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神拜見觀音菩薩!小神未能遠(yuǎn)迎,還請菩薩恕罪!”
曾山擺正好自己的地位,他現(xiàn)在不能亂,一旦亂了,曾府就會陷入萬劫不復(fù)之中。
觀音菩薩微笑點了點頭,“貧僧也是過來走動走動,城隍不必驚慌。”
曾山把觀音菩薩迎進(jìn)城隍福地以后,稟退了那些準(zhǔn)備伺候的鬼差鬼吏。
他親自做仆人給觀音菩薩端茶倒水,“這是小神特地從大唐內(nèi)地移植的龍井茶,還請菩薩品鑒?!?p> “這茶雖是凡茶,倒也是凡茶中的極品,恐怕就是大唐陛下李世民也不常能喝到?!?p> 觀音菩薩特地把李世民重重的強(qiáng)調(diào)了下,不知道是否在暗示曾山對李世民布局了,因為曾山的曾孫與李世民的君臣關(guān)系,有心人一打聽就能打聽到。
“菩薩說笑了,這不過是如同的龍井而已,被小神移植了過來。小神日夜細(xì)心照料,得到山間的一絲靈氣?!痹焦室獠惶崂钍烂窈驮馊铮谴蛑院?。
“可惜凡品終究是凡品,當(dāng)不得靈物!”觀音菩薩有些可惜道。
曾山點了點頭賠笑著,點到為止,不會去接話。
“不知道貧僧應(yīng)該稱呼您為曾公呢?還是城隍?”觀音菩薩突然話題一轉(zhuǎn)道。
如果是平常人,突然被神仙揭穿老底,恐怕早就心慌意亂,然后把所有的老底都抖出去了。
但是曾山畢竟有這么多在世為人的經(jīng)驗,有人說人老成精,曾山何嘗不是如此。
他四處抱大腿,就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他不是任由人輕易拿捏的,真要拼個魚死網(wǎng)破,對方也不見得好受。
但是曾山明白,觀音菩薩是有求于自己,自己怎么說也是唐僧的曾曾祖父呀!
“菩薩抬愛小神,小神如今是神靈,已經(jīng)和過去徹底的劃分界限了。曾公也好,城隍也罷,不過是個稱呼而已。”曾山微微低著頭說道。
“貧僧只是納悶,以曾公所展示的文采,就是死后在人族祖庭也有一席之位,卻是不知為何甘愿從土地爬起?!庇^音菩薩輕描淡寫的描述著,但是她那晶亮的眼睛仿佛能夠看穿曾山一切。
曾山心中一凜,他從來沒有聽說過他能進(jìn)人族祖庭里逍遙快活呀,沒有人告訴他呀。
觀音菩薩看曾山的神情,心中有些了然,“原本以為他放走蚩尤是為了強(qiáng)迫你回祖庭的呢?!?p> 曾山是何等聰明的人,聽到觀音菩薩的話,就能夠聯(lián)想到很多事情。
難道當(dāng)初那人放走蚩尤,是為給自己施加壓力,讓自己回歸祖庭?
他誤以為自己是為了自由才不去祖庭的?難道他不知道,我自己也是懵逼狀態(tài)好嗎?
如果真的能再來一次,或許曾山真的可能選擇去人族祖庭享福去了,哪里會出來自己單干,危機(jī)四伏,非常心累!
曾山當(dāng)然不會把自己當(dāng)初因為害怕別的鬼差來勾自己的魂而特地貼了很多符紙用來屏蔽鬼差的視聽的,只是沒想到會讓祖庭的人族前輩誤以為自己不想去祖庭享福。
“啟稟菩薩,就算重給小神一次機(jī)會,小神也會如此,只有一步一步的體驗底層百態(tài),才知州城隍得來不容易,才能更好的管理底層鬼神!更何況,能憑自己的能力獲得的地位,不也是一種非常成就嗎?”曾山眼神越來越堅定。
觀音菩薩不置可否,如果繼續(xù)和曾山聊磕恐怕沒完沒了,剛剛打的如意算盤落空了,所以她準(zhǔn)備和曾山打開天窗說亮話。
“這次貧僧前來,只為一件事,還希望城隍答應(yīng)?!庇^音菩薩捏花一笑道。
“哦?不知道所謂何事?”曾山不吭不卑道。
“你的曾孫是文曲星轉(zhuǎn)世,在文曲星轉(zhuǎn)世之前,貧僧與其商約了幾項事宜。只是沒想到他投胎到貴府之中,貧僧與其約定好的事情,還請曾府老家主行個方便?!庇^音菩薩直言道。
一方面,她把這事推脫到文曲星身上,早就約好的事情,沒想到他投胎到你府中,和她是半點關(guān)系也沒有的呀。
另一方面,既然是約定好的事情,那么她就要按照約定好的事情去做,她是奉行契約精神,能和你提前打聲招呼,算是對你的尊重。
但是曾山怎能不知道未來曾光蕊以及殷溫嬌的下場。
曾山搖了搖頭道,“光蕊生下的孩子,他要如何選擇前途是他的事情,作為長輩的不會去阻攔。但是如果想要施法危害這兩口子,小神是萬萬不能答應(yīng)的?!?p> 觀音菩薩有些吃驚的看著曾山,仿佛曾山好像知道了什么,難道他在警告著什么嗎?
“依你的意思,這事該如何安排?”
聽到觀音菩薩的話,曾山吃驚了,這難道還可以選擇的嗎?
不過仔細(xì)一想,曾山覺得觀音菩薩需要的無外乎就幾點:一,唐三藏皈依佛家,去西天取經(jīng)。二,需要利用曾光蕊狀元的名聲,讓佛教打入高傲的儒家群體去,初步把控輿論走向。三,她需要為唐三藏造勢,西游又不是小孩子玩過家家,雷聲大雨點小,她需要底層大眾百姓都知道這事,這才能最快最有效的實現(xiàn)佛法東傳。
牢牢抓住這三點,勸說菩薩放棄她原來的那套模板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曾山想了一招后世人都覺得老掉牙的劇情。
那就是造出一場意外,例如還未滿月小唐僧被人偷走,但是偷走前,曾光蕊贈送小唐僧一對玉佩,玉佩各一半,一半曾光蕊佩戴,一半被系在小唐僧脖子上。
然后系著一半玉佩的小唐僧被惡人拐賣的途中,最后遇到慈悲為懷的高僧并且被其救出。
因為高僧也不知道孩子的家人在何方,于是就把他帶回寺廟扶養(yǎng)長大。
直到有一天,曾光蕊與小唐僧遇見,并且通過玉佩認(rèn)出對方就是自己失蹤多年兒子…
觀音菩薩聽了后點了點頭,相比于她原來策劃的方案,曾山的這種劇情更加圓滿一些,也不會有太多的“詬病”。
看來曾山不愧是人老成精的人物,這鬼點子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