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山同范思勉商議定,就和兒子回到家中,羅氏連忙追問事情如何了,勞山就原原本本說給她聽,羅氏一聽,就道:“這束脩竟然這么貴,能讓咱們家吃喝一年多了,范思勉好歹是咱們村里的人,他家又頗受你關(guān)照,怎么不便宜些?”
勞山道:“學堂又不是他家開的,他也是受雇于人,況且這讀書不是做生意,怎么能討價還價。”
勞英道:“七錢銀子竟然這么貴重嗎,要不我還是不去了?!?p> 羅氏也道:“我看兒子不去讀書也挺好的,過個幾年,成了家,性子穩(wěn)下來,再找里長說說,也讓他當個村長,既然風光又體面?!?p> 勞山道:“若說是風光體面,在村里范家如今不比咱們家差,到了村外,你說是他這個童生風光還是我這個村長風光?”
羅氏道:“范二郎那功名是多少年才考出來的,你看那布家大郎,如今也讀了八九年了,還不是白身,我聽誰功名極難考的,考不上就得年年虧錢。”
勞山轉(zhuǎn)頭問兒子:“你如今也十歲了,我問你,若是咱們家里一年里只管吃喝要多少錢,七錢銀子夠用多久,若是加上人情往來,衣物布料,又夠用多久?你應該知道咱們青山村在比蘇縣谷昌鄉(xiāng),那比蘇縣又是哪個州府的?”
勞英傻眼
羅氏道:“他不過是一個孩子,哪里知道這些?”
勞山就道:“七錢銀子加上些口糧,咱們家平日里儉省些也就湊出來了,我如今快四十了,只有這一個兒子,我希望他能比我有出息,若能考上功名,還稀罕當什么村長,若是考不上也不打緊,至少比別人有本事。你瞧范家比咱們家可窮多了,一家子人都有見識,當初流放到這里硬是靠著自己的本事在青山村站穩(wěn)了腳跟?!?p> 羅氏不再說話,她嫁給勞山七八年才生下一個兒子,后來再無所出,生怕勞山怪罪她。
勞英則道:“我若是讀了書就能知道這些了嗎?”
勞山道:“我也沒讀過書,不知道書上講了些什么,不過讀書人識文斷字,又懂算賬,這些本事你若能學好了,以后謀生也能多一條路可以走,不用再看天吃飯?!?p> 勞英應下
一家人就算商量好了,羅氏收拾出一床鋪蓋,漿洗干凈,又裁了幾尺棉布,開始給勞英縫制新衣。
轉(zhuǎn)眼就到了除夕,青山村的春節(jié)雖然貧苦了些,但依舊是熱熱鬧鬧,范思勉帶著家人祭了祖宗,把飯食撤了下來就吃起年夜飯,今天桌上做了肉食,人人都吃得十分滿足,飯后,秦氏和顧氏收拾碗筷,范思勉沖好了漿糊,拿出寫好的春聯(lián)來貼在門上,范寧舀了飯,夾了些菜,又舀了兩勺肉湯進去,端去喂阿花,阿花也吃得美滋滋的。
一家上下過了個溫馨的除夕,今年照舊是范思勉同秦氏守夜
大年初一,家里照例擺了糖果瓜子等孩子們上門拜年,范寧已經(jīng)可以兩歲多了,也跟著村里的小孩挨家挨戶拜年,小孩子并沒有什么男女大防,古代人沒有電視等可供消遣的東西,年節(jié)氛圍很濃重,范寧覺得這年過得才真是有年味。
大年初二,范思勉夫妻倆照例帶了范寧去秦家村拜年,一年不見,阿福表哥依舊有些黑,不過卻將自己收拾得干干凈凈,見了范寧,親親熱熱拉住她的小手,伸出手臂來和范寧對比,道:“表妹,我日日都洗臉,怎么還是沒有你白?”
范寧道:“天生的,沒辦法!”
阿福就有些難受:“我己經(jīng)十分愛整潔,卻還如此黑,這可怎么是好?”
范寧就安慰他:“表哥雖然沒有我白,但是長得比我高,再說了,我是女孩子,自然是白皙些好,表哥是男子漢,皮膚黑一點才顯得精神呢!”
阿福將信將疑,道:“真的?”
范寧點頭,道:“男孩子黑一點看起來才陽剛,再說了,表哥你將自己收拾得干凈整潔,就更與別的小孩不同了?!?p> 阿福聽了,十分高興,道:“那當然,我如今每天都打了水洗臉洗腳,洗臉盆也十分干凈整潔呢,祖母說洗臉盆也跟著我學好了呢!”說著就要領(lǐng)范寧去參觀他的洗臉盆
冬天天氣冷,潑出去的水經(jīng)過一夜就能結(jié)一層薄薄的冰,孫氏怕倆小孩滑倒,連忙跟了出去,秦大娘笑道:“阿福這孩子腦子里盡是些古怪念頭,去年寧姐兒走后,他就開始日日洗臉,變得愛干凈得不得了,每次用完洗臉盆都要擦新得干干凈凈。”
秦氏道:“阿福越發(fā)懂事了,人也聰明得很?!?p> 秦二郎道:“都說外甥肖舅,阿福這孩子,和我小時候一樣,機靈得很?!?p> 秦大爺?shù)闪藘鹤右谎?,道:“阿福懂事得很,你能讓我和你母親少操心就好了?!毙鹤佣伎於畾q了,親事一直不成,為了這事,家里人為他操碎了心,他卻整日里只想著做些小生意,不愿下地干活,那些好人家都嫌棄他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
秦二郎縮了縮脖子,他如今在家里做什么都是錯的。
一家人歡歡喜喜吃過了午飯,大人們在屋里閑聊,阿福帶著范寧在院子里玩耍,秦二郎悄悄溜出來,拿了三塊紅糖,分給倆小孩吃,阿福還是個小孩子自然喜歡吃糖,范寧則覺得這種手工的糖果做得很不錯,也還能給面子,秦大郎覺得他新辛苦弄出來的秘方,也只有倆小孩懂得欣賞。
范寧道:“小舅,你這紅糖是自己做的嗎?”
秦二郎道:“當然,這可是我的獨家秘方,怎么樣,好吃吧?”
范寧道:“又香又甜,應該很多人都喜歡吃,你怎么不拿出去賣呢?”平常人家里的糖多是買的,有時候沖一碗糖水吃就叫吃糖了,這樣一整塊的糖也有人賣,不過大多只有商家知道怎么熬制,小舅這糖若能賣,相信應該會有人來買。
秦大郎嘆了口氣,道:“這糖若是拿到縣里賣自然有人買,不過這糖雖然好吃,卻要用麥芽來熬制,十分耗費糧食,家里的產(chǎn)出本來就只夠口糧,麥子更加難得,一年下來熬不了多少。”
范寧道:“難道只有麥子可以熬糖嗎?”
秦大郎道:“縣里的作坊都是用麥子熬糖,還是秘方,我能琢磨出來已經(jīng)十分不容易,沒聽說哪家作坊收購其他東西熬糖的?!?p> 范寧心想前世的人吃的糖多是用甘蔗和甜菜制成,麥芽糖很小眾,大多是民間手藝人喜歡熬制,糖果遍大街都是,不少人擔心三高,還整天講究清淡飲食,糖這東西在古代珍貴,根本上還是原材料不足。她想起電視劇的紀錄片講過,古代的糖最開始是用谷物熬制的飴糖,其工序從發(fā)芽、浸米、蒸米、糖化、過濾、煮飴、攪拌到加工,利用谷物發(fā)芽產(chǎn)生的淀粉酶將淀粉轉(zhuǎn)化為糖。她就想問問小舅有沒有試過用玉米來熬糖,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這個法子由自己來說不太好,畢竟自己才兩歲,祖母和母親是自己至親之人,自然不會懷疑自己,可小舅舅這人,聰明得很,難免不會懷疑自己,況且他這個人到底年輕了些,有時候常常忤逆長輩的意思,為人處事就有些沖動執(zhí)拗,這方法給他,若是沒個制約,到底不好。
秦大郎不知侄女兒心中所想,見她呆愣愣地,以為是她玩累了,帶著倆小孩回了堂屋。
正月初三,范家三口人回了青山村,顧氏已經(jīng)收拾好了書房,婆媳倆裁了麻布裱鞋面,范思勉則到張朗家拜訪,一家人過了個悠閑的新年,正月十四這一日,勞山帶著來到范家,道:“過幾日還得勞煩思勉帶著英子去報道,我們家中商量好了,想要自個兒帶口糧,只是不知道學堂里是怎么個算法?”
范思勉道:“學堂一日三頓,總共一斤玉米,一個月下來就是二十六斤玉米,每半年交一次,除去年節(jié),半年下來大概就是一百五十斤,休息的日子若要在學堂里吃也是這么算,待到半年下來再補交?!?p> 勞山道:“半年一百五十斤玉米,家里怕是吃不了這么多。”
范思勉笑道:“交了玉米,菜蔬肉食就不另算了,也不是全吃玉米,學堂里每隔七天每人能吃到一個饅頭,十天能喝上肉湯?!?p> 勞山心想這樣算下來倒是十分合理,就看向勞英道:“看到?jīng)]有,讀書人還能學算賬,你若能算得這般流利咱們家今日也可以自己算了,你以后可得用功?!?p> 顧氏心想雖然兒子幫他們算出來了,勞山回家怕還是要零零散散用斗量,到時候又得算一遍,就對勞山道:“不如讓大郎跟你們回去,看看是否還有什么遺漏?”
勞山感激道謝,范思勉跟著去了勞家,幫著他們量好了糧食,又看了看勞英的行李,見沒什么遺漏的,同勞英講了些學堂里的事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