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敲山震虎
按照范雎“遠交近攻”的規(guī)則,秦的第一批打擊目標是相鄰的“三晉”。
再以這三國為前沿陣地,向北、東、南次第掃平燕、齊、楚。
這樣可以目標明確、力量集中,少受其他國家的牽制。
這個政策比“連橫”更富于進攻性!
雖然由于種種原因,在秦昭王和范雎的有生之年受到挫折,沒能因此而完成“一統(tǒng)大業(yè)”;
但秦最終還是沿著這條道路,一步一步地踏平了六國的首都。
對于秦,范雎功不可沒。
當然,這里面也糅合進“硬交軟攻”,先從三晉中選出一個最好打的目標。
魏與秦是近鄰,在多次受到重創(chuàng)后也很軟弱。
惠王時不算,僅魏昭王以后就陸續(xù)失地六百余里;
安釐王繼位后,卑躬屈膝以事秦。
但魏冉仍尋釁征伐,派白起攻大梁、破暴鳶,取南陽四城。
還是請教蘇代支招兒,向魏冉行賄萬金,才買得一時平安;
因魏齊一案,又獻六城,魏現(xiàn)在的領(lǐng)土,僅及文侯時的一半多一點兒。
但范雎認為這塊肉今后不易再吞食,因為啃到了會卡喉的骨頭。
這塊“骨頭”就是信陵君。
應(yīng)該承認,信陵君對他恩重如山,他有盡量先避開魏以免與信陵君發(fā)生正面沖突的個人因素。
但在信陵府中避難多半年的所聞所見,使他從一個政治家的角度對信陵君做了非常深刻的了解。
他甚至比信陵君自己更充分地認識到信陵君所蘊藏的潛在能量。
在關(guān)鍵時刻,信陵君可以把魏國人民凝集成一個不可征服的力量。
有信陵君在,就不可重復(fù)破薊、破郢、破臨淄的歷史。
不清除這個障礙,絕達不到滅魏的目的!
雖然信陵君于他個人有恩,但他是秦相,所以他仍然制定顛覆計劃。
也許消滅不了信陵君這個“人”,起碼也要讓信陵君在魏國的政治中失去作用。
趙在“三晉”甚至六國中,也算是強者。
尤其再想起趙武靈王“私窺咸陽”,秦昭王至今心有余悸;
“完璧歸趙”、“澠池會”也都沒有摸清趙的底碼。
如果傾全力與趙戰(zhàn),也許不必擔心戰(zhàn)敗。
但勝利后的秦軍如果筋疲力盡,出現(xiàn)“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的局面,就非常危險。
周邊各國都不是吃素的善人,誰都可能趁機撈一把。
倘若他們乘虛而入,秦就要“虎落平川被犬欺”了。
所以,最合適的目標是攻韓。
韓的領(lǐng)土狹長,旁魏、鄰趙,國民富庶,兵力最弱,而且還缺乏斗志,極易打敗。
“得韓之地為根據(jù),則可南攻魏而北襲趙,取他利以待天時,日有所進,便能吞盡三晉”!
想的是真美??!
但韓的存亡,直接涉及到趙、魏的安危,事關(guān)生死存亡,就不能忘記那句“名言”:
“急了眼的兔子也會咬人”。
魏安釐王雖然柔順,也不可不防。
于是范雎搞了次“敲山震虎”。
手段并不復(fù)雜,利用邊境地區(qū)“百姓”打獵,越境追趕引起糾紛,然后便陳兵十萬,要向魏討個“說法”。
魏王大驚,連忙派人去談判。
須賈的膽子已被嚇破,提起“使秦”就犯癔病,又哭又笑,忽哀范雎、忽求張祿,嘴里直喊饒命。
還是得辛垣衍出馬,歸還被扣人員和獵物,給予經(jīng)濟和精神賠償,嚴懲魏方“鬧事者”;
再次重申《秦魏互不侵犯條約》;
在任何情況下雙方都只能通過談判解決爭議,不得動用武力,否則后果自負……
表面上是對秦在這次糾紛中首先陳兵有所“責(zé)備”,實際上卻縛住了魏的手腳。
沒有魏國的配合,趙獨自援韓有相當困難。
為了給趙一個下馬威,在邊境又尋釁與趙將賈偃戰(zhàn)于河中,設(shè)計用河水淹死賈偃。
正趕上廉頗出來巡邊,急忙援救,慌亂里肩上中了一箭。
雖然戰(zhàn)斗的規(guī)模不大,對秦來說,卻是一個意外收獲,將使趙援韓受到很大影響。
一切條件具備,秦派客將胡傷攻韓閼與。
閼與屬于韓之“要塞”,處于王屋山中,前行可達秦之“門戶”函谷關(guān);
后依群山,則是自秦入韓的必經(jīng)之路,一旦丟失,韓就無險可守,首都“新鄭”惟有拱手讓人。
所以韓王急忙向鄰國求援。
韓、趙、魏三國的領(lǐng)土由于歷史原因,邊界劃分并不整齊,而是犬牙交錯。
任何一國,尤其是韓被秦吞并,都會形成秦軍陳兵于國門之外的尷尬局勢;
而且秦據(jù)閼與后,又可以通過井陘口直撲邯鄲。
閼與對趙十分重要,趙王急招大臣,商議對策。
但廉頗卻反對援韓,他并不是出于怯懦,長期的戰(zhàn)爭生活使他不得不慎重地對待作戰(zhàn)所面臨的險境:
閼與地勢險要,與趙之井陘相通的這一段路需盤山而過。
其路間不容指,騎兵都須牽馬而行,我軍優(yōu)勢盡失。
秦軍若扼守住要路口,我們付出多大的代價也難通過;
繞路走又要很多時間,遠水不解近渴,徒勞無功。
可恨臣又負傷,誰能去打這一仗?
只有與魏國聯(lián)系好后,共同出兵,才有取勝的把握。
樂乘也支持廉頗:
“閼與之險,甚于崤山。
秦軍如果將附近全部控制,設(shè)伏于‘老虎口’。
我軍若冒進,不等到閼與必被全殲,若不過‘老虎口’援韓又有什么意義?”
樂乘為人深沉,軍事知識豐富,他的意見很有分量。
但秦軍已仰攻閼與,魏國卻毫無動靜。
據(jù)說因此信陵君已經(jīng)與魏王吵紅了臉,魏出兵的可能性很小;
而秦若滅魏,便與趙半面為鄰,攻趙之兵隨時可發(fā),趙國就更無寧日!
惠文王和平原君對此不能不憂心忡忡。
這可真是:
不救不行,救又救不了。
眾臣陪著趙王,緊鎖眉頭,一齊長吁短嘆,誰能拿出好主意?
趙奢的職位這時還不高,要等幾位前輩表態(tài)后才能輪到他發(fā)言:
“既然韓亡會給我們造成心腹之患,就不能坐視不管。
與其束手待斃,何如死里求生?
臣意應(yīng)該去斗爭?!?p> 廉頗望著自己的部下不滿地哼了一聲:
“逞匹夫之勇何益于事?”
趙奢解釋道:
“在險要狹窄的地帶作戰(zhàn),有如兩鼠斗于穴中,勇者勝!
只要統(tǒng)帥能把匹夫之勇凝集起來,就會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將軍久歷沙場當然明白,無勇何以為戰(zhàn)?”
樂乘一撇嘴:
“秦軍也不是懦夫!”
趙奢的回答是:
“兩勇相斗智者勝!”
樂乘碰了個軟釘子心中不快:
“胡傷也是個有頭腦的名將,你的智商不見得比他高!”
趙奢毫不退卻:
“但他的頭腦已被驕傲沖昏,只要我們慎重地跟他斗智斗勇,就能夠找到他的弱點打敗他!”
在大家都感到棘手的情況下,趙奢居然敢力排眾議,主張援韓,惠文王和平原君當然高興,但說到能否做到?
“趙將軍,如果派你率軍赴敵,你將怎樣用智勇去打好這一仗?”
“臣既已說出,自然有所考慮。
但戰(zhàn)爭將置千萬人于生死關(guān)頭,如何激發(fā)將士們的勇氣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
而且兵行詭道,相機而為,只可一用,事前無可奉告。
何況戰(zhàn)場形勢,瞬息萬變,目前只能決定打、不打。
至于怎樣打的具體作戰(zhàn)計劃,則要搜集大量情報資料才能制訂。
有些措施,還要在戰(zhàn)場上視戰(zhàn)況隨時決定?!?p> 廉頗雖然對讓趙奢單獨執(zhí)行這么大的軍事行動還有些不放心,但見他說的都挺有道理,便不再反對。
樂乘當然也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
但惠文王還是親自到藺相如的病榻旁,把會議情況都詳細地告訴給他。
藺相如聽完后喘著氣對惠文王說:
“大王,祝賀您又發(fā)掘出一員帥才,他已經(jīng)胸有成竹,就讓他去一戰(zhàn)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