋友陪伴。
滬江市人太多了,我不喜歡,更習慣待在山里。
何況,我學習更多時間是用在自習上,在山里和市里效果都一樣?!?p> 當周建國嘗試將到市里借讀的念頭告訴兒子時,果然遭到了對方強烈的反對。
“我不想離開你和媽媽,還有妹妹身邊,一家人待在一起就好了?!?p> 對周逸來來,八零一一廠就是他的家,這里有自己最親近的人。
但周建國卻鐵了心想說服自家兒子。
“張校長說,從山里到市里求學算是你的一次留學經(jīng)歷。
雖然學習知識可能差不多,但能極大開拓眼界,可以接觸到世界最新技術(shù)的東西。
例如剛發(fā)布的個人計算機,我們山里就不會有,但市里的話很快就可以見識到。
張校長那么喜愛你,都主動上門勸導我讓你離開,你知道這到底是為什么嗎?
因為他知道,你不只屬于遠志中學,也不只屬于八零一一廠,你應(yīng)該屬于能讓自己盡情翱翔的更高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