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茫大陸之上,大小王朝無數,山川河流各自分之,兵甲城關相隔。其中毗鄰三國之邊,存一小國,名為宜。
宜國新皇高至二十七歲登基,改年號為‘武昌’,自即位起十年改制,二十年振興民生,而后舉國之力興兵征伐。
五年之后,終是吞并其中一國,八千里疆土化為己有,近百萬民眾歸順。
如此豐功偉績之下,舉國歡慶,上下人等無不是高歌以贊,詩文書之。
然而波瀾壯闊的江流之上,總會有無數暗流涌動其中,就在武昌三十七年夏,發(fā)生了一件舉國震動的大事。
皇帝最寵愛的二公主一日出游,至都城郊外之時,突然遭遇刺殺,隨行三十七人全部喪命,馬車隨駕付之一炬,傍晚才被山民發(fā)現,二公主更是下落不明。
高至有六子兩女,六位皇子都是留在都城之中,各司其職。
兩位公主成年已久,自長公主五年前下嫁吏司尚書長子,不在宮廷之后,二公主便最受皇帝喜愛,嬌俏溫婉,已二十四歲未嫁,可見寵溺。
此事一出,舉國嘩然,誰能想到宜國內竟然有如此膽大包天之徒,無數眼光即刻看向都城,猜測著這位皇帝會有怎樣的滔天之怒。
然而事情卻朝著意想不到的方向走去了,這位威名赫赫的皇帝只派了一千禁衛(wèi)搜山兩日就再無消息。
朝野之上更是氣氛詭異之極,文武大臣好似無人知曉此事,一如既往,甚至更加小心了起來。
半月之后,一封罪己詔草草了結此事,可也將無數猜測議論瞬間引爆,變成了士人茶余飯后必談之事。
皇帝這是默認自己女兒死了?怕不是年歲上來老糊涂了?
罪己詔發(fā)出后又是半月,一則急報抵達都城,邊關告急,北面鄰國‘由’五萬敵軍異動,似有開戰(zhàn)之意。
再過三日,又是一封急報,還是邊關之事,南面歷國八萬將士集結,蠢蠢欲動。
本來相安無事的兩國,此刻同時發(fā)兵前來,宜國腹背受敵,再加上人心惶惶,一個不慎,就是萬劫不復。
急報抵達的當天夜里,老皇帝連夜召來三司三曹尚書議事,其后朝堂接連議事三天,各城各地發(fā)來無數奏章,像雪花一般飄向了國家中心。
不過這次老皇帝好像恢復了神智,忽然英明起來。
短短四天時間,四位皇子接連出發(fā),大皇子、三皇子分別抵達南北腹地坐鎮(zhèn),籌措糧草兵刃等一干事務。
四皇子高武、五皇子高狄各自隨同武將,直接前往南北邊關軍營,任督軍職。二皇子高文以及剛剛十七的六皇子高毅留守都城,參與政事。
皇子們剛剛出發(fā),可不知哪里來的一則流言悄然在朝中擴散開來。
‘這是老皇帝要選擇即位人選了!’
此番消息一出,再結合之前二公主一事,不禁是讓人浮想聯翩。
此事也不知怎么傳到了老皇帝耳中,頓時大發(fā)雷霆之怒,都城巡防連同禁衛(wèi)連夜拿下官員數名,關押在天牢之中。
第二天晌午當眾問斬。一干人等頓時噤若寒蟬,哪里敢再議論。
三日之后,皇子武將都已到達,全國上下的目光也隨之紛紛轉到邊關戰(zhàn)事上,這仗究竟是打還是不打?
然而就在邊關局勢格外緊張的時候,一位年輕文士悄悄到了南面邊關,走進了四皇子的府邸之中。
當天傍晚,四皇子設下小宴一桌,招待了此人。不過酒席之上,這人坐于末尾,忽然口出狂言“四皇子恐怕是命不久已!”
此言一出,宴席之上無不嘩然,隨宴一眾武將文官面帶惱怒之色剛要說話,那文士再度開口,
“眼前之戰(zhàn)勝算難料,入秋兩月,背后之刀就會當頭斬下!”
左右?guī)孜晃墓佼敿词桥陌概?,幾位武將更是摔杯拔劍,當場就要將這口出逆言的賊子拿下。
但居于首位的四皇子卻沒有發(fā)怒,只是喚來侍者將這文人送出府外,沒有多言。
一干人等紛紛夸贊四皇子仁慈,圍繞左右大談未來如何,不時貶斥那人無禮瘋癲。
宴席眾人散去,四皇子站在院庭中央,負手而立,直到深夜來臨,夜涼涌上脊骨之時才緩緩回房休憩。
兩天悄然而過,歷國仍未開戰(zhàn)。黃昏后,四皇子換下華服,只身前往城中一座客舍,正是那文人所在之處。
兩人坐于中堂上,各自飲茶,卻不說話。半晌之后,雙方忽然縱聲大笑,隨后四皇子起身一禮,沉聲問道:“我若是不來,你會如何?”
“四皇子若是昨天來,我當即道歉求饒,若是明天來,亦是如此”
那文士再斟一杯茶水,面帶平淡之色答道,“明天如果不來,我會即刻離開,不出三月之內,我就會灑酒三杯,以祭皇子你在天之靈!”
好半天四皇子才暮然回身,似是低語,“我貴為皇子,難道不能留存一命嗎?”話聲幽幽,似悲似怒,一張臉遮在半明半暗的燭光里,看不清神色。
那文士舉起茶杯一飲而盡,看著手中杯底,冷聲一語,“這話皇子你信嗎?”
四皇子轉身,袖袍一揮,躬身作揖,“敢問先生大名?”
那文士淡淡一笑,起身回禮,“吾名江慈,參見四皇子”。
屋舍之中再次傳來大笑。
直至深夜,四皇子才回到府邸,面帶沉思之色。
而這其中兩個時辰,他們究竟說了什么,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