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典型的90后一代,我們這一代大多數(shù)人都是留守兒童,我也一樣。我三歲的時候我爸媽就出門打工去了,所以我自小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留守兒童都有這種心理問題,遇到事情習慣性的不會想找誰幫忙,而自己想辦法解決,說白了就是太獨,這個習慣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畢竟婚姻里,很多問題并不是一個人可以解決的。
我和他相遇的時候才剛剛過了18歲的生日,離開學校也才一學期,半途輟學,在遇到他之前,念書的時候有過一個暗戀的對象,從15歲到17歲,那兩年是哭著過的,那個年紀的我,總是多愁善感,那種感情,朦朦朧朧,那個年紀的我以為感情就是全部,求而不得,而這,也漸漸演變成了我離開學校的間接原因。
曾經的我對人生的安排是初中,高中,大學,然后找個自己喜歡的工作,但是,這個人生規(guī)劃在高中第一學期夭折了,我至今都記得,班主任老師跟我說的話,夢想和現(xiàn)實的差距很大,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當初的我畢竟年紀還小,而很多事情自己不去走一番,永遠不會懂,就像是明明很多事情你明白那個道理,卻始終不懂那個道理背后的辛酸。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有這種感覺,總感覺自己的時間不夠用,總是迫切的想要長大,而這種迫切在我看見父母辛苦上班,吃的用的,那種辛酸,與我記憶里的父母相去甚遠,媽媽瘦了好多,爸爸也黑了。中午廠里發(fā)的消暑的雪糕,他們都會給我送到宿舍。那個時候弟弟還小,我上高中,大學,父母還要勞累多少年,這讓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自己掙錢,讓他們不要那么累。我至今記得我提出不想念書了,爸爸抽了一夜的煙,最后爸爸說,做了這個決定就不要后悔,因為這是你自己的人生,爸爸希望我可以繼續(xù)念書,畢竟我這個年紀應該好好念書,本來我的成績還是不錯的,在班里還是班長,爸爸不想放棄,而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說了一句,就算你讓我回去繼續(xù)念書,我也不會認真念書,花著錢在學?;鞎r間,我知道這話會讓他們傷心,但我還是說了,我以為等我以后掙了錢,孝敬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明白我,最后,我如愿以償了。
夢想和現(xiàn)實的差距,沒有經歷過不會明白,半途輟學成了我的夢魘,導致后來很多年我一直像是在夢里,夢醒之后還坐在教室里,不能提念書這事,一提起,我的眼淚就忍不住,是的,后悔了,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糟。而我老公,他的一句話給了我最大的勇氣,他說,我急著離開學校就是為了早點與他相遇,沒見過這么自戀的人,但是也是他這句話讓我可以勇氣去面對與人生計劃完全不同的人生,而這一切都有他陪著,陪我一切走出夢魘。
可能夢總會醒,現(xiàn)實終究是現(xiàn)實,沒有什么完美愛情,只有兩個人彼此的尊重和遷就。所以,愛會消失對不對?
我一直是個理想主義者,若是現(xiàn)實生活達不到我想要的,我會得過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