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連橫破縱(二)
蘇秦到了齊國,拜見齊宣王,先行祝賀之禮。
對著齊王,屈膝跪地,左手按著右手,支撐在地,緩緩地叩首,起身后又拜了兩拜。
一共三拜,這是當(dāng)時臣子拜賀君王時的禮節(jié)。
齊王哈哈大笑:
“哈哈哈哈……蘇先生,你此番前來,是為了慶賀寡人攻占了燕國的城池嗎?”
蘇秦沒有說話,他突然仰起了頭,表情沉重,面朝著大殿北方的橫梁,閉上了眼睛。
大殿之上,馬上哄哄作亂,大家都在交頭接耳,齊王也是勃然大怒,因為蘇秦這個動作就是在表示哀悼齊宣王!
一個大臣沖著蘇秦大聲喝道:
“大膽蘇秦,竟敢做出如此大不敬的行為!
來人吶,把他拿下!”
殿下的甲士一擁而上,把蘇秦擒住。
蘇秦一聲長嘆:
“我聽說人餓的再厲害也不會去吃有毒的烏頭,吃的越多,死的越快。
燕易王是秦王的女婿,齊國攻占了燕國的城池就等于是與強秦結(jié)下了仇怨,這就如同饑餓之人去吃烏頭一樣。
秦王一定會替他女婿出頭,幫助燕國來報復(fù),齊國即將大難臨頭了。”
齊王聞言大驚,忙向蘇秦討教解危之策。
于是,蘇秦給了齊宣王一個臺階:
“大王攻占了燕國的城池,一定是因為燕王犯了重大的錯誤。
奪城只是對燕以示薄懲,現(xiàn)在歸還以彰顯您的寬宏大量?!?p> 齊宣王認為蘇秦說的很對,便歸還了侵占燕國的十座城池。
蘇秦立下了這樣的功勞,當(dāng)時,有人卻詆毀蘇秦,說他出賣國家、反復(fù)無常,將要作亂。
蘇秦害怕獲罪,因而從齊返回燕國。
回到燕國后,燕王卻沒有給他官職。
于是蘇秦求見燕王,以曾參、伯夷、尾生為例,反對“忠信”、提倡“進取”,向燕王解釋:
忠信之人一切為了自己,進取之人則是為別人。于是燕王恢復(fù)了蘇秦的官職。
易王之母燕文公夫人年方四十便守寡獨居。
素敬蘇秦之才,經(jīng)常召他入宮閑談。
有時太晚便留宿宮中,時間一長,免不了傳出一些流言蜚語。
易王雖有耳聞,但事關(guān)母后名譽,鬧明白了自己臉上也不好看。
投鼠忌器,隱忍不發(fā),卻更加厚待蘇秦。
文公夫人忘情之下,屢屢召見。
蘇秦也怕一旦泄露,麻煩不小,但又不敢拒絕夫人。
想來想去,應(yīng)躲開是非為上。
便自告奮勇,要求到齊國去做臥底削弱齊國,設(shè)法增強燕國的力量。
易王心中已有請走這位“大仙”之意。
蘇秦便假裝得罪了燕王而逃到了齊國。
齊宣王欣賞他的才能,任用他為客卿。
齊宣王去世,齊愍王繼位,他便是喜歡聽竽獨奏而嚇跑了南郭先生的那位。
其實這不能證明他“聰敏”,只是碰巧愛好不同。
此人志大才疏,喜歡擺闊,仗著祖宗父輩給創(chuàng)下的一份實力雄厚的家業(yè),便自以為不可一世。
蘇秦已是老奸巨滑,一眼就看出齊愍王是塊什么料。
首先勸說愍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很孝順,然后便使勁全力,投其所好。
以他的才干,講政治軍事,能搬出成堆成套,說到吃喝玩樂,也不是外行。
休說是齊愍王這類人物,周公、姜子牙這些大圣大賢,被蘇秦一頓吹捧灌米湯,也得找不著北。
沒用幾天,他就成為齊愍王的心腹“忘年交”。
接著就教他大興土木,建樓、臺、館、閣,派人到天下選美女以充后陣;
又按古典,組建了“八修”“九韶”歌舞隊,每天擊磬撞鐘,供齊愍王欣賞。
搞這些東西要廢去很多人力、物力,勢必加重人民的負擔(dān),目的則是搞垮齊國,從而使燕國獲利。
這時孟軻還住在稷下學(xué)宮,雖不任官職,但受人供養(yǎng)就不應(yīng)看著人家胡鬧,便拄著拐杖來見齊王。
講了一番“保民、行仁”的大道理。
齊愍王本就認為稷下這批“學(xué)士”都是白吃飯,瞧不起他們,對孟老夫子的高論更是嗤之以鼻。
總算看在他年齡大的面上,沒讓他太難堪,派車送回學(xué)宮。而對蘇秦卻言聽計從。
張儀了解到“合縱”內(nèi)部的裂痕在逐步加深,決定有拉有打,從而加速它的崩潰。
魏惠王時,張儀曾主動提出歸還西河七城,所以魏秦兩國之間的關(guān)系一度緩和。
襄王繼位后,張儀欺他年少氣盛、缺乏政治斗爭經(jīng)驗,便又通知魏:不還那七城了。
襄王果然被激怒,大罵秦人反復(fù)無常,冒冒失失地帶著軍隊想用武力收復(fù)。
怎知張儀早有準備,派公子華為將設(shè)伏中途。
可憐襄王連那七城都沒看一眼,就被打得一敗涂地,秦軍乘勝攻下魏的蒲陽。
襄王這時才想起還有個“合縱”聯(lián)盟,忙請求支援。
偏偏楚威王、趙肅侯相繼逝世,兩家忙著辦喪事,不能出兵;
燕國責(zé)備他事前不聯(lián)系,沒有準備,以后再說;
齊則以必須五國同時出兵的理由予以拒絕;
韓孤軍更不敢出動……
這是“合縱”成立后,其成員國第一次與秦發(fā)生戰(zhàn)爭,各國便未履行盟約。
張儀把魏襄王嚇了一跳后,又主動停戰(zhàn),提出和談。
魏襄王又喜又愁:
停戰(zhàn)議和是好事,但自己打了敗仗,秦王不知會提出多么苛刻的條件、狠狠的宰自己一頓。
不料,秦方的談判代表張儀態(tài)度非常和藹,不但沒提出讓人難以接受的條件,反而當(dāng)場歸還蒲陽。
還表示:
這次戰(zhàn)爭是個誤會,為避免今后發(fā)生新的不幸,雙方可以交換“人質(zhì)”。
以保證“秦魏友好親善”……
大喜過望的魏襄王把張儀奉為貴賓,以對國君的規(guī)格進行接待,恭恭敬敬地迎入宮中,大擺酒宴。
入席后,張儀故意環(huán)視周圍問魏王:
“六國既已約為兄弟,今日為何不見各國使者?”
一提“合縱”襄王的氣就大了:
“先生休再提這盟約了!
說的是一國有難,五國支援,真有事時,誰肯出兵?
若非秦王寬宏大量,只怕我這大梁難保!”
說著幾乎淚下。
張儀嘆口氣:
“人人都顧自己,可見‘合縱’靠不住。
其實,秦雖強大,卻非恃強凌弱,天下人心是一理,你敬他一尺,他還你一丈;
你與他為敵,他怎不與你對敵?
戰(zhàn)端一開,往往不可控制,所以還是以和為貴。
論說秦王,果然仁厚慈愛。
奪占的城池歸還給您,還以公子繇為質(zhì),無非是想表示秦愿意與各國和睦相處的愿望。
我希望大王不要辜負秦王的一片心意。”
張儀慢聲細語地娓娓而談,真的是“潤物細無聲”。
不知不覺中,便讓那“合縱”的祭壇,先在魏襄王的心中坍塌了。
聽得他連連點頭,離席請教:
“那張先生看寡人如何回報?”
張儀湊過去低聲說:
“臣本魏人,雖仕于秦,終念父母之邦,所以真心為大王計。
秦本游牧民族,把金、珠當(dāng)糞土,最重視的是土地。
大王獻之以地,必能得他歡心而結(jié)秦魏之好。
共同征伐,則秦的回報,不止您獻的十倍了。”
魏襄王果然獻秦以上郡十五縣及少梁之地,并締結(jié)了《秦魏友好條約》。
這是第一個背盟的成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