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人是千姿百態(tài)的,就像鐘叔和鐘嬸兒,蘇老二出去好長的時間了,說他們不牽掛也不是事實,但他們的心總放的開。因為社會地位的不同,他們認為他的孩子就是到天涯海角,無論干什么樣的事情都是正確的選擇,那種無奈使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一塊兒石頭蛋子,無論滾到那里都比守在家里會好上許多。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們會想起他們的孩子,夢里還會見到他們的孩子,一旦忙了起來,一旦為了生存上的事情心煩意亂起來,他們也只有任憑他的孩子自由發(fā)展了。
那天凌晨天還不亮,鐘叔和鐘嬸兒就拉上犁耙上南坡了。
深冬,鐘叔總是犁紅薯地的,一來把地里的新土翻上來使藏在地下的害蟲暴露凍死,有利于來年農(nóng)作物的生長;二來若下雪可以蓄水。
那時候的寒冬滴水成冰,再加上刺骨的西北風,往往一個冬天下來大部分人的耳朵,臉面,腳和手都凍的傷痕累累。
鐘叔在前邊犁地,鐘嬸兒跟在他的身后,把偶爾翻出來已凍壞的紅薯撿起來帶回家晾干,過了年兒賣去,給蘇老二換件兒新衣裳。
山風硬是往他倆的臉上和手上撞,清冷的太陽放著寒光,犁翻起的是一塊兒塊兒帶冰的土坷垃。
到了地頭兒,鐘叔對鐘嬸兒說:“你站這地頭歇一會兒吧,我犁兩趟你跟一趟”。
鐘嬸兒說:“不如我一趟一趟地跟,天太冷,站不住”。
那塊兒地上只回蕩著鐘叔吆喝牛的聲音,“嗚、嗚”的風聲和身后與他們爭壞紅薯刨食的烏鴉偶爾的嘶叫聲,若是馬致遠生在當代,《秋思》都得重寫。
因為路途遠,他倆捎著干糧中午沒有回家。
到了晚上,鐘叔和鐘嬸兒拉著車子回到家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的架子車拉不到家里了,是薛老喜領(lǐng)了幾個人又在他大門前壘了起了豬圈和茅子,那茅子的頂上鑲嵌了一塊兒磚,磚上深深地刻著“泰山石敢當”五個字。
蘇老二的家原是村邊的兩孔土窯,后來,鐘叔和鐘嬸兒在兩孔土窯的前面壘一圈兒土墻,算是院墻,住在那里也多少有了一絲安全感。
出了他家的大門,西邊是隊里種的一片楊樹,東邊是一片空地,薛老喜領(lǐng)著人建的豬圈和茅子就在東邊那一片兒空地上,那豬圈和楊樹之間只容一個人過路,架子車是不能通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