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yīng)星等完成水利工程,一起回到堡內(nèi)。剛一下車,蔣文急忙來報告吳開先,稱許武高燒不退,滿嘴胡話,恐怕是快不行了。宋一聽到消息就往病房趕,吳白緊隨而去。
許武是許忠的胞弟,是個英勇的輔兵,在百眼窟一戰(zhàn)中奮勇拼殺,手刃一賊,但不慎被敵一箭射中肋下,雖然救治及時,但傷口還是逐漸感染惡化了,這個時代沒有抗生素,中醫(yī)湯藥又拿破傷風(fēng)帶來的敗血癥毫無辦法,故只能眼睜睜看其沉疴日重。宋應(yīng)星在查看了許武的狀態(tài)后連連搖頭,陪護在旁的許忠見狀啜泣不止。吳白前來撫慰后,面色凝重地退出病房,走到白的寓所商量該怎么善后。
吳開先道:“士兵在沙場拼殺,最怕就是犧牲后得不到撫恤,二老及孤兒寡母生活無著。大明軍隊不敢與后金野戰(zhàn),根本原因即在此;后金就是撫恤制度完善,士卒才能在戰(zhàn)場上無后顧之憂的。說白了,建強軍就是要把兵當人,舍得花錢。我既帶兵,就是把自己賣了也要及時撫恤士卒。按大明既有撫恤制度,犧牲士卒當?shù)玫饺晷剿膿嵝?,許武是輔兵,月薪一兩半,合撫恤金五十四兩。師爺請準備好這份錢,若許武不幸我將親自送到其家人手中?!?p> 白師爺點頭道:“守備此言極是,這事交給我了。目前堡里建設(shè)不斷,開銷處甚多,還未形成資金流良性循環(huán),可謂一個窮字。窮不可怕,就怕不該省的省了,搞得大家有怨氣,怨氣會導(dǎo)致心不齊,心不齊就什么都是白搭。是以此項用度不可節(jié)省。好在百眼窟一戰(zhàn)繳獲寶箱,堡里財力寬裕了些,守備既要上門,不如多帶些錢去,買些米面糕餅果蔬,上門也好看些。我也同去,如果其家人生活無著,就勸其搬到堡里來,在各廠里找些事給其家人做,即使是在塔樓眺望,在野外放牧也好,總之不能讓其家失去男丁就敗落下去?!?p> 實話說,排除感情因素,白對一下子拿出五十四兩確實挺肉疼的,這錢能給二十七個戰(zhàn)兵發(fā)月餉了。但招兵的事后合同都寫了撫恤的事,那就不能壞了規(guī)矩,否則兵都沒法帶了,這錢只能從別處找,白又得頭大了。
對白剛才的話,吳表示同意,白又道:“方才回來路上我想,八個傷員多為輔兵,蓋因其無甲所致。我軍目前火力到了一分兩發(fā)的速度,就難以實質(zhì)性提高,此時該先加強士卒的防護力,提高他們的戰(zhàn)場存活率。士兵的組織度、素質(zhì)、士氣和裝備,真比所謂計謀策略還要管用,前三項由守備和軍官來抓,裝備就交給我和薄宋及工人了?!?p> 說罷,白就提議一同去找宋應(yīng)星和薄鈺,把盔甲形制先定下來。吳道不可,造盔甲事雖重要,但不可蹙成,今日進山開渠,宋先生親力親為,回來后又跑去探望病號,已經(jīng)很累了,我等今晚最好別去打攪,待明日早飯后,我等再去。
白道有理,吳說先生今天也勞累一天,早些休息吧,我先告辭。白將吳送出門外后,獨坐房中抽煙。青煙一起思緒來,白頓感晝短夜長,何不秉燭做事?于是他掃清桌面,拿出紙筆,設(shè)計起圖樣來,直干到東方發(fā)白,方才和衣躺下小憩。
天啟四年(1624)六月二十日,白師爺隨吳開先去找宋薄二位,在吳說了想法之后,白就圖樣說出了自己的理念。白說熟鐵的延展性比鋼好,可以利用蒸汽錘,先將熟鐵打制成薄片,然后利用模具,將頭盔和面甲沖壓成型,如果沖程長,可以制作不同進深的模具,多次沖壓成型;至于盔甲,可將鐵片先剪制成型,再用汽錘模具將其鍛造成型,然后一層層鉚接起來,最后對盔甲進行熱處理。
白說完后問薄宋可行性。薄鈺道理論上問題不大,可以先拿更軟的銅進行試制,待工藝成熟后再進一步采用別的材料,宋表示贊同,于是兩人就找人干起來。吳開先要去訓(xùn)練士馬,白就留在工廠觀摩。
薄宋先尋出紫銅料,加熱后由汽錘鍛打成片狀,又用鑄鐵做成淺盆模具,將銅片放入上下兩部分模具中鍛打,薄鈺親自操錘,只聽哐哐哐三下,一個紫銅淺盆立即成型。薄鈺用鋼剪剪去邊緣,驚喜地問白道:“白師爺,這么快捷的法門您是怎么想到的?”
白自知不能言及看過后世工廠的紀錄片一事,只好說是受薄宋發(fā)明的蒸汽錘啟發(fā)的。白又道盆盔邊緣可以不用手工剪邊,用上下兩個扣合模具沖壓,利用模具邊緣的剪切力即可將頭盔邊剪掉,既美觀又堅固。
薄宋二人如法炮制,也是他們手藝了得,做出來的銅盔果如白師爺所言,二人又做了多頂銅盔樣品,每個盔都一模一樣別無二致,二人對白的設(shè)計都表示佩服。
白知道自己是靠后世經(jīng)驗,不是原創(chuàng),又豈敢因此自矜,連忙擺手說全是二位之功,白某想法才得以實現(xiàn)。白又道我剛才看二位制作銅盆銅盔,忽然產(chǎn)生一個想法,那就是用熟銅制作器具販賣,只要做得便宜堅固美觀,就不愁沒銷路。比如說碗,瓷的易碎而重,鐵的易銹有味,陶的就不提了,如果我們用銅片沖壓而成銅碗,不就把市場上這三種碗都給蓋了?
薄宋表示可行,又說蒸汽錘目前只有一個,忙不開,白說要不你們倆先造一個小型的,我們先用來做器具,先積累經(jīng)驗又可以賺錢;等此工藝成熟了,咱們再造一個大的,從熟鐵軟鋼試制起,最終看能否用蘇鋼①制作盔甲,這要是能成,士兵的防護就有保障了。薄宋說行,于是三人分頭行事,薄宋造機器模具,白找人四處購買銅料。
半個月后,小型蒸汽錘告成,此時生產(chǎn)各種器具的模具早已到位,于是當天,銅盤、銅碗、銅盆等就開始批量生產(chǎn),白親自帶人到市場銷售,果然大受歡迎。從此靖邊堡除了煙銃,又多了銅制餐具這一入項。為此白專又辟一銅器車間,又雇人專務(wù)此業(yè)。為擴大銷路,白又找吳老太爺商定,在京師盤店開業(yè),銷售煙草、火銃和銅具。
有了沖壓銅器具的經(jīng)驗后,再次試制的是工兵鏟,白師爺說工兵鏟既能進行土工作業(yè),又能當戰(zhàn)斧用,綁在胸腹前對重要臟器能提供不錯的防護效果,實為士兵不可或缺的工具。制作工兵鏟的工藝相對簡單,即將一塊厚蘇鋼鋼板加熱、切邊、多次沖壓成型、熱處理退火、再裝上青岡木制作的短吧就行了。工兵鏟民用也有市場,可以拿出去售賣。
制作工兵鏟成功后,積累了足夠經(jīng)驗的薄宋陸續(xù)將熟鐵和鋼制盔甲制造了出來,其中鋼制凸嘴面甲能扛五十步內(nèi)鈹箭直射,頭盔和層疊式鋼胸甲防護力更強,能防三十步內(nèi)破甲箭直射。此盔甲裝備部隊后,其輕盈堅固的特點受到士兵歡迎,又在后來的戰(zhàn)斗中陸續(xù)證明了其價值。
靠人命去填是早已被歷史證明是錯誤戰(zhàn)法,披堅執(zhí)銳裝備精良才能所向披靡,靖邊堡軍將一直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鐵面皮鋼鐵心
①蘇鋼:蘇鋼法是一種改良后的灌鋼法,約始創(chuàng)于明代中期,在安徽蕪湖、湖南湘潭、重慶北碚等地都較興盛,因傳為江蘇工匠始創(chuàng),故名之為“蘇鋼”。蘇鋼成品的含硫量、含硅量、含磷量已經(jīng)很低,甚至符合一些現(xiàn)代鋼材的標準(現(xiàn)代鋼材一般要求硫含量小于0.02%-0.04%左右,北碚蘇鋼比這個要求還高幾倍),是當時世界上也排得上號的好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