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jié)嘛,大孩子、小朋友都快樂呀!
這本來就是一個家族的故事,孩子們更是不可缺少的亮色。
今天收獲了很多的感動,隨筆就寫篇番外,順便就聊一聊兒童節(jié)。
我的描述中,其實不難看出我的家境并不富裕,甚至可說是窘迫。
很多時候,不過一個“錢”字在其中攪和著。偏愛、惱怒、恨意,不過都是從這兒迸發(fā)出來的。
小時候,除了春節(jié),我是頂頂喜歡這個節(jié)日的。
那天,幼兒園的小朋友,排好隊一個一個乖順的站在屋門外等著,那天老師們會準備零食餅干,還有分發(fā)各種小玩具。
這在那時的我眼里,是如同過年一般的。不怕說來叫人笑話,我從小到大是沒有買過玩具的,我也從不敢像母親討要。
同齡人該有的布娃娃,也是堂姐不要的。母親打了補丁,又縫了幾針才給了我。
所以那時的歡喜可想而知,零食更是,平時都不得見。
我有兩個發(fā)小,都差不多的年紀,幾家大人又都熟識便一起玩,她們倆一個叫“可欣”一個叫“圓欣”。
我至今還記得清楚,那種情緒是嫉妒。
事情是這樣發(fā)生的,兒童節(jié)中午放學,看到兩個發(fā)小被自家祖父接回家時討要零錢,說是要買零食的。
心中便暗暗記下,回到家興沖沖的去找到祖父,搖晃著他的膝蓋討要道:
“爺爺,我要一塊錢!”
祖父瞥了我一眼,又兀自看起那幾張舊報紙來。
“要…要一塊錢?!?p> 我底氣不足的又說了一次,祖父有些不耐煩了,把報紙放下,又摘下眼鏡放在身旁的木桌上,這才抬起頭來看我,他沒好氣的說道:
“要什么要,我哪來的錢,你媽有錢,找她去?!?p> 我哭了,委屈的摸著眼淚,祖父沒再瞧我一眼,不耐煩的走開了。
母親在屋里睡午覺,我哭著進屋來,她問完緣由,就打我。
我哭的更狠了,叫著祖母,希望她可以說情??稍竭@么喊,母親打的越重,她一邊打,身子還微微的顫抖,聲音都染了怒氣。
“你叫誰不好,她會管你?你不學別人長處,偏學人家伸手要錢的本事,你看看你我有這個命么!”
我記得母親喊的很大聲,不知是真的講給我聽,還是讓祖父祖母聽到這滿腹的怨氣。
那天哭夠了,就被送去了學校,哭腫的眼睛,滿臉的臟污。
兒童節(jié)那天下午放學,我記得很清楚,祖父沒來接我。我看著同學一個個被接回家,心里更多的是孤單和失落。
祖父這下,更不喜歡我了。我這樣想著,甚至有些后悔。我在想,如果我不像祖父要錢,是不是這一切都會恢復原樣。
可如今想來,這想法幼稚且可笑。原因根本不是那一元錢,而是那時我未曾明白的偏見。
老師把我?guī)Щ丶业?,母親把我?guī)Щ匚?,整整一天她都陰沉著臉色?p> 我害怕的不敢說話,靜靜的呆著。
過了好一會,母親手里像變戲法一樣變出幾顆水果糖來。我臉上帶著喜色的接過,小孩子的開心不過這樣簡單。
母親苦澀的看向我,一會兒又把我抱在懷里好一會兒。
“這家人......唉!”
她話說了一半,就沒再說下去,可她語氣里的無奈我至少見到了八分。
今天兒童節(jié),我在濱州上學。還在上課,母親發(fā)來消息,還發(fā)了紅包給我。
“小朋友”六一“”節(jié)快樂!給你發(fā)紅包買個棒棒糖吃。”
這是她的原話,我讀著讀著,就想起這事來。不自覺的答錯了老師提出來的問題,我訕訕的坐下。
嘴角卻不自覺的勾起,原來在她眼里我還是個孩子。
兒童節(jié)快樂呀,小朋友。
晚安呀,最最親愛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