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生悶氣的天子
“魏芝元,你真以為朝廷沒了你魏閣老,天下就運轉(zhuǎn)不起來了嗎?你想一死來成全你的清名,朕偏偏不允?!?p> 在龍椅前回過神來的李顯,看了一眼臺下的老人,開口喝道:“杜祥如!”
“臣在!”
在魏芝元的身后,一名身著三品朝服的中年人出列。
“你是戶部尚書,從今天起朕升你為中書令,入內(nèi)閣,接替魏芝元的位置,兼管戶部的錢糧調(diào)度!”
在朝堂之上,文臣之間也有派系,戶部尚書杜祥如雖然曾經(jīng)是魏老的弟子,但是因為成見不同,雙方之間早已互不往來。
如果是平時,能接替魏芝元入中書內(nèi)閣,杜祥如肯定心生歡喜。
但是此時,在聽到魏芝元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后,杜祥如的眼神也堅定起來。
“陛下,戶部的錢糧,沒辦法支撐您對大武的戰(zhàn)事!”
“你說什么?”李顯罵道:“剛才你還說戶部錢糧每年都有結(jié)余,怎么現(xiàn)在又說沒錢!”
“啟稟陛下,如若是賑濟江東大旱和百萬災民,臣就是挖地三尺,變賣祖產(chǎn),也要把賑災的錢補出來,可陛下若是舉刀兵之禍,臣還是這句話,沒錢!”
“你放肆,你們這是要造反!”
聽著杜祥如的話,李顯的火氣蹭蹭的往上冒。
此時已經(jīng)不是賑災還是出兵的討論了,而是眾多大臣聯(lián)合起來的逼宮。
“你們真當朕不敢殺人!”
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zhàn)自己的底線,李顯心中已經(jīng)泛起了殺機。
“陛下,其實老臣知道,此番話說完,定是個十死無生,臣之所以下定決心敢說這句話,也是因為昨日得到一位禪師的開悟!”
“禪師?”
“開源寺的了塵禪師,想必陛下應該很熟悉吧!”
“是他?”
聽到魏芝元也去見過了塵禪師,李顯腦海中閃過一絲江小離的身影,手中的劍也緩緩的放了下來。
在場的人對視了一眼,這個什么了塵禪師是什么來頭,怎么以前沒聽說過。
看樣子魏閣老和圣上還都認識他。
“是禪師讓你阻止我的?”
“不,了塵禪師并沒有說讓我阻止陛下出兵,不過他有一句詩,老臣希望能在死后留給陛下,算是我跟陛下了解了今生最后一絲師徒的緣分吧!”
“什么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魏閣老的話音剛樓,在朝堂之上,似乎有一陣莫名的風聲在朝堂只上吹過,本來那些跪在臺下的朝臣,有的人甚至開始哽咽了起來。
“陛下,天下百姓太苦啊,請陛下以民為重,罷刀兵賑災民!”
“請陛下以民為重!”
在場的大臣紛紛疾呼道。
“呵,以民為重!”
看著臺下的朝臣,李顯冷笑了一聲,手中的劍狠狠的朝著臺下擲去,閃著寒光的劍刃直接刺到魏芝元的旁邊。
“這天下,還是朕可以做主的嗎?”
扔完劍,李顯神情失落的搖了搖頭,轉(zhuǎn)身離去。
這時候,旁邊的內(nèi)侍才反應過來,高喊了一句“退朝!”
眾人簇擁著圣上離開。
“魏閣老,魏閣老!”
看著李顯離開大殿,身邊的人紛紛上前,將魏芝元攙了起來。
這場爭斗,從一方面來說是他們贏了,陛下沒有再堅持出兵大武。
不過從后續(xù)上來說,魏芝元公然帶朝臣頂撞圣上,這可是犯了君臣大忌,一旦被秋后算賬,魏家后果不堪設想。
這種事兒,魏芝元不是不知道,為什么他卻依然選擇了這種硬碰硬的方式頂撞李顯,難道真的是仗著自己的老資歷,連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魏閣老何必要出此下策,惡了陛下呢!”
“汝等不知??!”
魏芝元搖了搖頭苦笑道:“知子莫若父,當年先帝托孤時就曾說過,當今圣上雖然睿智,但是卻是心性好大喜功,收復宜州,禹州的失地,重振大周聲望,一直是他的夙愿。
而且在他小的時候,那位對他十分愛護的姐姐義陽公主,被先帝選中后遠嫁大武和親,聽說備受冷落,最后抑郁難產(chǎn)而死。
這一切都讓陛下對大武心生怨恨,此次出兵大武,也是他埋藏了幾十年的心病,遠不是我等權(quán)衡利弊就能讓陛下打消主意的,所以老夫只能下這一劑猛藥?!?p> “魏閣老,此舉大仁大義,為國為民!”
這時候,對面的梁將軍也走上前來拱手說道:“以前我真是小看了讀書人,沒想到魏閣老胸懷天下百姓蒼生,我等佩服?!?p> “閣老,眼下陛下心有顧慮,可是災情卻刻不容緩,我等奏請?zhí)螅埼洪w老出面,調(diào)集三省六部的資源,先全力賑災吧!”
一旁的尚書省主官和門下省的內(nèi)侍也恭敬的上前請示。
也許以前他們也有黨派之爭,相互明爭暗斗,可此時面對魏閣老的一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p> 眼前的人終究還是放下所謂的黨派之爭,全力攜手共同賑災,。
“閣老若有所需,盡管吩咐!”
一旁的梁將軍也拱手說道。
“老夫為天下百姓,多謝,多謝諸位了!”
魏芝元長嘆一聲,對著眼前的眾人躬身致謝。
……
“滾出去,全部給朕滾出去!”
在興慶宮的大同殿,李顯的呵斥聲從殿內(nèi)傳出,不時的傳來一陣瓷器落地的聲音。
幾個青衣內(nèi)侍和穿著白色裹胸裙的奴婢小心的從殿內(nèi)退了出來。
興慶宮不在俗稱大周的南內(nèi),是以前李顯做太子時候的居所,李顯登基之后便將興慶宮大肆擴展了一番,里面亭臺樓閣,各種花園湖景,甚至還有花萼相輝樓,相傳是大周天下第一名樓。
自從登基之后,李顯平時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到興慶宮暫住散心。
今天朝堂上的發(fā)生的事兒,可以說狠狠的打了他的臉,此時李顯在大同殿中發(fā)脾氣,內(nèi)侍們都守在門外不敢靠近。
很快從大同殿的一側(cè),一襲便裝的隊伍走了過來,為首的是那位在相國寺中拜佛的太后,在他的身后還跟著兩個妙齡女孩。
其中一個,是換了一身黃裙的安樂公主,另一個年歲比她稍大,氣質(zhì)嫻靜,身著一身鵝黃色的束腰長裙,正是她的姐姐永泰公主。
二八年歲是一個女孩最美的年華,鵝黃色長裙的女孩,纖腰素裹,身材修長纖細,臉龐像是雞蛋一般白皙稚嫩,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不時好奇的看著四周。
跟安樂公主比起來,作為長女的永泰公主似乎少了一份靈動,不過氣質(zhì)上卻多沉穩(wěn)了很多。
大同殿的內(nèi)侍看著太后走進,紛紛后退幾步。
“怎么,圣人還在生氣?”
太后低下頭,看著內(nèi)侍手中捧著的食物問道:“這么長時間都沒有用膳嗎?”