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道輕靈嗓音入耳,顧堯的心臟卻是狠狠一跳。
他霍然扭頭,只見一名少女正俏生生立在母親身側(cè)。
那少女約莫二八年華,生得明眸皓齒、嬌俏可愛,雖然此刻身穿一襲粗布衣裙,卻依然難掩其芳華絲毫。
當然,這只是此刻這名少女的表象,隨著顧堯運力于目,他分明看到在少女的左右兩頰,分別有三條淡淡的狐紋呈現(xiàn),而在她的背后末端,還有一團明顯的隆起隱藏在粗布衣裙之下。
那分明是她的尾巴!
眼前這名少女不是別人,正是顧堯于昨日從城隍手里救下的那條小白狐,嬰寧!
此刻,嬰寧正嘴角含笑看著顧堯,目光深處難掩絲絲喜悅和得意。
“嬰……你……你怎么來了?!”
看著眼前這名由狐貍精幻化而成的少女,顧堯的心一下提了起來,臉上也不由露出高冷之色,腹中雷霆更是開始了醞釀。
“哎,堯兒,你這孩子怎么說話呢!”
聽到顧堯言語冰冷,嬰寧尚未開口應答,一旁的顧母已是狠狠訓斥了顧堯一句。
“今日要不是嬰寧姑娘出手相救,我還不知要在山上坐到幾時呢!她可是咱們顧家的救命恩人,你說話給我客氣點!”
“娘,你說她今天救了你?”
“當然!今早上山采藥,我這左腳卻不慎崴了一下,一時無法走路,要不是嬰寧姑娘恰巧出現(xiàn),恐怕到此時,我還在山上苦苦坐等著呢!“
聽見自家老娘喊得痛苦,顧堯忙蹲下身細細查看,發(fā)現(xiàn)母親左腳脖子處已是腫脹了整整一圈,幸運的是,里面骨頭貌似無事。
顧堯抬頭,用審視的目光看了嬰寧一眼,眼神里的意思十分明顯:這該不會是你弄的吧?借用我母親的傷勢來刻意接近本大仙?
嬰寧明顯讀懂了顧堯的眼神,她臉上的笑意瞬間消失,臉色也刷地變得蒼白,張口結(jié)舌道:“不……我沒……大娘的腿傷與我無關(guān)的……”
“堯兒!你這是干甚?!咦?等等,我怎么覺得你倆認識呀……”
顧母的及時開口消除了嬰寧此刻的窘迫。顧堯見她問得緊,不得不將注意力大半放在了滿足母親的好奇上,言說自己前日去陽信縣城,曾在路上幫過嬰寧一個小忙,而嬰寧對于這番說辭并未反駁,顯然也是默許應下。
“原來你們早就見過了啊,好!好!好的很吶!”
聽著顧堯述說,顧氏不是想到了什么,臉色莫名開懷起來,最后更是發(fā)表了一句話總結(jié)。
“看來這都是緣分吶!好了,這里不是說話的地兒。嬰寧姑娘,你若不嫌棄,可否上我家稍坐片刻?也讓重華盡盡地主之誼,聊表下感恩之心?”
對于顧母的提議,嬰寧內(nèi)心深處當然是求之不得。她偷偷看了顧堯一眼,發(fā)現(xiàn)顧堯此刻雖然臉色稍霽,但雙眼中依舊蘊滿濃濃警告。
于是少女將頭一低,向著顧母細聲細氣道:“一切但聽大娘的!”
……
對于母親的堅持,顧堯?qū)嵲谑鞘譄o策。狐貍精在側(cè),使得顧堯如芒在背,但為了母親的安危,他又不敢隨便發(fā)作,生怕一擊不成反而害了顧母。
最后顧堯無法,只得俯身背起母親,引領(lǐng)著嬰寧向家中走去。
既然不清楚這只狐貍精的真正目的,他也只能提高警惕,走一步看一步了……
回家路上,嬰寧刻意不去看顧堯繃著的黑臉,反而開始和顧母拉起了家常,她人俏嘴甜,聲音如泉水般輕靈透徹,很快就哄得顧母開懷大笑,感覺左腳處的疼痛都似輕緩了許多。
聽著嬰寧在身旁不斷發(fā)出銀鈴般的笑聲,要說顧堯心中不為所動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每當內(nèi)心波瀾將起之際,他就開始不斷提醒自己:這可是狐貍精啊,最善惑人心智!千萬別上當!千萬別被迷惑!否則到時就連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從小狐貍嘴里顧堯“得知”:她本是隔壁陽徐縣人士,因家中糟了變故,所以就來投奔陽信縣的親戚。誰知陽信這里的親戚沒找到,她的盤纏就已用光。不得已,她就只能深入深山老林,靠著采摘一些野果勉強充饑,不過也因此遇上了顧母,并順手將其救下……
一番破綻百出的說辭從嬰寧口中哀婉道出,顧堯心里自然是嗤之以鼻,但趴伏在他背上的母親卻早已是長吁短嘆,看向嬰寧的目光也不由變得更加柔和,憐意大增……
等到一行三人回到家里,小狐貍更是歇都未歇。她先是幫助顧堯安頓好顧母,然后就馬不停蹄地身入廚房,很快,濃濃香味伴隨著炊間熱浪開始在小院里彌漫看來。
在這個過程中,顧母裂開的嘴角就沒怎么合上過,看著在廚房里忙碌的纖柔身影,她簡直是越看越愛。
而嬰寧在這期間也是言笑晏晏、聲聲不絕。顧堯注意到,自從母親方才表露出收留她的意思后,嬰寧的笑聲就沒怎么停過!
“這或許才是她的本性吧。呵,竟還是一只愛笑的狐貍……”
顧堯此刻雖說心中警惕依舊,但他也已不知不覺被嬰寧的單純笑聲所感染,內(nèi)心深處對小狐貍的懷疑也開始了動搖。
“難不成這狐貍精,還真是來報恩的?!這豈不是和我上輩子看過的一本古書很像?
那本書好像叫……《聊齋志異》!“
想起《聊齋志異》,又聽得嬰寧的笑語聲聲入耳,一道靈光就猶如閃電般從顧堯腦海劃過……
“等等!我記得《聊齋》里好像就有一只名喚嬰寧的狐貍精!并且那只狐貍精好像也很愛笑……”
此刻,埋藏在腦海深處的久遠記憶沖破了兩世隔閡,在顧堯心頭開始緩緩浮現(xiàn)。
那是一些源自于《聊齋》中的模糊情節(jié):有四名行商在一老翁家夜遇尸變的故事、也有尋常百姓遭惡鬼欺壓的傳說、更有一些狐族精怪,為了報恩而委身于人類的坊間美談……
“怪不得這個世界妖鬼橫行,哥這怕是穿入《聊齋》世界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