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歷代王朝更迭

第102章慷慨好施的孟嘗君

歷代王朝更迭 湯加鹽大伯伯 4335 2021-03-11 00:27:30

  在合縱策略的幫助下,齊國越來越強大。盡管在入侵燕國的進程中,齊國吃了不少虧,卻也讓它聲名鵲起。對燕國的征服令諸侯國看到了齊國的強大,開始對齊國懷有畏懼之心。

  從燕國撤軍后,齊宣王因為沒有聽從孟子的勸告,很羞愧,覺得沒有顏面再見孟子。大臣陳賈聽說這件事后,去找孟子理論。

  陳賈問孟子,周公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孟子說周公是圣人。

  摧毀商朝后,周公派管叔管理商朝的土地。但是,管叔不知好歹,借助這個優(yōu)勢起兵反叛。陳賈借這件小事,說周公這種圣人也有犯錯的時候,其他人就更容易犯錯誤。這里的其他人,自然是特指齊宣王。

  孟子聽后,對齊宣王心生失望。他說,人心越來越奸詐。古人犯錯誤,就像天上的日食和月食一樣,赤裸裸地暴露在百姓的視野里。他們知道,如果及時更正,會贏得百姓加倍的敬仰?,F(xiàn)在的人卻在犯了錯誤后,不但不知悔改,還極力為自己遮掩。

  盡管齊宣王沒有重用孟子,但他對戰(zhàn)國時期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戰(zhàn)國時代,齊國不僅是東方強國,還是文化大國。齊宣王管理下的稷下(臨淄城稷門附近)學宮培育出了一大批德才兼?zhèn)涞娜?,齊國也因此聲名遠播。

  《史記》記載,齊宣王很喜歡文學之士,所以招納大批有才能的人士進入稷下學宮,稷下學宮的人數(shù)曾經(jīng)達到1000多人。在優(yōu)越待遇的吸引下,陰陽家鄒衍、道家人物田駢、接予、慎到和環(huán)淵等人紛紛奔赴齊國。

  這批有才之士受到了齊國的禮遇,他們不用管理政事,唯一的任務就是談論學術,這令后來的司馬遷十分羨慕。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里,司馬遷大贊齊宣王的功績,尤其強調稷下學宮的盛況。

  稷下學宮集中了儒、墨、道、法、兵、刑、陰陽、農(nóng)和雜各學派的代表,他們紛紛著書立說,形成空前盛世的百家爭鳴。孟子在稷下學宮一住就是30多年,荀子從15歲來到齊國后就沒有離開。

  當然,齊國能夠成為東方霸主與西方的秦國并肩而立,并不是僅僅依靠齊宣王的稷下學宮,孟嘗君和他府上的食客也作了突出的貢獻。盡管孟嘗君和他父親與齊宣王有矛盾,但在矛盾還沒公開化和尖銳化期間,孟嘗君對實現(xiàn)齊國稱霸功不可沒。

  孟嘗君的國際戰(zhàn)略思想源自公孫衍的合縱策略,并將公孫衍的合縱思想具體化、明確化,矛頭直指西方的秦國。凡是秦國想入侵的國家,齊國就極力拉攏。秦惠王打擊楚國,齊國就拉攏楚國;秦武王威脅韓、魏,齊國就拉攏韓、魏。

  此三國中,楚國最沒信譽,因為楚懷王總是朝三暮四。盡管他答應了齊國的合縱,私底下還是暗中攻擊它東邊的越國。那時,秦武王剛剛意外死亡,秦國面臨內亂兼外患,所以無暇顧及楚國的猖狂行為。

  自越王勾踐以降,越國就一天天衰落下去,不敢過問中原戰(zhàn)事。公元前307年,楚國的使臣昭滑以實現(xiàn)并維護楚、越交好的幌子出使越國,此時的越國首領是無疆。無疆胸無大志,在昭滑享樂思想的灌輸下,一天天萎靡下去。

  越國是小國,國君的萎靡不振很快就會在國內傳播。不到一年,越國便因國君不理政事發(fā)生內亂。楚國認為這是吞并越國的大好時機,于是火速出兵,這一年是公元前306年。

  更令楚國興奮的是,秦武王死后秦國的實際掌權者是宣太后,而宣太后則是楚國的王室人員。宣太后念及娘家舊情,先歸還楚國的漢中,接著又將秦國的美女嫁給楚國國君。既然最強大的秦國真心接納,楚國自然欣然接受,于是斷絕與齊、魏、韓的合縱,一頭倒向秦國的連橫。

  在公元前301年,孟嘗君發(fā)動三國大軍,以大將軍匡章為將,大舉入侵楚國。聯(lián)軍與楚軍沿沘水扎營,聯(lián)軍能夠看見對方,就是不敢輕易出軍,因為不知河水的深淺。

  每當聯(lián)軍想渡河或者試探河水的深淺時,楚軍就調集弓箭手,以密集如蝗的飛箭射退聯(lián)軍。楚軍憑河死守,聯(lián)軍無法開進,戰(zhàn)爭相持了6個多月。因為雙方都在河邊的沙灘上扎營列陣,這一場戰(zhàn)爭被稱為垂沙之戰(zhàn)。

  戰(zhàn)爭進行了大半年,勇猛無敵的大將軍匡章沒有傳來一個好消息,齊宣王又害怕孟嘗君利用這個機會發(fā)展個人勢力,再也等不下去了,于是派口才極好的周最到前線監(jiān)督。

  周最能說會道,嘴上功夫了得,卻沒有實際本領,更不懂戰(zhàn)爭。他剛到前線就找到匡章,將其劈頭蓋臉地大罵一通,對什么事都指指點點。

  匡章有苦難言,有怨無處訴,只能死守一條真理:八仙過海,各有神通。文臣有文臣的強項,武將有武將的本領。既然是他指揮作戰(zhàn),只要他覺得不能貿然進攻,即使以死威脅,他也不會下令進攻。

  國君派遣使臣監(jiān)督戰(zhàn)事,不管情況多么惡劣,匡章只有一條路:硬著頭皮,冒死往前沖。找來幾位身手迅捷的士兵,經(jīng)過特殊訓練,組成一支小隊伍,匡章命令無論如何,一定要打探清楚沘水的深淺。

  小隊人馬剛剛下水,還沒到中央,便遭到了楚軍的飛箭襲擊。結果可想而知,逃得慢的被射死,逃得快的被射傷,河水被染成了血水。

  就在這時,據(jù)說山上傳來一個樵夫的吟唱之聲。老樵夫的意思是,沘水的深淺,飯桶是不會知道的。戰(zhàn)爭相持6個多月,老樵夫天天上山砍柴,天天見到,自然能夠看出其中的問題。

  聽懂吟唱中的意思后,聯(lián)軍中就有人請教。老樵夫很爽快,告訴聯(lián)軍,凡是沒有楚軍守衛(wèi)的地方,水就非常深;只要是有楚軍駐守的地方,水一定非常淺。

  聯(lián)軍一看,只見楚軍扎營列陣不整齊,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人少,有的地方甚至沒人,一下子就明白該怎么對付楚軍。

  等到晚上,匡章調動主力,集中主要優(yōu)勢,攻擊楚軍防守最密集的地區(qū)。楚軍之所以在這些地方防守最密集,因為這些都是垂沙地區(qū),很容易登陸。

  聯(lián)軍突然傾巢而出,大舉進攻,又是在晚上,楚軍做夢都沒想到,連逃跑都來不及,大部分都成為聯(lián)軍的刀下鬼。垂沙之戰(zhàn)大勝后,韓、魏趁機搶占宛、葉以北的地區(qū),楚國深受重創(chuàng)。

  秦國落井下石,在垂沙之戰(zhàn)的下一年,發(fā)兵伐楚,攻陷新城,斬首三萬。每一次戰(zhàn)爭失敗,楚國不僅失去土地,還喪失主將。在垂沙之戰(zhàn)中,大將唐眜戰(zhàn)死;在緊接著的新城之戰(zhàn),大將景缺同樣戰(zhàn)死。

  戰(zhàn)敗的楚國國內亦出現(xiàn)混亂,莊硚領導了一場農(nóng)民起義,起義軍勢大,一直攻打到首都附近。

  齊國先在北方吞并燕國,又打得楚國發(fā)生內亂,成了名副其實的東方霸主!

  門前食客亂浮云,世人皆比孟嘗君

  齊國能夠成為東方霸主,孟嘗君的貢獻不小。但是,孟嘗君并非一開始就在齊國有很高的地位,他的崛起也經(jīng)過一番艱苦卓絕的奮斗。

  孟嘗君,姓田,名文,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靖郭君田嬰之子。

  齊威王繼位后,任職當權的是田嬰。此人為齊國立下不少汗馬功勞。鄒忌死后,齊威王封田嬰為相。三年后,齊國國君又賞賜薛(今山東滕州東南)給田嬰。

  田嬰共生有40多個兒子,孟嘗君只是其中一個。并且孟嘗君的母親只是田嬰的一個小妾,因此孟嘗君在田嬰心中占據(jù)不了多少位置。還有一點對孟嘗君很不利,即他出生在五月五日。那個時候,人們認為五月五日出生的人,會長得和門戶一樣高,妨礙家族發(fā)展。

  文天祥曾說:“孟嘗生五日,白首嘆遭逢?!保ㄎ奶煜椤锻焱踹h叔》)旨在借孟嘗君生于五月初五的遭遇,表達命運的不公平。

  已經(jīng)有40多個兒子了,田嬰不在乎少有一個,遂告訴孟嘗君的母親,不準養(yǎng)活孟嘗君。其母不忍心殺子,偷偷將孟嘗君養(yǎng)大。

  待孟嘗君長大后,通過他兄弟的關系被引見給田嬰。田嬰知道一切情況后,大發(fā)雷霆,責問孟嘗君之母:“你怎么沒將這個孩子給扔了?”

  機靈的孟嘗君接過話來,反問田嬰為什么不養(yǎng)大在五月初五生的孩子。田嬰說,凡是五月初五生的孩子,會長得同門戶一樣高,會害死父親和母親。

  “人的命運,是上天安排的呢,還是門戶授予的?”孟嘗君又一次發(fā)問。

  田嬰一時沒有反應過來,無語以對。

  沉默片刻后,孟嘗君告訴田嬰。如果命運是上天授予的,無論人如何擔心,如何處理,結果都一樣;如果命運是門戶安排的,只要將田家的門戶增加得高高的,像城墻一樣就行了。因為,無論如何,人絕不會長那么高。

  這一通說辭,徹底激怒了田嬰。田嬰大怒,斥退孟嘗君。

  過了些時日,孟嘗君趁田嬰心情好時再次拜見,問:“兒子的兒子叫什么?”

  田嬰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于是高興地說,叫孫子。孟嘗君又問,孫子的孫子叫什么,田嬰回答說叫玄孫。等到孟嘗君問,玄孫的孫子叫什么時,田嬰就回答不上了。

  趁與田嬰談得這么高興,孟嘗君告訴田嬰:田嬰擔任國相一職,已經(jīng)輔佐過三代君王。在這期間,諸侯國一天天壯大,齊國一天天削弱,作為國相,田嬰應該想法子使齊國壯大。

  孟嘗君告訴田嬰,將門出將,相門出相。相府應該禮遇“士”人,不惜重金招納賢才。彼時田嬰并不注重養(yǎng)士,他府上的妻妾穿綾羅綢緞,士人穿的是粗布短衣;府上的男仆女婢有好飯好菜,士人連吃都吃不飽。

  既然田嬰連玄孫的孫子都不知道叫什么,為他們積累財富無益。再說,如果齊國沒有人才,國家一定會一天天衰弱。齊國是根,相府是本,如果根腐壞了,本也存活不了。

  司馬光也持有類似孟嘗君的觀點,他說“君子之養(yǎng)士,以為民也”(《資治通鑒》)。經(jīng)過這番談話,田嬰徹底改變對孟嘗君的看法。

  在齊國,田嬰的勢力可與齊宣王比肩,且聚財無數(shù),齊宣王怕田嬰危及自己的王位,隨便找一個借口將田嬰一家打發(fā)到封地薛縣。到達薛縣后,田嬰將一切權力都交給孟嘗君。

  借此大好機會,孟嘗君不惜重金,大舉招納人才。只要擁有一技之長,即使是擅長殺人越貨,甚至是一貫分裂國家之人,孟嘗君也一定不會虧待。

  《史記》記載,這個策略實施后,孟嘗君府上“賓客日進,名聲聞于諸侯。諸侯皆使人請薛公田嬰以文為太子,嬰許之”。

  通過招納人才一事,孟嘗君不僅發(fā)展了家族勢力,還獲得繼承權,真是一箭雙雕。公元前310年,田嬰去世。仗勢府上的賓客,孟嘗君順利繼位。繼位后,他獲得正式承認,被稱為孟嘗君。

  孟嘗君此人,個兒不高,但是極富人格魅力,因為他慷慨大方。短短幾年間,他府上就有三千食客。這三千人中,社會各階層,三教九流,無所不包。大到賣國賊,小到偷雞摸狗之輩,都能在孟嘗君的府上找到。

  王安石說,“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王安石《讀〈孟嘗君列傳〉》)意思是說,孟嘗君不是贏得大才人的英雄,充其量不過是一代梟雄。

  不管如何評價,孟嘗君寧肯舍棄家業(yè),也要優(yōu)待士人,這是事實。為了記錄賓客的信息,每當接待賓客,他總在屏風后安排記錄人員,要記下談話內容和賓客的親戚的住處。賓客剛剛離去,可能還沒回到家,孟嘗君已經(jīng)派人送禮物到賓客的親戚家里問候了。

  有一次,孟嘗君招待賓客吃飯,他的飯食被遮住了。有一個賓客見孟嘗君坐在陰影里,認為孟嘗君吃的伙食更好,感覺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火冒三丈,放下碗筷,揚長而去。

  孟嘗君馬上站起來,將自己的飯食端到燭光下,證明他的飯菜與眾人的并無差異。那人心下愧疚,剛硬的性子發(fā)作起來,當場拔劍自刎,以此謝罪。

  這件事情發(fā)生后,孟嘗君更是名聲大噪,前來投奔的人更多了。

  在孟嘗君府上,只要是賓客,待遇一律相同,絕沒有厚此薄彼的現(xiàn)象,“人人各自以為孟嘗君親己”(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

  難怪李白會說,“門前食客亂浮云,世人皆比孟嘗君”(李白《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在中國歷史上,孟嘗君已經(jīng)成為慷慨好施的典型人物。一旦提到孟嘗君,人們的第一個反應是,慷慨好施。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