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章尾小記
當(dāng)時寫這一章時,正好要為故事開啟一段旅途劇情,所以想找一個古代旅行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出行物品。之前是想著“行李”的說法在日常出現(xiàn)的比較多,但代指的含義太寬泛,幾乎涵蓋了出行所帶一切東西,所以想要找一個相對具體一點兒的物件。
當(dāng)然這里有必要專門提出,就是“行禮”一詞作為物件的這個含義,可能在唐代并未使用,那時更多是表示行旅、行程等含義。這里在故事中沒有專門提及,還是將其以現(xiàn)在的常用語義來參照。
在一些保存下來的珍貴圖像資料中,可以有限的看到唐人出行時的一些基本情況,其中用包袱和行囊來裝的出行用具的習(xí)慣,至少應(yīng)該能確定來。
給本人造成古人出門有“行李箱”這第一直觀印象的主要還是《西游記》的影視作品,但原文中,也更多用“行囊”二字來描述師徒四人的出行物品。像是:“四片黃藤蔑,長短八條繩。又要防陰雨,氈包三四層。扁擔(dān)還愁滑,兩頭釘上釘。銅鑲鐵打九環(huán)杖,蔑絲藤纏大斗篷?!边@么多的物件都未有寫過箱子的描述,雖不能證明沒有旅行專用箱子,但很可能是實用性和泛用程度確實不高。
雖確有“行篋”一詞,可能更多也就用來裝一些書籍或貴重小物件,但畢竟“篋”字字義指代小箱子,還是相對符合古代長途趕路的環(huán)境,這里算是在文中延展了一下功能。
——以上說明全為個人所查用于創(chuàng)作的資料整理,并非科普,請大家正確理解,若有問題或建議,歡迎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