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賞析晏幾道的詞二首

知音少弦斷誰聽 ——岳飛詞賞析

賞析晏幾道的詞二首 云箋小字 1311 2020-08-21 22:00:11

  岳飛(1103~1141),河南農(nóng)民出身。靖康之變時在家鄉(xiāng)組織義勇軍,幾年后成為南宋軍主力。主張徹底抗戰(zhàn),收復(fù)華北領(lǐng)土,與秦檜講和政策對立,終被逮捕處刑。秦檜死后恢復(fù)名譽,謚為武穆,并被授予王爵。子孫為南宋科舉官僚。辛亥革命后成為漢族的代表性民族英雄,在政治上被推崇為與關(guān)羽同等的武神。

  岳飛的詞作傳世者僅有三首,其《滿江紅》詞最為世所傳誦。

  滿江紅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首詞中所表達的壯懷偉志與岳飛《五岳祠盟記》中所說的“北逾沙漠,喋血虜廷,盡屠夷種;迎二圣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朝廷無虞,主上奠枕”是一致的。岳飛另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詞可與上一首互相印證。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dāng)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fēng)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

  這首《滿江紅》詞不如“怒發(fā)沖冠”那首詞的傳誦人口,但也是“壯懷激烈”,現(xiàn)在讀之猶凜凜有生氣。南宋人詞中表達抗金衛(wèi)國的壯懷者甚多,也有許多名篇佳作,不過,這些詞的作者中,真正胸藏韜略,能提兵殺敵,建立戰(zhàn)功,而有實踐經(jīng)驗者,最先只有岳飛,其后則是辛棄疾,所以他們二人這類詞作的質(zhì)量就與眾不同了。

  岳飛抗金衛(wèi)國的志業(yè),不但受到趙構(gòu)、秦檜的忌恨迫害,而同時其他的人,如大臣張浚、諸將張俊,楊沂中、劉光世等,也進行阻撓。在這種知音難遇的心情下,岳飛寫出了《小重山》這首詞。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這首詞上半闋寫出憂深思遠之情,與阮籍《詠懷》詩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意境相近。下半闋“白首”三句,表面看來,似乎有些消極情緒,但實際上正是壯志難酬的孤憤?!坝麑ⅰ比?,用比興含蘊的筆法點出“知音”難遇的一種凄愴情懷,與辛棄疾《菩薩滿·題江西造口壁》詞末二句“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相似。下面附上辛棄疾的這首《菩薩蠻》以供比較: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此詞抒發(fā)對建炎年間國事艱危之沉痛追懷,對靖康以來失去國土之深情縈念,故此一習(xí)用已久隱寫兒女柔情之小令,竟為南宋愛國精神深沉凝聚之絕唱。

  南宋末年的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有一首詞,也是用委婉蘊藉的辭句表達堅貞剛毅的節(jié)操。

  滿江紅和王夫人《滿江紅》韻,以庶幾后山〈妾薄命〉之意

  燕子樓中,又捱過、幾番秋色。相思處、青年如夢,乘鸞仙闕。肌玉暗消衣帶緩,淚珠斜透花鈿側(cè)。最無端、蕉影上窗紗,青燈歇。

  曲池合,高臺滅。人間事,何堪說。向南陽阡上,滿襟有血。世態(tài)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樂昌、一段好風(fēng)流,菱花缺。

  這首詞下半闕中“世態(tài)”二句,在和緩的語氣中,透出一股凜然正氣,不可侵犯。也讓我們懂得,婉約的詞也可以寓托壯懷。

云箋小字

我手寫我心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