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少年游之踏莎行

第二十二章 花落

少年游之踏莎行 程長風2 1784 2020-07-25 10:37:11

  韶齡眼前有桃花落下,抬頭正是青城山的桃樹,沈大姑正擔心地看著她,而那個小道士則慢悠悠從打坐的姿勢站起來,伸了個懶腰道:“你看,我沒騙你吧,九夢丹可是個好東西?!?p>  韶齡動了動脖子,問沈大姑:“我睡了多久?”

  沈大姑:“姑娘睡了一個時辰。”

  韶齡:“才一個時辰,可是在夢里好似過了幾年?!?p>  小道士:“九夢九夢,以此得名。小施主還有什么要問的?”

  韶齡搖搖頭:“下次再問,等你師傅出關的時候?!?p>  小道士贊成道:“等這個桃樹結了果子,你再來吧,到時候請你吃桃子?!?p>  韶齡:“一言為定?!?p>  順天府乾清宮中朱佑樘正讓何鼎大聲讀謝遷上奏的徐一夔的《織工對》:“余僦居錢塘之相安里,有饒于財者,率居工以織.....旦過其處,見老屋將壓,杼機四五具,南北向列,工十數(shù)人,手提足蹴,皆蒼然無神色。進而問之曰:以余觀若所為,其勞也以甚矣,而樂何也?工對曰:吾業(yè)雖賤,日傭為錢二百緡,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養(yǎng)吾父母妻子,雖食無甘美,而亦不甚饑寒......久之,乃曰:吾藝固過于人,而受直與眾等,當求倍直者而為之傭。已而,他家果倍其直而傭之?!?p>  終于讀完了,何鼎合上奏折。

  朱佑樘對戶部尚書李敏道:“朕只聽過徐先生修了《大明日歷》,這篇文章還是第一次拜讀?!?p>  李敏贊許:“臣也是才知道徐一夔寫過《織工對》呢,所以說謝遷這個狀元名副其實啊。”

  王恕也贊許道:“之前修律法他與賓之配合默契,知人善任還是皇上。”

  朱佑樘贊同:“各位大人,謝遷今日上奏不為其他,為的是江南的織造。我朝以司禮監(jiān)督管織造,最初督造上供段匹,后發(fā)展為兼管地方織局的歲造。這些人中不免有些人憑借威權,搜劫不已,奸弊日滋。去年因蘇、松、浙江漲水,朕停了當年織造,居然有人想出了額造之外的添派,還用“領織”、“收購”、“采辦”等方式從民間搜刮。這是打朕的臉,丟了朕的“民心”!”

  “皇上打算怎么辦?”王恕問道。

  “都說江南織造是最肥的差事,可那也是天下最渾的差事,大部分時候朕都裝聾作啞,不聞不問,為什么?那是因為投鼠忌器,怕傷了我大明朝的錢糧命脈?!敝煊娱叹徚司徤裆?。

  “陛下,這渾水里攪著司禮監(jiān),比當年甘州修城防和黃河治河還麻煩呢,那些只連著豪強,這次怕是.....”李敏小心翼翼地說。

  “這次怕是連我們些皇親國戚也逃不了了?!敝煊娱痰目跉庥虚_玩笑的成分,“說不定朕的衣服都是他們搜刮來的。”

  “臣不是這個意思?!崩蠲艄蛳抡f。

  “朕明白,李大人是擔心,可是這個事也拖不得了。春風十里揚州路,辛苦他們回來一趟吧?!敝煊娱陶f。

  當年七月,朱佑樘即下旨停止蘇、松、浙江額外織造,并召督造官回京。

  可就在督造太監(jiān)們往京城里趕的時候,一封不大不小的軍報率先到了內閣,朱熹朱老夫子的故鄉(xiāng)婺源縣發(fā)生了暴亂。

  五千人婺源民眾在一個叫程姓的當?shù)厣鷨T帶領下,占領了婺源縣衙隔壁的紫陽書院,成立了議事局,儼然要另立中央。甚至還在縣城外豎起一桿大旗,掛著一條橫幅:“歙宦某倚居戶部,擅改祖制,變亂版籍,橫灑絲絹,貽毒五邑?!?p>  這起暴亂起因正與織造的原料——生絹有關?;罩莞磕晗蚰暇┏羞\庫繳納的稅糧中,除正稅之外,還有一筆“人丁絲絹”。

  每年戶部勘合坐取徽州府人丁絲折生絹8780匹,折銀6145兩。這是因為洪武年間歙縣拖欠夏稅小麥9700余石,便由歙縣按每畝科絲四錢向輕租民田加征,用以補足“原虧夏麥”。可是徽州并不養(yǎng)蠶,歙縣的老百姓必須先把糧食賣成銀子,拿銀子去買生絲,再繳給官府。周轉兩次,負擔更重。按理拖欠只一年,可是這人丁絲絹一收便是一百多年。

  這件事由歙縣發(fā)酵,當?shù)毓賳T上奏道:南京承運庫每年收絲絹20190匹,其中浙江、湖廣這種產(chǎn)絲大區(qū),才繳納8501匹;應天(等)十三府,只要繳2905匹。我們徽州府根本不養(yǎng)蠶,卻要負擔8780匹。當?shù)孛癖娭荒苜u了糧食,折成銀子,從浙江等地回購,這兩道手續(xù),讓成本翻倍,苦不堪言。更何況,這筆負擔若是六縣分攤,還能勉強忍受,可現(xiàn)在是歙縣一縣承擔——這一縣之稅,比浙江、湖廣兩司都高,根本不合理??!

  原本歙縣上奏的核心是“人丁絲絹”的稅負歸屬,到底歙縣單出還是六縣一起出。這并不是一個復雜的案子。呈文送到南京戶部,很快有了批示:要求應該遵守法典,均攤賦稅至六縣,請戶部酌情辦理。按道理事情到這就算完了??墒牵瑔栴}來了,其他五縣不愿意!憑什么不產(chǎn)生絲卻要繳絲。

  徽州風俗一向健訟,百姓一碰到問題,第一個反應就是上訪告狀?;罩莞疅o力調停這個糾紛。于是六縣民眾把注意力全放在了更上一級的機構。

  于是,整個江南官場熱鬧非凡。有歙縣的老百姓去找兵備道告狀,有婺源縣的不平士人去應天巡撫那兒告狀,有績溪縣士民跑到應天巡按那里訴苦。只要和徽州事務沾邊的衙門,幾乎被他們騷擾了一個遍。兩院、兵備道的衙署門庭若市,告狀的比送禮的人還多,幾乎演變成了全民大訴訟的熱鬧局面。

  六縣鬧成這樣,上頭生怕釀成民亂,不得不坐下來好好處理。其中就有人想出了個好辦法:協(xié)濟。所謂協(xié)濟,是指當一處官府出現(xiàn)資金緊張時,由上級出面協(xié)調,組織臨近州府進行援助。他們建議既然徽州不產(chǎn)絲,人丁絲絹又是填補當年夏麥造成的,理應取消,由浙江、湖廣這種產(chǎn)絲大區(qū)補足南京承運庫所需絲絹。他們原只要交八千多批,再加應天十三府,消化徽州的八千匹似乎不是問題??墒钦憬瓍s上報說絲絹稅實際總額高達十三萬匹,湖廣的總額為二萬七千匹,這些超出南京承運庫的數(shù)額很大一部分被送往太倉銀庫、丙字庫,隨后他們的去向就不得而知了。

  協(xié)濟不成,這絲絹任務又打回了徽州府。幾位主事官員齊聚徽州之外的太平府,在巡撫都院的主持下,最終決定用均平銀的方式解決問題?!叭硕〗z絹”繼續(xù)由歙縣獨交,8780匹絲絹折合白銀6145兩,不予撤銷。但歙縣在四司銀、磚料銀、軍需銀等雜派均平銀中,減去5260兩,分攤給其他五縣來交。可是它換湯不換藥,怎么騰挪,五縣都是吃虧,這才引發(fā)了“婺源之亂”。所以批復這個決定的南京戶部尚書殷正茂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因為他是歙縣人,所以橫幅上就有了“歙宦某倚居戶部”這幾個大字。

  徽州之亂的影響,若是放在以前,大概只會局限于當?shù)?。可是正逢皇帝重視江南的織造,內閣幾位大人都不敢怠慢,便趕忙把奏折送到了朱佑樘面前。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